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王煒/通訊員 楊青 李德品
8月10 日至12 日,受臺風“利奇馬”影響,山東全省多地出現暴雨、特大暴雨天氣,部分地區出現洪澇災害。面對災情,全省農商銀行堅守助農為民初心,迅速行動起來,投入防汛抗洪工作當中。
8 月8 日起,全省農商銀行系統密集轉發“臺風天氣預報”“暴雨預警提示”“雷電預警提示”,要求密切關注雨情汛情,提前做好防臺防汛工作。
在臺風到來之前,全省各地農商銀行分別召開防汛工作會議,有針對性地研究抗災救災工作措施,開展防洪防汛應急演練,確保防汛搶險工作有力、有序、有效。組織開展對營業網點和辦公場所的安全隱患排查,對汛區解款車輛進行徹底的安全檢查,全面摸清解款路線的路況,研究確定好備用路線,保障資金安全。提前準備UPS 發電機,配足燃油,購置防汛沙袋,聯系應急工程車,調配大功率抽水機,確保網點正常運營。
全省農商銀行建立汛情實時報告和每日早晚兩次“0 報告”制度,實行24 小時輪流值守,發現問題第一時間報告、第一時間處置,最大限度保障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和金融資產安全。
“利奇馬”過境后,全省多地出現水情,濟南、青島、淄博、泰安、日照、臨沂等14 市的79 個縣(市、區)不同程度遭受洪澇災害,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遭受巨大損失。
8 月11 日,省聯社黨委書記、理事長孫開連在東營調研時,現場指導東營轄內各農商銀行做好抗洪救災減災工作,并召開電話會議對全省農商銀行系統防御臺風工作進行安排部署,要求全省農商銀行迅速行動,全力做好抗洪救災。
8 月13 日一早,省聯社黨委班子成員分赴全省受災嚴重的地區,調研指導抗洪救災工作,看望慰問受災農戶和一線干部員工。與此同時,省聯社下發《關于做好金融支持抗災救災及災區重建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級充分發揮金融支撐保障作用,把支持災區重建工作作為當前最重要最緊迫的任務,最大限度挽回災害損失,幫助受災群眾和受災地區盡快恢復生產、正常生活。
全省農商銀行系統迅速行動起來,紛紛成立“紅馬甲抗洪救災黨員先鋒隊”,投入金融支持抗災救災及災區重建工作中。受災地區農商銀行設置金融救災服務點和農金員救助站,營業網點全部配齊配足應急發電機、“農金寶”等移動終端設備,開通綠色通道,優先辦理受災群眾存取款和轉賬業務,滿足客戶緊急用款需求,保障各項賑災救災款項實時匯劃,確保災區資金供應。
去年遭受“溫比亞”重創的壽光市又一次遭遇臺風襲擊,在本次臺風中,當地遭遇了自1959 年有氣象記錄以來最大的一次降水過程,低洼易澇區1.8 萬個大棚進水。洪澇災害發生后,壽光農商銀行迅速組建38支抗洪救災黨員先鋒隊深入紀臺、營里等重災區,送去方便面、礦泉水等救災物資,并配合當地黨委、政府做好受災群眾的撤離、安置、財產轉移,幫助受災群眾抗災自救,累計協助彌河沿岸6 個村莊的村委將4500 余名村民轉移并安置妥當。紀臺支行黨支部書記郝建民家所在的郝柳村也遭受了洪水侵襲,家人擔心他的安全,不斷打電話催他趕緊回去,同事們也勸他快回家看看,但他始終堅守一線,連續奮戰3 個晝夜。

壽光農商銀行及時將救災物資送到災區
“利奇馬”也給濟南章丘區帶來了60 年一遇的降水,多個村莊出現積水,受災嚴重。當地農商銀行發出“黨旗飄起來,黨員站出來,全員動氣來”的號召,組織成立17 支“紅馬甲金融服務隊”深入抗災一線,積極開展淤泥清理、交通指揮、村民救助和物資運送等公益服務。在道路低洼路段設置安全救援點,通過鏟車等大型機械幫助受災群眾轉移,累計為600 多人提供了安全救援。
淄博市臨淄區是受臺風影響省內降雨量最大的區域之一,防風防汛形勢嚴峻。臨淄農商銀行提前安排、周密部署,各網點備足雨傘、雨衣等便民設施,開放全部營業網點作為受災群眾臨時避難點,為受災群眾提供休息住宿場所,解決安全飲水、就餐和住宿問題。通過網點LED 和宣傳欄及時報道臺風路徑、全市雨情和汛情,方便群眾及時了解災情。
“感謝農商銀行,第一時間到我家提供幫助,讓我有了重建大棚的信心!”說到農商銀行災后提供的幫助,蘭陵縣向城鎮村民滿清堂難掩感激之情。臺風“利奇馬”過后,滿清堂家損失慘重,10 畝黃瓜大棚被刮爛,水泥樁被刮斷、鋼架倒塌,瓜苗全部泡水壞死,損失十幾萬元。就在老滿一籌莫展之際,當地農商銀行工作人員找到他,實地察看了受災情況,承諾不抽貸、不斷貸,全力幫助他早日恢復生產,讓他吃下了“定心丸”。

青州農商銀行“紅馬甲黨員先鋒隊”到受災嚴重的黃樓片區幫助清理淤泥
和滿清堂一樣在災后第一時間感受到農商銀行溫暖的,還有青州市清源污水凈化有限公司。臺風過境后,這家環保企業受災嚴重,暴雨引發的洪水漫過馬路進入廠區,形成近2 米深積水,造成設備和污水處理設施不同程度損壞,損失近500 萬元。青州農商銀行工作人員冒雨到該公司進行了實地考察,在原有貸款的基礎上追加授信500 萬元,用于災后重建和設備維護維修,解了企業燃眉之急。
在保障災區基礎金融服務不中斷的同時,全省農商銀行充分發揮網點多、人員多的優勢,主動與當地有關部門對接,多措并舉推動災區重建和恢復生產。
為助力災區居民重建家園,滿足重建信貸資金需求,省聯社要求全省農商銀行“不抽貸、不斷貸、不壓貸、不催貸”,爭取政府項目貸款,研究出臺“無還本續貸”“信e 貸”“農民住房貸款”“大棚貸”“流動資金貸款”等抗災救災專項信貸產品,開辟信貸服務綠色通道,通過無還本續貸、貸款展期等方式延續受災客戶信用。全省農商銀行安排65 億元專項資金用于救災重建,最大限度保障災區農房、蔬菜大棚改造重建和小微企業恢復生產。截至目前,全系統已發放救災類貸款15億元。
此外,多地農商銀行積極組織捐款捐物,精準幫扶,鼓勵災民重振信心,開展災后“衛生防疫”知識講堂和“心系災區·農商有愛”“抗洪救災·愛心募捐”活動,聯合當地慈善機構在網點設立捐款捐物箱,把農商銀行的愛心捐款以及受災地區急需的被褥、毛巾、食用油等生活用品及時送到災區人民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