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棟 郭濤 安翔
摘要:從實驗實踐出發,以作者任教大學為例,從課程體系、教學資源、教學模式和教學管理等層面探討本科計量經濟學課程建設問題,并給出相關對策建議。
關鍵詞:本科;計量經濟學;實驗實踐
中圖分類號:G642,F064.1? ? ?文獻標志碼:B? ? ?文章編號:1674-9324(2019)39-0264-02
一、引言
實踐教學是指在一定理論指導下,通過引導學習者的實踐活動,從而傳承時間知識、形成技能、發展實踐能力、提高綜合素質的教學活動(財政學類教指委課題組等,2016)。計量經濟學素有“經濟政策實驗室”之稱,加強該課程的建設對提高學生實驗實踐能力、辯證分析和邏輯思維能力、繼承和創新相結合的工作能力、寫作能力、終身學習能力、組織能力、協作能力、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等都大有裨益。
近年來,隨著計量經濟學的不斷發展,廣大高等教育工作者對本科計量經濟學教學也展開了大量的討論。劉明(2016)從計量經濟學和經濟統計學歸屬的認識誤區出發,分析了兩者之間的異同。王少平、司書耀(2012)提出以“教會學生學習”和“干中學”的指導思想,立足于引導和啟發,在教學實踐中實現提出問題與學生合作式討論、理論與方法、實例與計量模型分析相結合的計量經濟學課堂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王維國、劉德海(2012)探討了面板協整檢驗的最新進展給計量經濟學教學帶來的挑戰,認為必須加強現代數學分析方法、關注理論進展以及應用實踐結合等方面開展教學。
我國開展計量經濟學教學和科研的歷史不長,但是作為經濟學的重要分支,計量經濟學研究內容以及應用范圍涵蓋了整個學科研究領域,其研究方法已經延伸到經濟學各個分支。隨著計算機信息技術的發展,高性能分布式計算、人工智能、數據挖掘等技術的發展,對經濟領域樣本數據采集、分析、處理以及應用技術的不斷提升,利用計量經濟學研究方法已經成為當今經管學術領域的主流和前沿方法。構建基于實驗實踐創新模式下的計量經濟學課程體系是經管學科發展的迫切需要。隨著經管學科研究以及應用領域的不斷發展,相應的信息數據高速增長,但是相關信息數據綜合利用率不高,無法將其有效轉化為教學、科研和管理資源。同時構建基于實驗實踐創新模式下的計量經濟學課程體系是雙一流學科建設、雙創教育背景下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需求。從目前經管類教育體系,尤其是課程建設體系來看,幾乎所有的課程中都涉及計量經濟學的研究,但是計量經濟學的教學卻仍然與其他課程處在一種割裂的狀態,無法形成系統的教學研究模式,造成課程之間銜接松散,尤其是實驗和實踐應用性不強,從長遠看,不利于經管類人才培養。
二、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實驗實踐教學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以筆者所在的學院為例,創建了省級實驗室,開設了包括計量經濟學、外匯交易、股票交易、國際貿易、網絡金融在內的經濟金融實驗課程體系。計量經濟學教學也取得了一定的進步:實驗室硬件建設基本能夠滿足教學需要,配備了Excel、SPSS、SAS、Eviews、Stata、MATLAB、Maple、R等計量經濟學軟件;將計量經濟學課程作為院內的選修課,供經濟管理專業所有學生選修;作為共享資源與其他院校分享。但實驗實踐教學過程中,尤其是計量經濟學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許多亟待改進的問題,嚴重制約和影響了教學效果,最終影響人才培養質量。
首先是課程體系建設。以筆者所在學院為例,本科計量經濟學課程面向金融學專業,3學分,48課時,教學形式包括講授、綜合練習、上機等。課程內容包括:緒論;一元線性回歸;多元線性回歸;放寬基本假定的模型。課程性質由國標要求的專業基礎課下降到專業必修課,開設時間在第六學期(一般在第五學期)。體系建設也存在一定問題,高年級沒有后續課程,碩士階段和博士階段空缺相關課程。
其次是教學資源建設。課程體系教育資源建設必須具備能夠集成整合全球知識資源,通過知識傳播向師生提供信息和知識服務的能力。但是,目前計量經濟學課程體系離這樣的目標相差甚遠。一是計量經濟學教學資源質量缺乏保障。由于我校經管類實驗實踐課程建設暫未形成完善體系,導致了引進教育資源的盲目:一方面是低水平重復的資源大量充斥;另一方面,具有創新價值的優秀資源出于種種原因得不到有效推廣。二是缺乏先進的計量分析信息技術手段和設施。盡管建設了省級重點實驗室,但是存在重硬件輕軟件以及大量重復建設問題,遠不能滿足師生在學習、科研、教學工作中的需要,亟須進行集成整合。
