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松 倪巧林 曹祥德 張小宏 范武江
(1上海市水產研究所(上海市水產技術推廣站),上海市楊浦區 200433)
(2上海青浦淀湖水產良種場,上海市青浦區 201712)
青蝦,又名河蝦,學名日本沼蝦,主要分布于我國和日本,是我國淡水經濟蝦類中個體較大的一種。青蝦在我國分布廣、繁殖能力強、生長快,再加上其肉質鮮美、營養價值高,因此市場需求量很大。
在自然條件下,受繁殖習性的影響,青蝦只有在水溫達到20 ℃以上時,其性腺才開始發育并逐漸成熟,因此,若青蝦采用常規育苗,最早在6月底至7月初才能出苗,當年養殖的成蝦要到10月底至11月初才能上市,這樣往往會導致大量養殖青蝦扎堆上市,形成“供過于求”的假象。此外,在養殖青蝦上市之前,由于野生捕撈青蝦的產量已減少,使青蝦成為稀缺物品,造成青蝦市場價虛高。因此,開展春季早繁蝦苗生產,使青蝦提早1個月上市,在市場價格較高的時段出產養殖商品蝦,一方面可滿足市民對青蝦的消費需求,另一方面能大大增加青蝦養殖戶的經濟收益。在此背景下,為滿足青蝦春季養殖對蝦苗的需要,筆者連續4年在淀湖水產良種場開展了青蝦溫棚早繁育苗生產試驗,最終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現將青蝦溫棚早繁育苗技術總結介紹如下,以供青蝦養殖戶參考借鑒。
溫棚育苗池單個池塘面積為3 333.33 m2,池塘呈長方形,東西向,平均池深1.0 m,坡比為1∶2.5,進(排)水口均用60目篩絹網過濾,池塘頂部覆蓋塑料薄膜保溫。池塘中用塑料薄膜隔出1 333.33 m2作親本越冬暫養池(待抱卵蝦挑選完畢后可拆除薄膜合并為育苗池)。見圖1。

圖1 溫棚育苗池布局示意圖
種蝦下塘前30 d左右,每667 m2使用生石灰150 kg化水后全池潑灑消毒,消毒1周后,池塘加注新水至1 m深。每667 m2投放用茶樹枝做的人工蝦巢25個,沿池塘四周擺放。
親蝦采用上海青浦淀湖水產良種場自繁、體質健壯、附肢齊全的青蝦,規格要求400~600尾/kg。于11月至12月選擇晴暖天氣陸續開始引種放養,每667 m2放養10~15 kg。放養時要注意避開冰凍和大風天氣以及池塘渾泥水(以防蝦鰓受傷),以提高蝦的成活率。引種放養時還應注意運輸時的水溫與池塘水溫差異不宜過大,一般溫差不宜超過5 ℃,若溫差過大,則須將水溫調節到適宜后再進行放養,且要帶水作業,動作要輕,不能堆壓。
1.3.1 越冬管理
冬天溫棚中池塘水溫要保持在15 ℃以上;每天投餌1次,投喂量為蝦體重的1%~3%;3月下旬當水溫升至20 ℃以上時,要對親蝦進行強化培育,并適當加大投餌量。
1.3.2 水質調控
在青蝦養殖全過程中,池塘水透明度要控制在30~40 cm,并視水質肥瘦情況適時追肥或加注新水。若水太清澈,可施腐熟有機肥;若水太渾濁,可適當注入新水。每周檢測水質1次,要求水質符合GB11607-1989的規定,并每隔15 d施EM菌、枯草芽孢桿菌等有益微生態制劑,以改善水環境。
1.3.3 投 飼
