李幸鍇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對電力的需求不斷增長,配電網規模也隨之不斷擴大,但是在快速擴展的同時卻表現出較多的問題,象:可靠性差、經濟效益低等問題,給我國電力建設帶來較大的不良影響。該文首先對配電網規劃表現出來的不良現狀展開分析,然后說明了配電網規劃中實現可靠性與經濟性相協調的思路,最后從變電容量、線路線徑、網架結構模式、分布式能源等方面具體分析配電網規劃如何實現經濟性與可靠性的協調。
關鍵詞:可靠性;經濟性;配電網規劃
中圖分類號:TM715?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在配電網規劃中,可靠性越高,則必然意味著在建設上投入的資金越多,這自然使其在運營中的經營效益降低;但是如果在配電網規劃建設上投入的資金較少,則又會造成配電網可靠性較低,不僅有損供電企業的社會形象,同時也會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基于此種情況,在配電網規劃建設中關鍵還需掌握可靠性與經濟性之間的平衡點,在二者的相互協調下開展配電網規劃工作,才能有效提升配電網規劃的科學性和合理性。
1 配電網規劃不良現狀
從現階段我國供電企業配電網規劃建設的現狀來看,主要存在2個方面的誤區:第一,隨著電力行業引入市場競爭機制以來,各電力企業之間的競爭變得越來越激烈,同時現階段用戶對電能質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許多電力企業為了獲取更多的客戶,占據更大的市場份額,不斷加大在配電網規劃建設上的投入,希望以此來提升配電網的可靠性,但在這種投資發展模式下,卻常常忽略了經濟效益問題,不僅造成較多資源的浪費,而且也不利于電力企業的健康發展。第二,在對可靠性投資建設和供配電獲取經濟效益的評估上存在錯誤,錯誤地認為加大可靠性投資建設,這部分投資建設資金始終大于供配電獲取經濟效益,因此使許多電力企業在可靠性投資建設上的意愿較低,進而影響到配電網規劃建設的可靠性。
2 配電網規劃中實現可靠性與經濟性相協調的思路
經過對配電網規劃建設的實際情況展開分析,其整體規律如圖1所示,配電網規劃建設的可靠性水平與投資建設成本是一對相互矛盾體,但從圖中的投資成本曲線、可靠性邊際缺電成本曲線、總成本曲線的走勢來看,Tm點便屬于配電網規劃建設中可靠性與經濟性相協調的點位。在實際規劃建設中需要通過不斷地優化和計算,來尋找該具體的數值,從而真正實現配電網規劃可靠性與經濟性相協調。
2.1 日常規劃
從日常規劃入手對配電網規劃進行優化,對提升其可靠性和經濟性有較大的幫助。首先,需要在日常運行中,加強對配電網各區域出現的問題進行收集整理,對這些問題做出分析后,再具有針對性地做出調整,使規劃更具有目標性。其次,在日常規劃中應注重掌握各區域的氣候信息、地勢環境信息以及用戶對電力的需求,然后根據表現出來的差異性需求,做出差異性規劃,從而有效提升配電網規劃整體的可靠性。最后,優化設備應用方案,找出可靠性與經濟性相協調的點位,選出最適合該區域配電網系統運行的方案,從而在保證配電網系統運行可靠性的同時,盡可能降低配電網系統規劃建設所需投入資金。
2.2 應用信息網絡技術進行規劃
為了有效突出配電網規劃的可靠性和經濟性,在進行規劃的過程中,還需積極引進更多先進的技術,從而有效提升規劃建設的效率。結合當前信息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在配電網規劃中,不僅可以通過信息網絡技術來進行配電網運行的有效監控,及時找出配電網規劃建設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并加以優化和完善。而且能夠模擬出配電網運行的規劃方案,并通過對應的軟件模擬方案運行的可靠性,對其中存在的隱患做出調整,進一步提升方案的科學性,從而順利找到經濟性與可靠性之間的平衡點。
3 可靠性與經濟性相協調的配電網規劃方法研究
在配電網規劃中變電容量、線路線徑、網架結構模式、分布式能源等方面的選擇是規劃的重點,因此在促進配電網規劃可靠性與經濟性相協調的過程中主要應當從這些方面來展開。
3.1 變電容量選擇
在變電容量選擇上,對配電網規劃的經濟性與可靠性主要體現在變電容載比值上。當變電容載比值越大時,則意味著配電網中的備用容量較多,自然其在運行上具有更高的可靠性,但是在投資建設上的投入往往也更大。通常情況下,在配電網建設的初期由于線路設備之間的配合可能存在較多的缺陷,為了滿足電網變電容量和供電需求,通常需要適當增大變電容載比。而隨著后期運行過程中線路設備配合的逐漸完善,對各項數據的綜合分析,在后期配電網規劃建設上應當逐漸降低變電容載比,在保證配電網具備較高可靠性的同時節約資源,提高投資建設的經濟效益。
3.2 線路線徑選擇
在線路線徑選擇中,應當盡量做到規劃建設一次性到位,避免后期出現重復性施工的情況,這對于配電網絡的可靠性和經濟性都有著較大的影響。因此,在實際的規劃建設中,應當結合后期區域建設規劃實際情況來進行線路設置,在初期線路線徑選擇中留出一定的剩余空間,以滿足后期區域發展建設的實際需求。
3.3 網架結構模式選擇
在配電網規劃建設中選用不同的網架結構模式,其經濟性與可靠性也會表現出較大的差異。象雙環網和雙輻射2種網架結構模式中,雙環網結構模式在可靠性上相對較高,但經濟性相對較差,而雙輻射結構模式則與之相反。在實際的規劃建設中關鍵還需結合具體需求來做出靈活的布設,才能夠真正將經濟性與可靠性同時發揮出來。象在現代城市配電網規劃建設中,對于供電需求、供電可靠性較高的城市中心區域應當注重提升網架結構模式的可靠性,而對于城市郊區位置則可以適當降低網架結構模式可靠性,以提升運營的經濟性。此外,在規劃建設中,網架結構通常會按照多級設置的方式來進行,因此應當注重各級可靠性的優化,在上級線路可靠性較高的情況下,可適當降低下級線路可靠性,畢竟在線路運行中出現極端性情況的概率較低,這更有助于提升運行的經濟性。
3.4 科學規劃分布式能源的接入
隨著太陽能發電、風能發電等小型新型能源的發展,對原來的配電網規劃建設造成較大的影響。因此在規劃建設中需著重加強配電網潮流、無功以及網絡損耗等的分析,然后綜合考慮配電網接納分布式能源的最大限額、最佳安裝地點與接入系統方式,通過科學的計算分析,積極發揮新型分布式能源接入的積極作用,降低投資建設費用,提升運行可靠性。
4 結語
綜上所述,配電網規劃建設是一個十分復雜的過程,其可靠性與經濟性受到的影響因素也較多,為了能夠更好地保證可靠性與經濟性的相互協調,在施工建設過程中還需要從整體出發展開綜合性分析,并積極引入當前先進的信息技術,利用大數據技術分析故障發生的概率,分析未來發展趨勢,利用監控技術及時發現故障隱患等,最終達到可靠性與經濟性相互協調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張志昌,李斌,李冬.兼顧可靠性與經濟性中壓配電網電纜接線模式選擇研究[J].電工電氣,2018(9):21-29.
[2]李樹泉,趙鯤鵬,佘家駒.能源互聯網下配電網規劃方法[J].節能,2018,37(6):123-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