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香港特約記者 凌德 ●本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崔明軒
觸發香港特區政府修訂《逃犯條例》的當事人、在臺灣殺害女友的香港兇嫌陳同佳昨日上午出獄。他出獄后向被害者家屬表示道歉,并且再次表示愿意去臺灣自首受審。就在他出獄前一天,臺灣當局一改此前拒絕接收的立場,宣稱要派檢警赴香港押解他回臺。對此,港府23日凌晨發表聲明表示,這等于跨境執法,不尊重香港的司法管轄權,完全不能接受。臺當局則立刻反咬“港府故意不將嫌犯交給臺方,縱放陳犯使香港成為殺人犯可以到處行走的罪犯天堂”。對這種倒打一耙的伎倆,港臺輿論紛紛指責臺當局出爾反爾,執意將此案作為即將到來的“總統選舉”的選戰工具。實際上,香港當初推動修訂《逃犯條例》,就是要給引渡逃犯制定一個法律框架,還受害者公道正義,但正是在包括臺當局在內的一些別有用心者的煽動下,不僅香港社會陷入動蕩,也使該條例胎死腹中。23日,港府在立法會正式撤回《逃犯條例》修訂草案。有港媒感嘆,只能希望在香港火光沖天的街頭,在臺灣政黨的選舉造勢大會上,還有人能夠偶爾想起潘曉穎這個名字——那個在20歲的情人節客死臺灣的香港普通鄰家女孩。
港府:不接受“跨境執法”
23日一大早,香港壁屋監獄門外已擠滿了守候的記者,警方也派員到場維持秩序并架設了鐵馬。早上9時,陳同佳走出監獄,他沒有戴口罩。陳同佳首先面對媒體鏡頭鞠了一躬,然后說:“因為我做了無可挽救的錯事,為他們(潘曉穎父母)帶來很大傷痛,我自己也內心受責,所以我愿意為自己的沖動,犯下的錯事,返去臺灣自首,服刑受審,希望令她的家人釋懷,曉穎安息。”他還說:“對于社會,對于香港人,我只能說對不起,希望各位原諒,希望各位可以給我機會重新做人,給我機會回報社會。”隨后陳同佳登上近來勸說他自首的香港牧師管浩鳴的車離開,回到一處私人寓所。
此前一天,一直拒絕接收陳同佳的臺當局在島內外的輿論壓力下突然“改變立場”,“陸委會”22日宣稱已致函港府要求派檢警赴港押解陳同佳回臺。23日凌晨,香港特區政府發表聲明回應稱,“特區政府認為這等于跨境執法,不尊重香港的司法管轄權,完全不能接受”。聲明強調,臺灣當局在香港沒有執法權,而陳同佳是臺灣通緝犯,這次是自愿到臺灣自首。臺方若愿意處理陳的自首,應立即取消對陳的入境管制,才不會令通緝令自相矛盾。
對于港府的拒絕,臺當局立即跳出來,指責“這都是港府的錯”。23日上午,臺灣陸委會“洋洋灑灑”地列出6點,指責港府“故意放棄自身應有的管轄權”,只為達成讓嫌犯“自首”的政治目的及安排,“縱放陳嫌,讓香港成為殺人犯可以到處行走的罪犯天堂”。聲明還威脅說,“正告港府,一切惡果,都應由港府承擔”。蔡英文當天也稱,陳同佳是一個受通緝的兇嫌,“只有逮捕沒有自首的問題”。
對于臺當局的說辭,香港行政會議成員、資深大律師湯家驊23日表示,臺灣要派人到香港強制執法,是相當霸道的做法,凸顯臺方缺乏法律最基本知識。他說,香港執法機構無權將疑犯押送至臺灣,臺灣也無權到港跨境執法,強制將有關人士帶回臺灣。
管浩鳴23日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臺當局每日說法都有變,近幾日的事情令陳同佳很擔心,希望臺當局不要唬嚇他,也希望大家多看幾天,再了解情況。他說,陳同佳23日不會出發到臺灣,目前他想靜一靜。至于何時啟程去臺灣暫時未定。對于臺當局指責陳同佳是“被自首”,管浩鳴稱,陳同佳完全是自己認罪,港府介入很少。他還說,不希望陳成為政治籌碼,希望他有合理公平審訊的機會。對于蔡英文“只有逮捕,沒有自首”的說法,管浩鳴說:“自首不應講條件。自首就是自首,不要太多字眼上的爭拗。”