目前市場上沒有青蝦專用飼料,可使用粗蛋白含量在35%以上的南美白對蝦配合飼料替代。每天投喂2次,投喂時間分別為8:00~9:00和17:00~18:00,上午投喂量為日投量的1/3、下午投喂量為日投量的2/3,投喂量需靈活掌握,通常以投飼后4 h內吃完為度(可在投喂區域檢查餌料剩余情況),日投喂量通常控制在全池蝦體總重量的2%~8%。在青蝦養殖前期,將飼料均勻投喂在池塘四周離池邊1.0~2.5 m的淺灘處;在青蝦養殖中后期,全池撒施飼料投喂。
親蝦抱卵前后要進行強化培育,并適當加喂優質鮮活餌料(如螺螄肉、蚌肉、魚肉等)。當絕大多數母蝦抱卵時,每667 m2每1.0 m水深用漂白粉2 kg(有效氯含量為30%以上)全池撒施,以殺滅大型水生昆蟲和其它有害生物。當大部分抱卵母蝦的卵子由暗綠色或灰褐色變成透明或灰白色且胚胎出現黑色眼點時,開始施肥,以培育輪蟲、枝角類等青蝦幼體喜食的餌料生物;一般每667 m2施經充分發酵腐熟的無污染有機肥(如牛糞、豬糞、雞糞)250 kg(新開挖的池塘需另加氮磷復合肥2 kg),施肥時,每667 m2池塘可加入0.3 kgEM菌或枯草芽孢桿菌等,肥料可全池撒施,也可堆放在池塘四周淺水灘上。4月上中旬開始挑選抱卵蝦,將發育基本一致的個體轉移到育苗池,全部挑選完畢后清理越冬暫養池,拆除中間隔離薄膜,與育苗池合并。
早期蝦苗培育主要以肥水和潑灑豆漿為主。在青蝦卵孵化過程中,當卵色大部分由綠色變為灰褐色且眼點清楚時,每667 m2施已發酵的有機肥100 kg,4~7 d后浮游植物、輪蟲等可大量旺發滋生,使浮游生物量達到高峰,這樣可與青蝦溞狀幼體發育同步。當育苗池出現溞狀幼體后,及時潑灑豆漿,豆漿潑灑量應根據池水的肥度、天氣情況等進行調節。當池水的肥度大、浮游生物很多或天氣不好時可減少豆漿潑灑量;當池水偏瘦、浮游生物較少時應增加豆漿潑灑量,或加投魚粉、蠶蛹粉、豆粕等混合料。每天于8:00~9:00和16:00~17:00各潑灑1次,每次潑灑日投喂量的50%。一般在幼體孵出后3周左右,幼體開始變態,此時在潑灑豆漿的同時,搭喂粉狀配合飼料,并隨著變態苗比例的提高,逐漸增加粉狀配合飼料的比例,最后可全部投喂粉狀配合飼料,一般日投喂量為蝦體重的6%~10%;每天投喂時間為8:00~9:00和17:00~18:00,投喂量分別為日投量的1/3和2/3。待蝦苗長到體長1.2 cm以上時即可出塘銷售。
青蝦采用溫棚早繁育苗技術,一般于11月開始挑選親蝦,翌年4月親蝦開始抱卵,6月初即可出苗,每667 m2年均出苗量在59.9萬~73.2萬尾,體長規格在1.2~3.0 cm之間。見表1。

表1 2015~2018年青蝦溫棚早繁育苗生產情況
青蝦采用溫棚早繁育苗技術,冬季親蝦暫養池的水溫需保持在15 ℃以上,以使親蝦能持續攝食并生長發育,再經過后期親本強化培育,4月青蝦可在溫棚內開始抱卵,5月初出現幼體,5月底至6月初即可出苗,出苗時間可比正常育苗提前1個月以上,且能提早1個月供應市場。
值得注意的是,在蝦苗培育過程中,要始終保持池塘水的水質肥、活、嫩、爽,將透明度控制在30~40 cm,若水質過于渾濁則可適當加注新水,若水質變清則可適當追施腐熟有機肥,且保持水體pH在7.5~8.5之間、保持溶氧量在5 mg/L以上,并使用EM菌、枯草芽孢桿菌等改善池塘水體環境,以有效提高卵孵化率,增加出苗量,確保培育出優質健壯的蝦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