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希望 (上海市奉賢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201499)
高伯行 (新沂市農委耕地質量保護站,江蘇省徐州市 221400)
我國是稻米生產和消費大國,60%以上的人口以大米為主食,稻米質量和安全一直是人們關注的重點。同時,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無污染、營養高、品質優的有機農產品的需求越來越多。因此,進行有機稻生產是我國水稻產業的發展方向之一。
有機稻生產是指在整個水稻生育期以有機肥作營養,不施化學肥料,并采用生物、物理等非化學方式防治病蟲草害的水稻生產。為探索出優質、高效的有機稻栽培模式及其栽培效果,上海市奉賢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在奉城鎮協新村進行了有機稻栽培示范,以期摸索出適合奉賢區的有機稻規模化生產模式,助推當地水稻產業實現有機化、產業化和品牌化,達到向市場提供安全放心有機稻米的目的。現將相關示范結果報道如下。
示范試驗設在奉城鎮協新村進行,供試田塊土壤類型為黃夾砂,質地為輕粘土。
供試水稻品種為“南粳46”,稻米品質優,全生育期165 d左右,屬中熟晚粳類型,適合在江蘇省蘇南地區和上海市中上等土壤肥力條件下種植。示范水稻于2018年6月16日進行機插,株距12 cm、行距30 cm,每667 m2栽插5.5萬苗,于2018年10月30日收割。
示范設有機水稻栽培(以下簡稱有機稻,面積5 333.33 m2)和常規水稻種植(CK,以下簡稱常規稻,面積1 333.33 m2)兩個處理。
1.2.1 有機稻栽培
(1)施肥。5月23日每667 m2施用微酸性有機肥1.25 t;7月2日施用碳菌肽素有機肥90 kg;7月7日采用葉面噴霧和隨水灌溉方式,每667 m2施用益施幫水溶肥0.625 kg;7月20日每667 m2施用碳菌肽素有機肥100 kg;7月31日每667 m2施用碳菌肽素有機肥45 kg;8月18日采用隨水灌溉方式,每667 m2施用腐殖酸水溶肥0.625 kg。(2)病蟲害防治。7月25日每667 m2施用寧盾菌劑500 mL+短穩桿菌100 mL+苦參堿100 mL兌水20 kg噴霧;8月19日每667 m2施用寧盾菌劑500 mL+短穩桿菌100 mL+苦參堿100 mL+除蟲菊素100 mL兌水20 kg噴霧。(3)除草。5月20日鏟去一層薄薄的耕作層,5月25日上水浸泡20 d左右,6月14日耕翻,6月15日劃地;整個生育期人工拔草6次。
1.2.2 常規稻種植
(1)施肥。6月22日每667 m2施用尿素15 kg,7月1日每667 m2施用緩釋肥(27-10-13)25 kg,7日29日每667 m2施用尿素4 kg;合計每667 m2施用純氮15.5 kg、五氧化二磷2.5 kg、氧化鉀3.25 kg。(2)病蟲害防治。7月24日每667 m2施用1%甲維鹽100 g+25%噻蟲嗪10 g+6%井岡·嘧苷素150 mL+稻麥抗倒增產素100 g,8月6日每667 m2施用16%甲維·茚蟲威15 g+50%吡蚜酮15 g+24%井岡霉素40 g,8月16日每667 m2施用14%甲維·茚蟲威20 g+25%噻蟲嗪10 g+40%嘧菌酯20 g+80%戊唑醇5 g+稻麥抗倒增產素100 g,9月4日每667 m2施用200 g/L氯蟲苯甲酰胺10 g+25%吡蚜酮20 g+23%醚菌·氟環唑40 g。(3)除草。6月22日每667 m2施用雙超除草劑50 g除草。
于水稻成熟期考察株高、有效穗數、穗長、每穗總粒數、每穗實粒數、千粒重,計算結實率、理論產量,并測定水稻實際產量。
田間調查結果表明,有機稻的全生育期比常規稻縮短1周左右,這與有機稻栽培過程中肥料養分使用較少有關。從成熟期的植株株高度來看,有機稻和常規稻相差不大,但從成熟期的根系干重來看,有機稻的根系干重是常規稻的1.65倍,說明采用有機栽培模式對水稻根系的生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由表1可知,有機稻的穗長比常規稻短,且差異達顯著水平。從個群關系來看,有機稻的有效穗數和每穗粒數均低于常規稻,但結實率和千粒重均高于常規稻。最終,有機稻的實際產量比常規稻低14.2%。

表1 不同處理水稻產量及產量結構
田間調查結果表明,有機稻每667 m2生產成本為2 850元(其中,每667 m2肥料成本1 730元、有機農藥成本320元、人工拔草施肥成本800元),常規稻每667 m2生產成本為394元(其中,每667 m2肥料成本170元、化學農藥成本74元、施肥和施藥的人工成本150元),有機稻的生產成本是常規稻的7.23倍。而按照稻谷出米率67%計,有機稻每667 m2可產出大米300 kg。因此,為確保有機稻的經濟效益,建議有機稻米的定價應高于16元/kg,則每667 m2產值可達4 800元以上,除去生產成本后,每667 m2凈收益達1 950元以上。
示范結果表明,有機稻的全生育期比常規稻短一周左右,成熟期植株高度與常規稻相差不大,穗長、有效穗數、每穗粒數都低于常規稻,結實率和千粒重均高于常規稻,最終實際產量比常規稻低14.2%,但有機稻全程采用有機栽培,未施用化學肥料和化學農藥,不僅提高了稻米品質,還保護了農田生態環境。因此,有機稻栽培值得在奉賢區進行小范圍種植推廣。同時,建議有機稻米的定價應高于16元/kg,并通過建立有機稻米品牌、健全營銷體系及追溯體系,以切實提高有機稻米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