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曙
主任醫師,醫學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浙江醫院院長助理、腦科中心主任、神經介入科主任。兼任國家衛生計生委腦卒中防治專家委員會出血性卒中介入治療專業委員會委員、吳階平醫學基金會腦卒中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神經介入專業委員會青年委員、浙江省創新學科(神經創傷學)后備學科帶頭人、浙江省預防醫學會心腦防治專委會常務委員。從事神經外科工作20余年,擅長各種出血性及缺血性腦血管疾病的血管內介入治療。近年來先后主持或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項、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3項及其他多項省部級研究課題。
特需門診:周一上午(三墩院區)
名醫門診:周四上午(三墩院區)
腦卒中又稱“中風”“腦血管意外”,它是由于腦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導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腦而引起腦組織損傷的一組急性腦血管疾病。在我國,每12秒鐘就有1位腦卒中新發患者,每21秒鐘就有1人死于腦卒中。幸存者中,10%有嚴重的殘疾需要長期護理,30%需要有人照顧起居一年以上,60%的患者社交活動或戶外活動受限。調查顯示,腦卒中已成為我國第一位死亡原因,也是中國成年人殘疾的首要原因,特別在中老年人群中發病率更高,給家庭和社會帶來了沉重的負擔。腦卒中可分為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其中缺血性卒中占腦卒中總數的60%~80%,而復發性腦卒中占據了可預防腦卒中的30%左右。不過腦卒中并非無法防治,通過科學的預防和積極的干預,能夠最大限度地降低腦卒中的發病率,或改善腦卒中的預后。現在,我們就簡單說一下腦卒中的三級預防和大體的治療方案。
腦卒中的一級預防為發病前的預防,通過對高危致病因素的干預,最終旨在降低疾病發病率。一級預防的對象為:只存在腦卒中危險因素,但無腦血管的先兆或表現。如果積極治療存在的危險因素,定期監測其他危險因素的發生,腦卒中的發病率定會持續下降。該種預防的具體措施包括:
1.健康的生活習慣:生活規律,防止過度勞累,勞逸結合。
2.合理膳食:營養素的組成必須平衡,即蛋白質、脂肪、糖、維生素、礦物質和水等缺一不可。通常飲食原則為:限鹽補鉀,糖不要過多,脂肪適當,蛋白質應充足,維生素應豐富,微量元素不能缺少。下列食品有助于預防動脈硬化的發生:瘦肉、植物油、魚、豆制品、瓜果、海帶、芝麻、食醋、蔬菜等。
3.戒除不良嗜好:戒煙,限制飲酒,戒除喜食甜食和油膩食物等不良習慣。
4.調節情緒:消除過分的喜悅、憤怒、焦慮、悲傷、恐懼、驚嚇等因素。穩定情緒,精神放松,對預防高血壓和腦卒中的發生具有積極的作用。
5.適當的活動:運動通過降低血壓、體重和心率,對減少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的危險因素發揮著積極的作用。因此,在卒中的一級預防中,運動鍛煉是理想的辦法,建議成年人從事有氧運動,每周3~4次。
6.改善工作和生活環境條件。
7.其他預防措施:如預防風濕性心臟病和細菌性心內膜炎的發生;全身性感染的病人應積極徹底治療;定期查體,及時發現各種危險因素并給予處理(評估是否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等)。
二級預防的對象為首發腦卒中患者和復發腦卒中患者,通過尋找患者發病的原因和疾病復發的原因,針對可以進行干預的原因實施干預治療,實現降低患者疾病復發風險的目標。該種預防采取的具體措施包括:
1.治療高血壓病:病情穩定后血壓應控制在140/90mmHg以下。綜合防治措施包括:限鈉、控制體重、戒煙酒、體育鍛煉、長期規律服用適當的降壓藥。
2.心源性卒中的預防:心源性卒中的預防主要是以抗凝治療為主。
3.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的治療:
