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 驍 夏 煥 趙海旭
(上海市農業機械鑒定推廣站,上海市松江區 201601)
隨著社會的發展,農村勞動力資源日益緊缺,蔬菜生產上的“機器換人”工作也逐漸得到重視,而上海作為都市綠色農業的重要戰場,在這方面理應走在全國前列。雞毛菜是上海市民綠葉蔬菜消費中的主要類型,但在雞毛菜生產中,人工收獲的勞動強度大,亟需進行雞毛菜機械化收割,以實現雞毛菜全程機械化生產。因此,筆者擬從上海市常見雞毛菜品種中篩選出適宜機械化收割的品種,以突破雞毛菜機械化收割“難推廣”的瓶頸問題。現將相關試驗結果報道如下。
供試雞毛菜品種共3個,分別為“抗熱605青菜”(上海海蔬種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抗熱605”)、“華達青梗菜”(上海三友種苗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達”)、“戰夏青梗菜”(上海眾馨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戰夏”)。試驗設1個品種機械收割為1個處理,另設“抗熱605青菜”人工收割為對照[以下簡稱“抗熱605”(人工)]。試驗于2018年設在上海世鑫蔬菜種植合作社的大棚內進行,雞毛菜播種日期為10月10日,收割日期為11月7日。
試驗前期,整平棚內土壤,用旋耕機多次旋耕,細化土壤,并施足有機肥,改良土壤條件,確保土壤不結塊、松散程度良好。使用山東魯濰農業裝備有限公司生產的3TQ-5.5型的田園管理機進行機械做畦,設置機器做畦理論寬度為950 mm,做畦結束實測畦面平均寬度為963 mm、畦面平均高度為143 mm、上溝平均寬度為365 mm,滿足收割試驗畦面寬度≤1 000 mm的要求。使用上??挡崢I有限公司生產的2BJ-JT10精密蔬菜播種機進行機械播種,根據種子大小選用適宜的X-24型播種輪,保證每穴播1~2粒種子;并調節齒輪比,選用前齒輪14、后齒輪10,株距調節數值為30 mm,行距調節數值為95 mm的狀態進行播種。播種后進行統一的肥水管理,確保肥水均勻,第1次水要澆透,其后保持土壤濕潤,待子葉展平后,加強光照,促進雞毛菜生長。雞毛菜整個生育期間,做好苗情考察,定期記錄雞毛菜長勢情況。
使用上海倉田精密機械制造有限公司生產的4MD-100A苗菜電動收割機進行機械收割,收割日期為11月7日,試驗現場環境溫度為18.6~20.2℃、環境濕度為85.9%~96.5%(RH)、土壤平均堅實度為1 402 kPa。在收割過程中,測試電動收割機在正常工作檔位(Ⅱ檔)下的純工作小時生產速率(每小時收割的畦作雞毛菜面積)、重割率(單位面積無頭雞毛菜質量與單位面積應該收雞毛菜質量的百分比)、漏割損失率(收割后未被切割雞毛菜高于割茬部分的質量與取樣面積內應收雞毛菜質量的百分比)、凈菜率(單位面積收割的雞毛菜與泥土雜質質量減去在其中清理出的泥土雜質的質量的百分比)等,記錄并做好數據分析。
由表1可知,“抗熱605”平均株高為230 mm,平均束腰寬為18 mm,株型緊湊,葉色適中呈綠色,機械割茬高度為27 mm、人工割茬高度為50 mm;“華達”平均株高為196 mm,平均束腰寬為29 mm,株型較大,葉色較淺呈淡綠色,平均機械割茬高度為29 mm;“戰夏”平均株高為205 mm,平均束腰寬為20 mm,株型適中,葉色適中呈綠色,平均機械割茬高度為20 mm。3個品種雞毛菜的株高由高到低依次為“抗熱605”“戰夏”“華達”,束腰寬由寬到窄依次為“華達”“戰夏”“抗熱605”。

表1 不同雞毛菜品種性狀及割茬高度對比
根據現場試驗,采用電動收割機收割雞毛菜時,機械純工作小時生產速率與操作人員的熟練程度、畦面平整度有較大關系,與雞毛菜品種并無直接關系。
由圖1可知,采收“抗熱605”“華達”“戰夏”的純工作小時生產速率分別為413.71、442.02、386.49 m2/h,差異不顯著,3個品種的機械平均生產速率為414.07 m2/h,而“抗熱605”(人工)的純工作小時生產速率顯著低于機械采收速率,僅為9.24 m2/h,為機械采收效率的2.23%。

