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蔣開均在位于重慶開州譚家鎮的侯家溪冷水魚養殖基地成魚養殖池邊巡視。

9 月3 日,蔣開均在開州侯家溪冷水魚養殖基地抱著一條剛打撈起來的鱘魚。
今年56歲的蔣開均是地道的重慶開州人。2013年,蔣開均打算在家鄉發展冷水魚養殖。經過考察,他了解到重慶市開州區譚家鎮侯家溪一帶山清水秀,山澗小溪常年水溫在15~20℃,而且礦物質豐富,非常適宜養殖冷水魚。
“冷水魚營養價值高,市場前景廣闊”,憑著敏銳的商業直覺,蔣開均認準了冷水魚的養殖前景。很快,他在侯家溪流域修建了冷水魚養殖基地,運用活水養殖冷水魚。
憑著一股韌勁和艱苦打拼,幾年下來,蔣開均的養殖基地形成了科學化的養殖規模。目前他的養殖基地建設有魚卵孵化池、幼魚養殖池、成魚養殖池,采用從幼魚到成魚的鏈式養殖方法。2018年,蔣開均的養殖基地年產值達到了4 000多萬元。養殖基地的發展還帶動了當地村民就業和脫貧增收,目前,基地共有70多個工人,大多是周邊的村民。
“未來,我要做深加工魚產品,并打造養生、垂釣、科普于一體的現代化漁業示范園。”蔣開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