(1) 處理危險因素,積極治療高血壓、心臟病、高血脂病、糖尿病等,戒煙限酒、終止口服避孕藥等措施;
(2)內科治療,包括抗血小板聚集藥、抗凝治療等;
(3)外科治療,如頸動脈內膜剝脫術等;
(4)血管內治療,如頸動脈支架血管內成形術等。
4.其他危險因素的消除與治療:
(1)肥胖,限制熱量或增加體力活動;
(2)鈉鹽和鉀鹽的攝入,每日食鹽攝入量應以不超過6g為宜,提高攝鉀量可使卒中相關性死亡率降低;
(3)糖尿病,監測血糖,合理飲食、適當運動和藥物治療(包括控制并發癥);
(4)防治高血脂癥,飲食+藥物;
(5)慎用高雌激素避孕藥;
(6)戒煙限酒,提倡戒酒或避免大量飲酒應作為卒中的預防措施之一;
(7)血漿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是腦血管病的獨立危險因素,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服用葉酸、維生素B6與維生素B12可預防卒中。
5.出血性卒中的防治:出血性卒中指非外傷性腦實質內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最常見的病因是高血壓、腦動脈硬化、顱內動脈瘤或血管畸形等,常因用力、情緒激動等因素誘發,主要表現為意識障礙、肢體偏癱、失語等神經系統的損害。它起病急驟、病情兇險、死亡率非常高,是目前中老年人致死性疾病之一。它的防治除了前面所述控制血壓、情緒、飲食等措施外,更重要的是及時處理顱內動脈瘤、血管畸形、腫瘤等易致出血的病因。以顱內動脈瘤為例,首次出血病死率高達35%,再次出血病死率則達60%~80%,因此一旦發現需要及時通過手術或介入治療以防災難性的出血,而血管內介入因其創傷小、療效顯著更成為顱內動脈瘤或血管畸形治療的首選(如圖1)。
三級預防即疾病康復治療,通過對腦卒中患者實施早期康復治療,來降低腦卒中患者的致殘率和病死率,最大程度地減少疾病對患者工作和生活造成的危害,促進患者早日回歸社會。
腦卒中最常見的癥狀為一側臉部、手臂或腿部突然感到無力,甚至不省人事,其他癥狀包括,突然出現一側臉部、手臂或腿麻木或突然發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神志迷茫、說話或理解困難;單眼或雙眼視物困難;行路困難、眩暈、失去平衡或協調能力;無原因的嚴重頭痛;昏厥等。一旦發生腦卒中必須立即就診,從發病到就診的時間往往成為預后的關鍵,如腦梗死的溶栓治療要求發病時間小于4.5小時,而腦出血患者血腫擴大最多的往往是最初6~8小時,猶豫和等待有可能會讓你錯過最佳的治療時機。
腦卒中的治療方案需要根據病人的一般情況、卒中的類型、影像學評估、發病的時間等來決定,如腦缺血的溶栓或機械取栓、腦出血的開顱手術、顱內動脈瘤的血管內介入治療等,其中涵蓋神經外科、神經內科、神經介入、放射科、急診、重癥醫學等多學科的交叉,是考驗醫院整體實力的系統工程。浙江醫院在成立卒中中心的基礎上又成立了腦科中心,全面整合了神經內、外科的腦血管病診治資源,采用以病人和疾病為中心的多學科協作模式,為腦卒中患者提供急診——影像——治療——康復的一站式高水平的醫療服務,大大優化了診治流程,為病人節約了時間,改善了預后。
腦卒中的防治任重道遠,無論對于國家、社會、家庭和醫療機構來說都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對于個體來說,如何控制危險因素,減少腦卒中的風險仍然是腦卒中防治的關鍵,而對老年人或有高危因素的人群來說,定期的體檢和篩查是有必要的。總之,預防腦卒中,改善患者的預后和生活質量是我們共同的目標。
小鏈接
浙江醫院腦科中心是以神經系統疾病為核心,?整合神經內科、神經外科、神經介入、神經電生理以及神經康復等相關學科,秉承臨床醫療診治與疾病研究相結合的現代醫學模式,采用一站式、全方位、規范化的管理理念,以實現多學科充分融合、優勢互補為目標的神經病學醫療診治中心。
腦科中心以臨床為主體,堅持教學、科研和臨床并重。現為溫州醫科大學、杭州師范大學、浙江中醫藥大學等醫學院校的教學基地和研究生培養基地。承擔或參與多項關于腦血管疾病、神經退行性疾病、顱腦腫瘤、顱腦損傷等課題。同時,中心還擔負著省市高級干部的保健任務,并承擔進修和規培醫生的培訓指導以及省內各地的醫療會診和“雙下沉”工作。
浙江醫院腦科中心常年開設普通門診、專家門診和專病門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