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倩倩
摘 要:人的高貴之處在于意識,幼兒活動的發展以及掌握成人語言的過程,也就是幼兒意識發生發展的過程。眾所周知,幼兒期是學習語言最敏感、最關鍵的時期,也是儲存詞匯最迅速的時期。語言是人們進行交流和溝通的工具,兒童時期是語言發展的最佳時期,也是最迅速的時期。語言作為人類最重要的交流工具,從人出生開始就接受到語言,而幼兒期是一個人語言能力發展的黃金時期,語言無處不在,語言交流是幼兒獲得信息的重要途徑。那么在幼兒的一日生活中怎樣開展語言教育活動呢?
關鍵詞:幼兒語言教學;一日生活;語言能力
隨著素質教育的進行,幼兒教育越來越受社會重視。幼兒期(3-6歲)是幼兒語言發展關鍵時刻,因此,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和發展是刻不容緩的重大事情,那么,怎樣去培養呢?首先是要營造一個自由、寬松、和諧的表達氛圍,讓幼兒有機會在這樣的環境中多聽、多說、多交流,提高多周邊事物了解的興趣,增強其好奇心,以至在不斷探索中發展自我,促進自身全面發展,增長幼兒自身知識,培養良好思維能力,增強其口語表達能力。文章就幼兒在園一日生活的閑暇時段如何展開語言教育進行探討。
一、入園
入園是一天的開始,孩子們陸陸續續的來到了幼兒園,為了減少等待的時間在早操開始前我們會有玩具自選時間,孩子們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玩具,也可以選擇自己玩或者幾個人一起玩,這時候是允許孩子們自由交談的,有的孩子會迫不及待的和小伙伴分享自己昨晚發生的事情。早操回來后離吃早飯還有一點時間,我會利用這個時間請幾名幼兒依次輪流播報自己昨晚記下來的天氣預報,目的很簡單就是希望鍛煉每個孩子當眾講話的勇氣,與組織語言的能力。
二、飲水
對于飲水的問題小班和中班時我們是隨渴隨喝的,但到了大班為了讓孩子們有時間觀念,從而在上小學時能夠盡快的適應小學的時間模式,我們會要求所有孩子在活動前喝水、小便,活動中是不可以隨便下座位去喝水或小便的,如果有特殊情況需要喝水或小便的可以和老師說。集體喝水也帶來了新的問題,有時候水比較熱,孩子們喝水的速度會變慢,或者喝水的人比較多排隊時會有很長的等待時間,這時他們就會暢所欲言,但考慮到一邊喝水一邊說話會有安全隱患,所以我們還在班中特設了飲水吧,孩子們可以端著水杯來這里,這里設有桌子,孩子們可以邊聊邊喝水很像咖啡館的感覺。自從有了這個飲水吧,孩子們更愛喝水了,但個別孩子似乎不知道說些什么看上去很無奈,針對這個問題,每次喝水前我都會給他們一個今天飲水吧里交談的話題,讓他們圍繞這一個話題彼此交流,但要求依舊是聲音要輕,不可以吵到旁邊的小朋友,當音樂一響起孩子們必須盡快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回到位子上后,我會請一兩個小朋友上來大聲的告訴大家他剛剛和哪位小朋友進行了交流,并把交流的內容大聲的告訴大家。這樣復述他人說話的過程不僅有助于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孩子們認真傾聽他人說話的習慣。
三、進餐
吃飯后,孩子們選擇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在這個時候,他們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書來閱讀。在閱讀過程中,如果有任何問題,可以向老師求助。孩子們喜歡看書,享受閱讀的過程,相互分享書里有趣的內容,在課堂上看書很長時間滿足不了孩子們的讀書欲望,于是我們就把自己喜歡的書帶到幼兒園。鼓勵與孩子交流。隨著孩子們閱讀的書籍越來越多,不僅知識越來越豐富,詞匯量也越來越多,語言表達能力也自然提高。
四、午睡
中午睡覺的時候,有許多孩子只是打個盹,不能馬上入睡。所以當他們都安靜下來的時候,老師會在睡覺前講故事。就像十二生肖的故事一樣,談論雞王冠上的雄雞和馬過河等比較簡短的故事,用的時間不長。目的是給孩子們一個安靜舒適的午睡氛圍,通過睡前的故事使文學語言之美得以初步呈現。許多小故事老師講完后,幼兒會跟老師進行互動,根據故事的內容提出一些有意思的問題,然后通過跟老師進行交流,達到鍛煉語言表達能力的目的。并且,每天老師講的故事會做專業記錄。記錄孩子們會講什么故事,哪個孩子最擅長講哪個故事,所以幼兒回家后可以練習給爸爸媽媽講故事,時間久了,幼兒就逐漸地能說一些難的句子。比如,一個孩子走在我身邊,“劉老師,我也會唱歌跳舞,還會講故事。我喜歡幼兒園。老師教我們唱歌跳舞。”。看到孩子們在表達上一點點的進步,作為老師,我們心里有多高興,說不出來。
五、離園
吃過晚飯的孩子們很興奮。在這個點上,老師可以開展猜謎語的小活動,或者讓某一個孩子講個故事。研究表明,一個孩子知道的單詞的意思越豐富、越深刻,他使用這個單詞的積極性就越高。所以講故事也是一種檢驗孩子們的語言運用能力的重要方式,也可以在過程中提高語言詞匯的運用能力,還可以提高他們對歷史文字的理解,也可以減輕孩子們離開校園時的興奮情緒,避免因為過于興奮讓孩子發生意外的情況。當然,聽其他小朋友講故事的孩子,也可以通過聽故事,培養自己傾聽的好習慣。語言能力是通過實際活動,立足于實踐發展起來的,成就幼兒語言發展的前提是創設良好和諧環境,讓他們敢說、愛說、有時間和空間去說,并取得表揚和激勵回應,可見,創造良好環境也是學生想說的關鍵。這就要求教師的和藹可親了,例如,老師給幼兒看圖畫時,老師問:你在圖上看到什么啦?很多幼兒舉手想要回答,老師可以先讓舉手的幼兒說說,再讓想要舉手的又不敢舉手的幼兒給說的機會,老師有效地提問,能激發幼兒想說的欲望。
六、結語
除此之外,《綱要》中指出:“和諧環境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場所,要求要設定合適環境,引導學生進步。”幼兒的思想活動比較簡單,他們能直接感受的也就是環境,因此,和諧環境對幼兒的語言發展來說尤為重要。根據他們的語言發展規律,有計劃、有目的、有策略的加以引導和培訓,讓幼兒在輕松、和諧的場所中多聽,多說,多練,自然而然地養成良好的語言習慣,發展幼兒的語言健康。
參考文獻:
[1]廖貴英.《幼兒語言教學活動設計與實施才智》,2019.
[2][美]蓋伊·格朗蘭德《發展適宜性游戲:引導幼兒向更高水平發展》北京師范大學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