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我國養牛產業逐漸向著集約化的方向發展,已經成為了我國現代化農業結構當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在實際的飼養過程中,腹瀉作為犢牛的一種殺手級疾病,一旦發生往往會給犢牛造成非常嚴重的危害,不僅會阻礙犢牛的正常生長,甚至會導致犢牛較高的死亡率。為了有效減少犢牛腹瀉可能造成的經濟損失,筆者結合自身多年工作經驗,就有效預防犢牛腹瀉疾病的措施介紹如下,希望可以提高我國犢牛腹瀉的預防效率。
1.強化母牛的飼喂。妊娠母牛,尤其是妊娠后期的母牛,其飼養管理質量的高低,不僅會對胎兒的生長發育造成影響,同時也會直接影響初乳的質量。因而,應當為妊娠母牛合理提供營養,保證其適當的飼料配比,為其提供充足的蛋白質、礦物質以及維生素等。不得使妊娠母牛處于饑餓或者過飽的狀態,應保證其良好的營養水平,進而保證其產后分泌出能夠滿足新生犢牛需求的乳汁。
2.做好母牛的清潔工作。牛場可以在產前為母牛接種冠狀病毒疫苗以及大腸桿菌疫苗等,從而幫助犢牛產生主動免疫。應保證母牛干草的飼喂量,同時對其精料的飼喂量進行嚴格控制,以防母牛過肥,或者出現產后酮病,進而防止犢牛出現中毒性的腹瀉。
3.保證飼養環境的衛生。應保證牛舍內的清潔干燥,母牛每天需要進行適當運動。應當為母牛提供寬敞、陽光充足、通風良好并且干燥的產房,同時做好消毒工作。要及時清掃產圈以及運動場,做好定期消毒工作,尤其要及時清除母牛生產過程中以及產后所排出的污物。每天采用清水對牛舍地面進行沖洗,同時定期采用堿水來沖洗地面以及食槽。對于進入產房的牛只,每天需要對其進行1~2次的刷拭軀體,用消毒藥水對母牛后軀進行噴灑消毒。
對于剛出生的犢牛,其抗病能力以及免疫力均較差,因而必須做好飼喂工作,通過完善飼喂管理,在促進犢牛生長的同時,使其具備更強的免疫力,進而通過自身的抵抗力來有效抵御病菌的侵襲以及外界環境的變化。
1.做好犢牛的哺喂工作。應保證犢牛及時吃上初乳,從而增強其抵抗力。對于30~40日齡的犢牛,其哺喂量應當為初生體重的1/15~1/10。在1月齡以后,可逐漸減少全乳的喂養量,同時采用等量脫脂乳代替直至全乳喂養量減少一半。2月齡以后,停止飼喂犢牛全乳,每天飼喂1次脫脂乳以及適量的維生素。與此同時,可以補喂發酵初乳,從而有效預防犢牛腹瀉。在哺喂的過程中應當保證犢牛飲乳的衛生以及質量,嚴禁喂食劣質、發酵甚至變質的牛乳,應當保證牛乳36~38℃的溫度。
2.干草、精料以及多汁飼料的補喂。在犢牛8日齡以后可飼喂干草,從而促進其瘤胃的早期發育。15日齡時開始訓練其采食精料。在初喂時,可以將精料磨成細粉,與骨粉、食鹽等充分混合,涂抹于犢牛的口鼻處以訓練其舔食。隨著日齡增長逐漸增加飼喂量,一段時間以后即可喂食混合好的濕拌料。在犢牛20日齡以后,可將切碎的甜菜、胡蘿卜或者幼嫩青菜等加入到混合精料當中。在最開始每天的飼喂量為20~25g,接著逐漸增加飼喂量。
3.抗生素以及微量元素的補喂。在犢牛3~30日齡時,可以每天補充適量的抗生素以防出現下痢。并補充適量的鐵,在預防貧血的同時防止犢牛腹瀉的發生;也可以為犢牛提供亞硒酸鈉維生素E制劑,從而對腹瀉進行有效的預防。
4.補喂中草藥制劑。綠色無污染的中草藥制劑對于一些畜禽疾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同時其副作用較小,具有較快的見效速度,可以為養殖業帶來全新的生機。針對犢牛腹瀉,可以將食醋、大蒜以及陳皮加入到斷奶犢牛的日糧當中,從而有效降低犢牛腹瀉的發生率。
綜上所述,犢牛腹瀉是養牛過程中較為常見并且會造成嚴重危害的疾病。因而,養殖戶必須要加強對該病的重視,做好母牛的飼養管理以及犢牛的合理飼喂工作,進而有效減少犢牛腹瀉可能造成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