再次是教學模式。該課程仍然局限于教師課堂軟件演示、撰寫實驗報告等,形式單一,不重視為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創造更為廣闊的知識空間,也不注重為教師整體素質的提高提供知識服務,因此無法調動學生和老師參與的積極主動性。沒有配備專門的實驗老師,只能由計量經濟學課老師兼任。而計量經濟學實驗課因為缺乏教材,又受制于實驗室數據庫建設,無法及時獲取最新的數據,授課過程中只能選取一些基礎案例展開,無法跟進最新的學科前沿。
最后是教學管理方面。一方面,管理不到位,缺乏恰當的考核方式,包括教師層面和學生層面的考核。同行評課和學生評課是當前高校進行教學質量評估的兩個主要方式,但是這兩種方式都存在很大的主觀性,缺乏統一的評判標準;對學生的評價主要來源于考勤和實驗報告,缺乏過程考核。另一方面,對教育資源管理機制建設有待完善。前期引進的計量軟件和數據庫存在更新維護上的不足,同時教學過程中出現問題也無法及時調整改進。
三、基本對策
首先是課程體系構建。根據實驗實踐教學對象和內容,結合經管專業辦學特色,構建經管類計量經濟學課程新體系:第一層次為基礎教學,為經管初中級計量經濟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部分,能使學生熟練掌握基本操作技術、熟悉實驗軟件、學會實驗方法,為專業實驗準備條件、打好基礎。第二層次為專業教學,教學內容按照專業不同而有所差異。結合經管學院和數統學院相關課程開設情況,在不同專業實行差異化教學。第三層次為綜合設計實驗,結合畢業設計以及研究生課程,以研究性和設計性實驗為主,激發學生創新思維,自主實驗,初步培養科研能力。該體系貫穿實驗實踐教學改革的整個過程,但是在不同學歷學生中利用研究工具進行區分,在不同專業通過構建不同研究對象的案例庫來進行差異化教學。
其次是教學資源建設。構建教育資源共享與在線教學服務平臺,有效改進教學資源建設。平臺兼具教學與管理功能,為全校師生提供全流程的教學與學習服務,實現在線建課、直播錄播、資源管理、題庫管理、考試作業管理、課堂交互、學生管理、成績管理、教與學互動及評價分析等功能。突破傳統教育教學資源建設方式,將計量經濟學課程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一批特色教學資源:教學視頻、教學大綱、教學日歷、教案、實驗課計劃、試卷庫等,以網絡共享形式供全校師生使用。
再次是創新教學模式。在傳統教學模式的基礎上,引入實驗設計,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培養學生學習和探究的態度、推理和預測的習慣、獨立解決問題和創新能力,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同時,采用研討、引導、案例等模式,以及行為修正、社會互動、信息加工以及建構主義等多種新型教學模式,依托互聯網、手機終端等多種平臺,通過不斷創新計量經濟學教學模式,全面提升學生綜合能力。
最后是提升教學管理。加強教學管理,制定統一規范,完善教師和學生考核機制,全程指導和監督實驗實踐教學:一方面收集畢業生以及用人單位意見反饋,完善結果考核機制;另一方面實行彈性教學制度,加強自主學習意識,加強過程考核機制。
參考文獻:
[1]財政學類教指委課題組,樊麗明,劉小兵,孫開,崔惠玉,孫哲,田丹,李香菊,趙娜.切實加強財政學類專業實踐教學研究[J].中國大學教學,2016,(03):80-85.
[2]劉明.計量經濟學屬于經濟統計學嗎[J].中國統計,2016,(09):35-37.
[3]王少平,司書耀.論計量經濟學教學中的能力培養[J].教育研究,2012,33(07):110-114.
[4]王維國,劉德海.面板協整檢驗的前沿進展及對計量經濟學教學的啟示[J].云南財經大學學報,2012,28(03):11-16.
Econometrics Course Construction Based on Experimental Practice Innovation Model
CAO Donga,GUO Taob,AN Xianga
(a.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b.Teaching? Affairs Office,Xidian University,Xian,Shaanxi 710126,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practice and the university which the authors are working in,the paper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of undergraduate econometrics curriculum from curriculum system,teaching resources,teaching mode and teaching management,and gives relevant solutions and suggestions.
Key words:undergraduate;Econometrics;experimental pract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