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娜
握住工匠的手,
仿佛觸摸到大師級的高度,
凝結奉獻的老繭,記錄了追求與奮斗。
握住工匠的手,
匠心、初心、衷心秉持堅守,
創新崛起的路上,復興的使命聚焦在你神圣雙眸。
握住工匠的手,
困境相伴風雨同舟,
創先爭優不懈拼搏,百折不撓是你最好的態度。
握住工匠的手,
鍥而不舍,敢為人先,
中國夢是每一個中國人不停的追求!
武漢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漢南區)稅務局顏鴻鳴的微信朋友圈里,有很多美好的親筆詩,都是即興應景而作。那里有鳥啼、鶯語、花香,有朝霞、霧靄、晴空,有國家、稅務、軍人情懷……
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中,樂觀豁達的他,總是能細心地發現生活中的美好,看淡得失,笑容永遠蕩漾在臉上。

顏鴻鳴近影
2018年,國稅局、地稅局實行征管機構歷史性的合并,區局的改革平穩有序地完成了,但改革從來都不是輕易完成的,需要千千萬萬人的努力甚至“犧牲”。尤其是基層稅務局這樣一個特殊的情況,兄弟區局是“二合一”,該局卻是“四合一”(分別是武漢開發區國稅局、地稅局,武漢市漢南區國稅局、地稅局),改革難度可想而知,47個科室最終簡并為29個,意味著18個正職都將由“正”轉“副”。國家稅務總局王軍局長說由“正”轉“副”的同志是改革的功臣,他們犧牲小我,成就大家,以自己的“舍”換取改革的“得”。
顏鴻鳴同志就是這樣一位典型代表,黨辦作為先期合并的四個部門之一,他負責牽頭,一直堅持高強度的工作,直到后來,大家才知道,這段時間他兒子生病住院,輾轉好多醫院都查不出病因,他自己也因為身體原因做了手術,但他還是第二天就來上班了,這一切,大家事后才知道。
他的工作能力有口皆碑,在這次“三定”方案的落實中,肯定是能夠繼續擔任正職的,但是他經過慎重思考之后,婉拒了局領導的挽留,主動提出轉任副職,轉任區局人事教育科副科長。他認為區局人才濟濟,尤其是最美稅務人、業務能手那樣的人才很多,他想為年輕人創造更多的機會,也為區局干部調整留出更多的空間。
那幾天,他在朋友圈這樣寫道:一路走來,經過風雨,也賞過彩虹,走過寬闊的大路,也爬過高山,慢慢的才知道,總有一些風景,注定要錯過,別太糾結,與其糾結,不如通達,與其執著,不如隨緣。
部隊轉業后二十年的稅務生涯,歷經稽查局、辦公室、機關黨辦、人教……在其位、謀其政,在多個崗位歷練過的顏鴻鳴都能夠充分發揮指揮、引領和表率作用,和他共過事的同事們,無不為他的業務能力和人品素養嘆服。
每天早上,顏鴻鳴走進辦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小黑板上一絲不茍地寫下科室工作重點:文明創建現場會、省局黨建工作現場會、制定學習計劃、發展黨員、“不忘初心跟黨走”演講征文……顏鴻鳴是一位用“變化”守住“不變”的黨員。他與時俱進,積極探索開展黨建的新思路好方法,把一個又一個緊箍咒戴在自己頭上:道德講堂要緊扣主題形式生動;主題黨日活動要讓更多的干部有認同感、獲得感;文化長廊要更貼近干部,引起共鳴……他事事拼盡全力,不斷求新求變,用新思路、新做法堅定地守護心里不變的忠誠。
“如果把鋼琴的黑白琴鍵比作人和事,而老顏就是那個彈鋼琴的人,總是能彈奏出美妙的樂曲”。同事們紛紛稱贊道,“無論多么復雜的工作,他都能迅速分清輕重緩急,有條不紊地完成,并且充分注意細節,常常想到一般人不經意會遺漏的地方,這一點我們很佩服。”
任職黨辦期間,顏鴻鳴組織區局參加過好幾次大型合唱比賽。每次排練,他都會拍下大家合唱的視頻,反復認真觀看,糾正大家不到位的表情和口型,直到大家都做到能夠默契配合為止,每一次的進步都令他歡喜萬分。有一次表演,遇上了雨雪天氣,大家又累又冷,顏鴻鳴給大家講笑話,讓大家化解了疲憊,比賽最終呈現出了最好的狀態。合唱隊不僅在比賽中表現優異,還曾被特邀成為市局重要活動的壓軸節目,成為一支“善戰”的隊伍。
他身上總是洋溢著令人暖洋洋的親和力,見誰都是笑瞇瞇的,心態特別年輕。和誰都能聊上幾句,男女老少都能夠打成一片。看著大家有飯后散步的習慣,他帶頭組建區局“徒步隊”,工作之余,越來越多的人加入進來,隊伍的規模也隨著國地稅的融合越來越大,日常活動也變得有組織有紀律,隊員都親切的稱他為“政委”,除此之外,他積極推進國稅地稅融合,充分開展參觀革命紀念館、健身徒步等活動,讓大家在參與集體活動的過程中“破冰”,心也越來越緊密。
這幾年,他帶領機關黨辦只有4個人的隊伍,建設了系列黨建文化長廊,在區局營造了濃厚的黨建文化氛圍,吸引了省內外幾十家單位到區局參觀學習。他還參與了區局“全國文明單位”和全省國稅系統黨建示范點的創建,榮獲開發區合唱比賽一等獎……這一系列驕人的成績,都是他身上閃閃發光的“軍功章”。
“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場場酸甜苦辣;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翻山涉水,兩肩霜華;風云雷電,任叱咤;一路豪歌,向天涯,向天涯。”改革風雨路,光陰帶走了顏鴻鳴的日日夜夜,留下了一路嘹亮的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