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期刊數字化是期刊發展的必經之路,《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自2019年7月起正式加入OSID(Open Science Identity)開放科學計劃。編輯部將在論文中添加開放科學二維標識碼(OSID碼),作者及讀者不僅可以看或讀論文,通過掃描文章上方二維碼還可以“聽”或“談”論文,更好地了解論文背后的科研歷程、試驗過程及解讀試驗結果等,升級閱讀體驗,直觀、立體、深入的了解論文。
OSID英文全稱Open Science Identity,簡稱OSID,即開放科學計劃,是國家新聞出版署出版融合發展(武漢)重點實驗室發起的一項促進學術交流,推動科研誠信的開放科學公益計劃。通過OSID,作者可以使用電腦或手機上傳簡短的語音、視頻、文字介紹,更加立體化地展示和傳播科研成果,彌補紙刊載體的局限性,也可與本專業其他研究人員互動、交流,提升論文的閱讀量、下載量和引用率,擴大論文和作者的影響力,同時讓科研過程可追溯,提升了研究成果的誠信水平。
3.1 作者語音介紹 作者語音介紹的主要目的是展現研究的實用性和創新性。此板塊內容須在線上傳,具體內容包括但不限于:(1)本研究擬解決的主要問題是什么;(2)本研究主要問題的研究背景、來源或提出過程;(3)本研究主要問題的研究現狀(如是否已有同類研究、同類研究存在的不足或爭論的焦點是什么);(4)本研究結果對相應專業研究領域、相關學科及臨床等有何應用價值或意義;(5)介紹研究過程中的逸聞趣事等。
3.2 作者在線問答 讀者通過掃描論文的OSID碼即可看到作者對文章的立體介紹,向作者提問或針對有探討價值之處與作者進一步互動溝通,作者可以通過綁定的郵箱與讀者交流互動,回答讀者問題。
3.3 學術圈 可以發布感興趣的話題、最新的研究觀點、問題征集、學術推薦等。
3.4 開放科學數據與內容 開放科學數據與內容的主要目的是展示科研過程及全方位解讀論文。此板塊內容須在線上傳,具體內容包括但不限于:(1)研究技術路線或流程(用路線圖或流程圖展示);(2)研究方案;(3)分點解讀和討論本研究各結果(包括本研究得到了哪些主要結果、所得結果可能的原理/機制是什么、本研究結果與既往同類研究結果是否相符及不相符的可能原因、影響本研究結果真實性及可靠性的因素及其影響程度、本研究結果的指導意義及外推應用條件等)。
4.1 手機注冊賬號(推薦使用) 微信掃描或長按識別右側“OSID作者助手”小程序二維碼,注冊并完成資料填寫,即可生成OSID碼,手機注冊賬號便于后續錄音、圖片和視頻等資源上傳和修改。注意:注冊時請務必使用論文作者的真實姓名、有效聯系電話和E-mail。
4.2 電腦注冊賬號 電腦注冊請登錄https://author.osid.org.cn/login,后續步驟與手機注冊類似。
OSID碼創建流程及具體操作步驟詳見《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官網(www.syxnf.net)編輯部公告。
OSID的更多介紹見OSID開放科學計劃網站:https://www.osid.org.cn。

【OSID作者助手】小程序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