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羊的胸膜炎是羊養殖過程中經常發生的一種疫病,支原體是羊傳染性胸膜炎的主要病原,病原通過飛沫或接觸傳播,容易在群體內擴散,對羊群具有一定的危害性。該病給養殖戶帶來了巨大的損失,養殖戶和獸醫工作者應了解該病病原特性、疫病的臨床癥狀以及流行病學等相關特性,提升快速診斷該病的能力,加強疫病的防控和治療。
絲狀支原體是引發羊胸膜炎的主要病原,其中絲狀支原體山羊亞種只感染山羊,而綿羊肺炎支原體則可導致山羊和綿羊均患病。病原體侵染羊的肺組織、縱膈淋巴結以及胸部其他組織導致羊患胸膜炎疾病。病羊臨床特征表現為:初步感染后引起羊只采食量減少,體溫持續上升的發燒癥狀,感染短期內引發羊只出現咳嗽、流漿液性鼻涕、呼吸短促等呼吸道癥狀,聽診肺部可見渾濁音。長期感染導致羊只全身無力、臥地不起、流濃稠鼻涕等癥狀,如不及時治療會導致羊只窒息死亡。
從流行病學上看,羊胸膜炎呈現地方性(多發生在山區和草原地帶)和季節性流行特性。在冬末春初時節,該疾病呈高發態勢,這是由于這個時間段,環境溫度低,青貯等優質飼料短缺,導致羊群的抗病能力低下所致,因此容易被絲狀支原體等病原侵染導致發病。該病的傳播途徑主要通過羊的唾液或身體接觸傳播,傳染性較強,該病呈現出發病率和死亡率雙高的特點,通常發病率高達50%以上,死亡率逼近10%。
診斷通常分臨床診斷和實驗室診斷兩個方向,臨床診斷常關注四個方面:測量患羊體溫(感染初期,體溫在41~42℃)、觀察患羊精神狀況(通常病羊精神萎靡,被毛粗糙,皮膚呈現蒼白或發紅病態色澤,部分病羊皮膚有紅色斑疹,患羊多有鞠腰拱背、行動緩慢、臥地不起、神情呆滯等現象)、關注采食量(患羊的采食量大幅銳減,減幅遠大于正常的15%內的波動,嚴重者甚至絕食)、觀察呼吸狀況(患羊呼吸表現出急喘氣、張口呼吸、陣發性呻吟與咳嗽、流鼻涕多至堵塞鼻腔等呼吸道、叩診聽診肺部可見渾濁音等病理性雜音)。實驗室診斷主要有三種:電鏡檢查絲狀支原體病原(該儀器昂貴用于科研居多,不適合養殖場)、病原的分類培養(病原分離培養周期長,培養試劑耗費昂貴,往往耽誤疫病的最佳治療機會)、免疫學血清檢測(該法檢測速度快,但是由于其他支原體抗原存在交叉反應現象,容易出現假陽性現象)。養殖場與獸醫工作者在診斷該病時應根據臨床癥狀初步做出判斷,再結合本場實際情況進行實驗室檢測,對疫病做出高效、準確、及時的判斷。
1.疫苗防治。在羊的飼養過程中,根據免疫程序對羊群給予合理的疫苗免疫,羊胸膜炎主要是通過皮下接種胸膜肺炎疫苗進行預防免疫。
2.飼養管理。高床式養殖有利于保持羊的干凈衛生,較傳統的圈舍式養殖,更有利于疫病的防控,養殖戶可適當更換養殖硬件條件。飼養羊只過程中,充足光照和適當的通風可以減少病原,提升羊群抵抗力的有效方法,特別是在疫病高發的季節。營養物質的保障供給對疫病的防控也至關重要,可以在飼料中按照合理配比添加一些有益成分,補充羊群的營養。
3.藥物治療。對疑似或確診病例進行藥物治療,用戶可以針對癥狀較輕的的患羊進行治療,對于癥狀嚴重的患羊,個人認為治療費用較高可以適度放棄治療,節約養殖成本。治療所用常見藥物,用戶可以更具自家場的情況選擇使用,或組合使用如下配方:1)12%復方磺胺六甲氧嘧啶注射液,每千克體重肌肉注射10mL,一日2次,連用5d。2)一次靜脈注5%氯化鈣注射液(150mL)、40%烏洛托品注射(40mL)、10%安鈉咖注射液(30mL)、25%葡萄糖注射液(1000mL)。3)中藥方劑歸芍散:當歸30g、桔梗20g、貝母25g、白芨30g、寸冬20g、黃芬20g、百合25g、滑石30g、天花粉25g、木通25g,研磨成細末,開水沖調,一次灌服。
待羊的癥狀有所緩解后,可以慢慢恢復飼料用量,適當添加礦物質和維生素等營養物質,調整康復中羊只的體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