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涓鐿

“同學們,你們眼中的幸福是什么?”課上,我向學生們提問。
學生們紛紛高舉著小手,非常踴躍。我隨機點了一個男生起來回答。只見他站起來大聲說:“幸福就是當明星,可以賺很多錢!”回答完以后他期待地望著我,似乎等待著我的表揚。
我心里“咯噔”一下,心想這孩子電視看多了吧!于是,我對他說:“這些明星也是要顛倒日夜,通過自己的勞動來獲得報酬的。”
誰知,后來學生接二連三的回答更是不斷刷新我對他們的認知。有學生說“當大官掌握權力就是幸福”,還有人說“當老板有很多錢就是幸福”。看著一個個稚氣未脫的學生居然會說出這些功利的話,我頓時感到自己肩上的教育重任。但我清醒地意識到,要是我現在跟他們進行理論說教,是難以糾正他們有偏差的價值觀的,必須等待更合適的教育時機。
剛好,我帶的畢業生結伴來學校探望我,這讓我的心情格外好。有學生好奇地問我:“老師,這幾天來探望你的都是你以前的學生嗎?看你整天笑瞇瞇的,好像很幸福的樣子!”學生的話讓我靈光一閃,沒錯,對于教師來說,幸福不就是學生的成長嗎?無論什么職業,只要實現了自我價值、社會價值,不就是一種幸福嗎?
于是,我策劃了一場主題為“童心樂成長,家長進課堂”的展示活動,邀請班上來自不同行業、不同領域的家長走進課堂,讓他們展示自己的專業特長。當江爸爸用一雙巧手為班上的女生梳出一個個漂亮的發型時,引來女生連連驚嘆;當搞研究的李爸爸向大家介紹一種新型材料時,大家聽得入了神;當劉媽媽展示拿手的拉面絕活時,學生的贊嘆聲更是此起彼伏。
活動后,我讓學生化身小記者去采訪這些家長。“你每天站10個小時不辛苦嗎?”“做這么一個簡單的發型要練習這么久,你是怎么堅持下來的?”“你為什么要選擇做這么一項高難度的課題項目呢?”學生們帶著疑問詢問家長各種問題。一個家長說:“當自己的工作得到別人的認可時,那種興奮的感覺是無法用言語來形容的。雖然辛苦,但能體現這份工作的價值,我覺得很幸福。”這番話,讓學生陷入思考。“勞動創造幸福”的價值觀就像一顆小石子投入學生的心湖,并泛起漣漪。接下來,我又組織開展了“童心小尾巴”周末一日跟崗實踐活動。學生自由成組,跟著家長進行了一天的職業體驗。
在一系列活動啟示下,學生對于“勞動創造幸福”這句話有了深刻的認識。此時,我再次組織學生開展“幸福是什么”的主題班會,讓學生們結合這段時間以來的見聞,重新談談自己對“幸福”的理解。
柏林說:“我認為,長大了能像爸爸一樣,當一名為大家服務的電力工程師就是幸福!”
梓琦說:“幸福就是能用我的巧手折出各種精美的手工,讓同學們贊不絕口,這也是一種幸福!”
陳燁說:“幸福就是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并用心做好每一件事情,成為別人的榜樣!”
……
顯然,學生們對“幸福”有了新的理解,他們已從“關注自身的利益”向“自我成長”“奉獻他人”的方向轉變。聽完后,我欣慰地笑了。
(責編 蔣海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