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銀行公布的營商環境最新排名中,中國上升15位,超過法國排第31名。中國的這一排名最近兩年一直在升,2017年是第78名。
在世行的報告中,中國在企業注冊、施工許可辦理流程、接入水電、小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加強電子化納稅申報和繳納系統、方便進出口、執行合同效率等領域都不斷改進,有些遠高出地區平均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西方輿論還是中國輿論,近年來都對中國營商環境存在大量批評。應當說,這些批評對中國加快改善營商環境總體上起了推動作用。中國政府總的態度是,正視這些批評,不斷積極改進。
世行的新報告還有一個亮點,那就是多個發展中經濟體的營商環境排名都在快速提升。其中印度的排名上升到了第63名,也進步很大。貿易戰在打亂原有的世界經濟格局,這迫使很多國家都加強內部改革,圍繞促進投資和擴大內需下功夫。主要發展中經濟體的發力程度走在很多發達經濟體的前面。
西方輿論對中國營商環境的攻擊經常是上綱上線的,中國排名的上升卻呈現了另一個趨勢。這個反差很有畫面感,它讓人看到中國不斷改進的腳踏實地,以及西方輿論評價中國時的激進和漫天要價。
當然,無論內外輿論批評中國的營商環境,常常有其可以理解的邏輯。企業都希望在中國的經營更順利,實現更大收益。對它們來說,中國的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但是也有一些外部輿論是帶著政治目的和價值偏見參與進來的,它們試圖“搞臭”中國,現在世行的排名對它們做了最好的回敬。
不管怎么說,批評歸批評,但是中國的營商環境越來越好,對這一事實各路企業家的心里都要清楚。被輿論忽悠,真的按照中國營商環境越來越差來做決策,那是要吃大虧的。
排名的變化也再次告訴我們,面對批評甚至謾罵,要有定力,做好自己的事情比什么都重要。即使對惡毒的批評,該反駁的反駁,但未必需要與它們對著干。把更多精力集中到解決實際存在的問題上,用不斷的改善和進步來回應各種合理的抱怨及不合理的指摘,這是解決問題的唯一正確之道。
令人高興的是,中國營商環境的大幅改善是在中美貿易戰的惡劣環境下實現的。這反映了中國社會整體上的高度理性,中美可以少點生意,供應鏈出些問題,但這些沒有把中國逼向封閉,沒有讓中國走上極端對抗之路,中國的內部體系更加優化了,我們的機制更加健康了。這是中國應對危機的巨大成功,中國經濟的未來充滿光明。
我們今后仍然需要針對營商環境的批評,尤其是國內輿論的批評。與此同時,對照世行排名的思考也是需要的??偟膩碚f,具體的批評要有,宏觀上的客觀認知亦很重要。輿論上經常給人中國營商環境很糟糕的印象,甚至一些人將營商環境差的原因做意識形態解讀,而世行給了相反的數據,告訴我們中國現在的營商環境比法國等多個發達經濟體要好,這當中有一些值得我們認真領悟的重要信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