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敏



摘 要:通過比較12個直播棉品種在本地的適應性和產量表現,對其生育期、各生育期整齊度、產量等性狀進行綜合分析,結果表明,PZ10、PZ12等2個品種生育期較短、整齊度好、產量高,可以作為機采棉品種進行進一步觀察。
關鍵詞:直播棉;適應性;產量
中圖分類號 S56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19)17-0080-02
安徽省是棉花種植較大的省,紡織工業是安徽省的支柱產業之一,對全我省就業及出口創匯有著重要的作用[1-2],全省棉花常年種植面積及產量位列全國5~6位[3-4]。
棉花生長周期長,需肥量大,生產管理復雜、用工多,但機械化程度低[5]。近幾年來,隨著產業結構變化,農村勞動力大量轉移,棉花因生產用工多而受沖擊最大,植棉效益下降,棉花種植面積下降50%以上。因此,為穩定棉花種植面積,保障我國棉花產業安全,發展直播機采棉勢在必行。
本文從直播機采棉品種入手,在安徽省棉花主產縣開展機采棉品種比較試驗,以期為棉花機械化生產提供技術支持。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點 試驗在望江縣楊灣鎮曾墩村開展。土壤類型為沿江灰潮土屬的灰泥土,肥力中等,排灌設施較好。試驗小區面積0.002hm2,隨機排列。
1.2 參試品種及試驗設計 試驗品種為引進的12個早熟棉花品種,分別由中棉所長江生態站、省農技推廣站、省棉花研究所等單位提供,試驗設計見表1。
1.3 試驗管理 5月2日用草甘膦除草,5月16日機械旋耕,5月20日做廂起壟。按照試驗設計12個品種5月25日同時播種。播種時用金都爾封閉除草。每小區3行,行距0.76m,人工開溝條播。6月19日統一施基肥。6月24日統一間苗,密度9.0萬株/hm2。試驗地劃廂理溝。8月17日行間開溝施蓋頂肥。
棉花蟲害防治分別在5月26日撒滅蝸靈誘殺蝸牛、6月15日用馬拉硫磷+氯氰菊酯防治棉盲蝽、7月15日阿維菌素+甲維丙溴磷防治棉盲蝽棉葉螨、8月2日吡蟲啉+阿維茚蟲威防治棉薊馬棉鈴蟲、8月15日吡蟲啉+茚蟲威防治棉薊馬棉鈴蟲。
全生育期化控4次,分別在7月15日20%助壯素10mL兌水15kg、8月2日20%助壯素20mL兌水15kg、8月15日20%助壯素30mL兌水15kg進行葉面噴霧;10月15日葉面噴施脫葉劑催熟900g/hm2(50%噻苯隆60g兌水30kg)。調查記載棉花各生育期,考察整齊度與生長勢。9月25日調查吐絮情況,10月3日進行經濟性狀調查,每小區各取30個正常吐絮的棉鈴考查單鈴重、子指、衣分;11月23日集中一次性采摘籽棉,分小區單收單曬,按小區分別稱重記載實產。
2 試驗結果
2.1 生育期 由表2可知,12個品種生育期在82~91d之間,極差為9d;15PZ08、15PZ08生育期超過90d,生育期為91、90d;15PZ01、15PZ03、15PZ06、15PZ07、PZ10、PZ12等品種生育期最短,為82d。
2.2 整齊度與生長勢 由表3可知,12個處理各生育期整齊度差異不明顯,參試品種一致性較好;但生長勢存在差異,特別是花鈴期,長勢差異較大。其中處理15PZ02生長勢最差,處理15PZ04、處理PZ10、處理PZ11、處理PZ12生長勢較好,為高產打下了較高的營養基礎。
2.3 苗期對病蟲害的抗性 由表4可知,12個處理出苗率差異不明顯;苗期立枯病和枯萎病發病率和病指均不高;盲蝽象和棉蚜的危害率差異也不明顯。12個處理(品種)苗期病蟲害抗性差異不明顯,在本地生產條件下適應性較好。
2.4 經濟性狀 12個處理(品種)密度基本一致,符合設計要求。株高和果枝數的差異比較大,與產量的相關性不明顯。畝總鈴數差異顯著,15PZ02最低,僅2.0萬;PZ12最高,達到4.5萬;52.5萬/hm2以下有15PZ02、15PZ03、15PZ05、15PZ08等4個,產量水平也是最低的,與最終產量水平差異基本一致。9月25日吐絮率差異極顯著,15PZ02、15PZ08、15PZ09等3個最低,40%左右;15PZ01、15PZ03、15PZ06、15PZ07、PZ10、PZ11、PZ12等7個均在80%以上。單鈴重差異極顯著,4g以下有15PZ06、15PZ09;5g以上的有15PZ04和PZ10;其余的介于4~5g之間。產量≥3000kg/hm2的有15PZ04、PZ10和PZ12,以PZ10最高;15PZ02最低,1267.5kg/hm2,僅相當于最高處理的39%;產量2250~3000kg/hm2的有15PZ01、15PZ06、15PZ07、PZ11等4個。
3 小結
對各品種本年度試驗數據分析,早熟品種有15PZ01、15PZ03、15PZ06、15PZ07、PZ10、PZ12等8個,生育期均在82d之內;各品種不同生育期一致性較好,15PZ04、PZ10、PZ11、PZ12等品種在花鈴期生長勢較強,為高產穩產打下了基礎;籽棉產量≥2250kg/hm2的處理(品種)有15PZ01、15PZ04、15PZ06、15PZ07、PZ10、PZ11、PZ12等7個。
綜合以上數據分析,PZ10、PZ12 2品種生育期較短,生長勢、整齊度均較好,產量高于其它品種,可以作為直播機采棉品種進行進一步觀察。
參考文獻:
[1]鄭曙峰,周曉箭,路曦結,等.安徽省發展機采棉的探討[J].安徽農學通報,2014,20(06):118-120,135.
[2]劉愛玉,陳金湘,李瑞蓮.論長江流域棉花短季栽培[J].中國棉花,2014,41(2):7-10.
[3]鄭曙峰,路曦結,程福如,等.國家棉花產業技術體系皖北綜合試驗站10年工作經驗與體會[J].中國棉花,2018,45(10):5-8.
[4]徐道青,鄭曙峰,王維,等.機采棉管理模式下縮節胺用量對安徽沿江棉花的影響[J].中國棉花,2018,45(5):16-19.
[5]王維,韓效釗,劉恒德,等.棉花專用緩控釋肥和葉面水溶肥應用效果[J].新疆農業科學,2019,56(1):130-136.
(責編:楊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