圖1 不同雞毛菜品種的純工作小時生產率比較
由圖2可知,機械收割“抗熱605”“華達”“戰夏”的每667 m2產量分別為918.8、1 371.2、1 179.6 kg。

圖2 不同雞毛菜品種的產量比較
重割即在采收苗菜過程中對苗菜進行二次切割,造成收獲的苗菜出現“無頭”現象,本試驗采用電動收割機采收時,均未出現雞毛菜重割現象。但在機器1 000 mm的有效割幅內,存在漏割現象。由圖3可知,機械收割“抗熱605”“華達”“戰夏”的漏割率分別為1.74%、1.40%、0.78%,其中以“戰夏”的漏割率為最低,這是因為“戰夏”較其他兩個雞毛菜品種具有更好的直立性,較少出現在畦作邊緣區域產生子葉橫向生長而未能被割刀采收到的現象。

圖3 不同雞毛菜品種的漏割率比較
由圖4可知,機械收割“抗熱605”“華達”“戰夏”的凈菜率均較高,分別為99.91%、98.45%、99.97%。

圖4 不同雞毛菜品種的凈菜率比較
參試品種的雞毛菜種子都是由市場上采購而來,由圖5可知,“抗熱605”“華達”“戰夏”的菜籽價格分別為40、400、360元/kg,“華達”“戰夏”相較于“抗熱605”的菜籽價格稍高,這與該兩個品種的菜籽采用包衣后處理有關。

圖5 不同雞毛菜品種種籽價格比較
商品性評價是與消費者接受程度相關的感官指標,對采收的雞毛菜從色澤觀感(30分)、鮮嫩程度(30分)、切口情況(20分)、大小均度(20分)四個方面進行主觀評價。4份樣品均為試驗現場隨機取樣,調查人數為8人,調查時間為11月7日(收割當天)。由圖6可知,“抗熱605”總分為85.25分、“華達”總分為92.50分、“戰夏”總分為89.50分、抗熱605(人工)總分為85.50分。

圖6 不同雞毛菜品種商品性評價總分比較
試驗結果表明,“抗熱605”“華達”“戰夏”3個雞毛菜品種均能進行機械化收割。其中,“抗熱605”的平均株高為230 mm,為3個品種中最高,平均束腰寬為18 mm,為3個品種中最窄,且株型緊湊,理論上更適宜機械化收割。從生產速率來看,采用電動收割機收割比人工收割采收效率更高;雖然筆者在與蔬菜種植合作社交流中發現,采用電動收割機采收中無法將收割的雞毛菜整齊疊放,需加大后期整理工作,但相較于人工收割,仍省時省力。從產量來看,“華達”株型較大,平均束腰寬為29 mm,葉片厚,最終每667 m2產量為3個品種中最高;同時,按照上海市農業農村委員會信息中心2018年11月發布的上海市主要農產品價格監測報告來看,“華達”每667 m2可獲得產值2 797.25元,經濟效益較好。從重割率、漏割損失率來看,由于雞毛菜短莖的特點,菜農在使用4MD-100A苗菜電動收割機收割雞毛菜時,一般不會造成撥禾輪纏繞造成重割;同時,3個品種的漏割損失率相差不多,其中“戰夏”因具有良好的直立型特性,避免了畦作邊緣區域子葉橫生的現象,在本試驗中漏割損失較少。從凈菜率來看,根據農藝習慣,本次雞毛菜收割試驗的割茬高度設置在30 mm,對3個品種的收割均能達到這一要求,再加上前期管理得當,本試驗的雞毛菜在生長過程中未出現大量爛葉、黃葉現象,3個品種的凈菜率無顯著差異。從雞毛菜的菜籽價格來看,“華達”“戰夏”的菜籽價格遠高于“抗熱605”,但“華達”“戰夏”在產量、色澤觀感、鮮嫩程度、大小均度上均明顯優于“抗熱605”,后期售價也較高。
本試驗僅挑選了3個雞毛菜品種進行實際生產對比試驗,然而上海市雞毛菜生產中品種眾多,究竟哪一種雞毛菜品種能夠真正適合于機械化收割,還需進一步探索和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