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亞蘭
2018年對東湖稅務人來說是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改革開放迎來四十周年,原武漢市東湖高新區國稅局也站在了成立三十周年的新起點。這一年,國稅地稅征管體制改革波瀾壯闊,稅務鐵軍走進了“事合、人合、力合、心合”的新時代。新時代的蓬勃朝氣,激勵著每一種奮斗;新時代的改革氣象,激蕩著每一個夢想。區局征收管理科副科長楊文,就是這樣一位改革路上的追夢人。
國稅地稅征管體制改革的大幕拉開以來,區局征收管理科是第一批合并辦公的業務部門,更是機構改革征管組的核心力量。作為征收管理科的副科長,他始終沖鋒在前,主動作為,踏著改革的節奏,跑出了穩健的奮斗步伐。
完成掛牌當天的系統配置,確保掛牌后系統以新機構名稱對外開展業務,是機構改革征管戰線的首場戰役。硬件保障、信息安全、系統運維、數據支撐、業務驗證,每一步都需要周密部署,嚴格落實,才能保證掛牌后系統“無縫對接”,納稅人辦稅“零差錯”。他是系統配置工作專班的負責人,更是加班加點的排頭兵。制定工作方案,細化職責分工,開展工作培訓,理清各類表證單書局軌獲取規則,研究新局軌配置對電子稅務局、自助辦稅終端的影響,制定應急方案……他用理科生的嚴謹和工科生的執行力,帶領團隊一項一項落實,一步一步攻堅。2018年7月20日晚上10點半,第一份連號稅務事項通知書、第一張代開發票、第一張POS機繳款小票第一張收入退還書、第一張更正(調庫)通知書均順利打出,所有系統業務、稅控設備全部驗證通過,新機構順利辦稅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掛牌后“三定”前的過渡期,也是區局統一征管方式的攻堅期。作為市局轉變征管方式改革試點單位,如何順應機構改革大潮,構建高效統一的征管方式,是楊文始終思考的問題。盡管“事合、人合”已基本實現,但原國稅地稅的征管流程還存在差異,崗責體系仍不明晰。為此,一忙完系統配置,他又一頭扎進了征管方式統一的工作中。在征求多方意見,反復研討論證改革事宜基礎上,他負責對原國稅251項、原地稅154項業務進行清理統一,共清理出86項急需統一明確的事項。根據事項清理,他負責制定了新的稅收征管制度、崗責體系和業務規程,實現了權責清單與新機構職能有機銜接。
征管方式統一初步實現,金三并庫的號角業已吹響。計算機專業出身的他曾在區局信息中心深耕多年,曾獲得武漢市稅務系統信息技術大比武第一名。他充分發揮自身技術優勢,又開始帶領團隊進行數據清理分析。改革無止境,他奮斗的步伐也不會停歇。
唯改革者進,唯創新者強。敢闖敢試,是楊文的性格,剛好契合了東湖高新區鼓勵創新的特質。為融入高新區“雙自聯動”戰略,從征管角度優化轄區光谷的稅收營商環境,他借改革契機,破難題,探新路,爭上游,展現了新時代稅務人的勇氣和智慧。
創新戶管調整打基礎。區局人均戶管量穩居全市前三,人少事多的征管壓力一直很大。他將“三定”戶管調整與征管方式統一結合起來,改變平均劃分征管資源的傳統模式,推行納稅人分類分級管理。
積極與高新區自貿辦、園區辦、工商部門、發改部門尋求意見聽取建議,以更好服務企業發展,他是聯絡員;認真從系統中導出龐大的戶管數據,分地域、行業、規模等對數據進行一一梳理,并提出4套調整方案供領導決策參考,他是分析員;手把手帶領團隊成員在金三系統中按分戶原則將納稅人調整一致并導出制作標準戶管表,他是指導員;面對面向各業務科室干部介紹戶管調整情況,開展新征管流程操作培訓,他是講解員。
身份不同切換,任務一項項完成。開發區高新企業多,享受各類優惠政策企業多,出口退稅企業多,征管難度大任務重。為既提高征管效率,又更好地激發企業活力,服務自貿區建設,他創造性提出將出口退稅企業集中到第四稅務所“歸口化”管理的調整原則,得到局領導的肯定和支持。就這樣,“三定”一落定,區局75924戶納稅人戶管全部調整到位,成立了首個專門負責出口退稅業務的稅務所,形成了重點稅源企業“集中化”管理、納稅評估和注銷“集約化”管理、特定事項“歸口化”管理、一般稅源“專業化”管理的戶管格局,為取消管理員制度,實現管戶向管事轉變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楊文近影
創新注銷簡化解難題。注銷難,一直是納稅人辦理涉稅業務的“痼疾”,曾是窗口一線人員的他對此深有體會。機構改革之初,區局就以推進共同注銷工作為突破口,深度融合征管業務。他又是注銷工作專班的負責人。健全注銷聯絡員制度,優化清稅流程、簡化報送資料,開展工商簡易注銷政策宣傳,確立“一窗受理、一窗出件、一次下戶、一份報告”注銷流程……每一項任務背后都凝聚著他的心血。成立專業化注銷團隊以來,區局注銷2631戶,其中注銷免辦219戶,即辦2101戶,切實縮短了納稅人辦稅時間,充分釋放國地稅合并帶給納稅人的改革紅利。
面對稅收事業,他滿懷激情,從來無怨無悔;面對家庭親人,他滿懷柔情,卻常常愧疚在心。
改革期間各項任務繁重,他經常加班加點,照顧年幼女兒的任務就落在了年邁的父母和同樣忙碌的妻子身上。多少個周末,看著女兒眼巴巴望著自己的眼神他依然堅定地走上了加班的路;多少個夜晚,當他踏著夜色進門時第一時間輕吻女兒熟睡的臉龐;多少次愧疚,當女兒說話不清需要手術而他因為工作忙不能親自陪護。聽到女兒手術后喊出第一聲清晰的“爸爸”,這位年輕的父親依然紅了眼眶。如果說望著女兒的柔情目光,是一位父親最美的姿態,那奉獻則是改革最美的姿態。正如他總說,看到女兒的笑臉是他的夢想,看到納稅人輕松辦稅的笑臉更是他的夢想。
“楊文作為一名年輕的副科長,工作扎實有干勁。機構合并的通知剛出來,他就經常過來跟我討論原地稅征管流程,加班研究原地稅金三系統;機構改革時跟他配合既默契又輕松?!闭魇展芾砜瓶崎L葉茂表揚說。正、副中之間的這份默契,離不開楊文背后的苦功。
“楊文總是主動加班,下班時看見他還在電腦前忙碌,我也不好意思走了?!闭魇展芾砜聘刹亢笕缡钦f。正是這種以身作則,率先垂范的精神,激勵著他們這個團隊共同奮斗,高質量完成各項工作任務。
“清理工作事項時,我發現楊文對原地稅的工作流程了然于胸,對原地稅的金三系統也十分熟悉,頓時讓我打消了國地稅之間會有隔閡的顧慮。”科室王攀說起楊文豎起了大拇指。正是這種了解加深了理解,更好地促進了征收管理科的“力合”“心合”。
如果這個國家有夢,它一定凝聚了每個普通人的平凡夢想;如果這個時代有光,它一定來自于每個追夢人的奮斗之光。追夢人楊文,正這樣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在改革的路上,用奮斗的節拍,用創新的力量,用奉獻的姿態,讓夢想照進現實,讓納稅人因為改革而笑容更加舒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