島內輿論譴責蔡當局
“臺當局在短時間內說法一變再變,連臺灣媒體都快搞不清楚,這么一個簡單的‘殺人犯自首案怎會搞得如此復雜?”“香港01”新聞網站23日稱,由陳同佳案引起的“反修例”運動被部分香港媒體簡化為“反送中”,而現在“反送中”諷刺地在臺灣又演變為“反送臺”。評論稱,此次臺灣“大選”基本圍繞著香港問題打轉,蔡英文成功將香港“反修例”運動與“臺灣別被一國兩制”直接相連,把選舉主軸弄成了“不投民進黨就會亡國”。不過,從此次臺當局一日三變的態度可以發現,原以為香港問題是民進黨所向無敵的籌碼,直到被民意罵了,才驚覺人民“不是不看新聞的傻子”。
近兩天來,島內輿論痛罵蔡英文政府對陳同佳案立場變來變去,背后的圖謀是想操弄即將舉行的“大選”。國民黨主席吳敦義23日表示,不到24小時,蔡政府立場卻有如此大的改變。蔡政府應對外說明其決策流程和邏輯,更有必要對忽視公平正義,向臺港民眾道歉。吳敦義稱,由于犯案地點在臺灣,相關辦案證據也在臺灣,臺灣最有資格辦理此案,還給社會一個公平正義。
臺北市長柯文哲嘲笑蔡英文的發夾彎(指突然改變政策——編者注)是典型把司法當政治工具。就連陳水扁23日也痛批蔡當局稱,陳同佳在臺犯下殺人棄尸案,不管用什么名義來臺,先抓起來繩之以法就是,“還要那么多政治考慮干嗎?”
臺灣資深媒體人黃煒瀚稱,蔡政府在陳同佳案問題上立場反復,前后矛盾,計算的都是選票。黃煒瀚說,臺當局要派檢警赴港押人,根本辦不到,“如果香港可以同意臺灣警察到香港去逮捕一個人,改天香港警察可不可以來臺灣抓臺灣人?可能嗎?”
“最可憐的是那縷芳魂”
23日,香港保安局局長李家超表示,臺方要派人來港將陳同佳押解到臺灣,這是極不尊重香港司法管轄權,且這一做法也不能接受。他稱,臺當局對其通緝的罪犯自愿自首設下諸多限制,是出于政治考慮,圖謀將責任甩給特區政府。
香港《大公報》23日稱,連日來臺灣各大媒體紛紛譴責臺當局前后立場不一,讓人看清其只有政治考慮,沒有司法正義,其算盤只有讓陳同佳案引發的修例風波能繼續在香港發酵。評論稱,蔡政府若真的希望陳同佳赴臺投案,只需解除其入境管制,讓他入境臺灣,然后臺灣警方逮捕即可,又何須多此一舉,派人到港押解呢?
臺灣成功大學政治系教授周志杰23日稱,陳同佳不能順利赴臺自首,證明修例的必要性。陳同佳案借由港府和臺當局的交鋒,讓人有機會認清香港修例的初衷。
23日下午,港府在立法會正式撤回《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隨著修例被撤回以及臺當局將陳同佳案政治化,人們為受害者找回公道正義的希望似乎也變得渺茫。香港《東方日報》23日稱,最可憐的是那縷芳魂,沉冤何日能雪?網媒“思考香港”感嘆,林鄭月娥此前已悲觀地表示,政府已經盡力,希望受害者家人能夠釋懷。文章稱,目前只能希望在香港火光沖天的街頭,在臺灣政黨的選舉造勢大會上,還有人能夠偶爾想起潘曉穎這個名字——她是一個普通的香港鄰家女孩,“在20歲的情人節客死他鄉,被拋尸,她的身體漸漸腐爛,其中的一塊被野狗叼去”。▲
環球時報2019-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