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瑞青
摘 要:意境是藝術作品的靈魂和生命,是衡量其藝術價值的重要標志。本文闡述了中國畫意境美的內涵、特征,并分析了如何在中國畫中創造意境美。
關鍵詞:意境美;中國畫;靈魂
傳統的中國繪畫藝術,最看重的非意境莫屬。形式當然也很重要,但唯有意境才是中國畫的靈魂和生命,是在創作過程中,畫家用色彩、筆墨、章法等外在語言形式,通過對自然景物或社會形象等的描繪,結合自己對生活的理解和所思所想,經過高度的藝術加工所達到的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作者通過所抒發的情感、意志和觀念,以感知信息的方式傳達給欣賞者,感染其情緒、激發其情感、共鳴其感受、觸動其思想。可以說,意境是判定中國畫作品創作所達到的高度和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根本性的標準。
一、中國畫意境的內涵
“意境”一詞最早是在唐朝詩人王昌齡的《詩格》里提出的,所謂詩格,就是詩的格式、體裁、風格、格調的意思。他提出了”物境、情境、意境”的美學思想,此后,歷代藝術和美學論著多有提及,直到我國近、現代著名學者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對意境進行了專門、系統的論述,為”意境”建立了一個標準。所謂”意境”,簡單地說,就是指人的感受與作品中共同形成的藝術境界,也就是一幅中國畫中所包含的創作者的思想感情、認知、態度等。所謂”意”,是以情入理;所謂”境”,是賦形達神。而這種情理交融、形神和諧的“意境”,正是作者與作品相互融合、滲透、最終達到人與作品合一的至高境界的體現。
中國傳統文化蘊育的中國畫這一藝術形式,自然而然地被賦予了極為鮮明的中華民族的民族特色,在經過上千年的積累和沉淀后,形成了不同于任何藝術品種的獨特的表達方式和審美情致。——與之相應的是,同時產生了一套完整的、歷代傳承不衰的、始終在不斷創新和發展的偉大的理論體系。在中國畫這一境域內,一幅成功的作品,不是對自然景物主觀意義的模仿,而是作者借用自然物象的來表達自己的意圖境界。藝術是源于現實而高于現實的,藝術作品的“源”,就是它所反映出來的生活;藝術作品的“高”,就是對現實進行的高度的概括和集中。這種“高”,比現實生活更加典型化、純粹化、理想化,從而使創作成果達到了一種美美與共、真善交融、虛實相生的更為理想的藝術境界。
隨著歷史的演進和美學思想的不斷發展,對意境的追求也成為中國傳統美學思想的主流,并因而成為中國畫乃至一切藝術門類的重要審美標準,在各個藝術領域獲得了廣泛的應用,從而將“意境”這一美學思想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高度。由是觀之,所謂“意境”,就有了超越性、無限性、哲理性和不可言說性的特點。具體來說,就是在凡俗的、有限的、科學的、場景的具體畛域內,打破時間和空間關系、游走于現實與歷史之間、在有限的物理時空內追求一種生命價值的無限,從而獲得一種新鮮的思悟式的美的享受。這樣的“意境”是現實人生與精神理念、人類世界與宇宙空間的藝術交換。從欣賞者的角度講,則是通過對作品意境內涵的感悟而與畫家產生共鳴,接受美的熏陶的過程。在創作與接受的交匯中,通過作品的意境展示,傳達出流傳千古的藝術作品的真諦。
二、中國畫意境美的實現
1. 中國畫的意境美經過長期發展,吸取傳統文化的審美意識和營養,逐漸形成詩歌化的特征。所謂詩歌化的特征,簡而言之就是“畫中有詩”。而“畫中有詩”具體地說即是詩意在畫中的體現,概括而言,就是通過畫面而見出文學的意味。這是因為在創作的過程中,植入了豐富的想象和與畫面相適宜的感情。在中國古代,畫家和詩人使中國繪畫與詩歌結合起來,使本已達到相當藝術高度的中國畫作品更進一步升華到了詩情與畫意交融的極高境界,開拓出了畫外之境,這是外國詩歌及繪畫所無法具備的。
2. 中國畫的意境美在于“氣韻”。氣韻生動,為南齊謝赫提出的中國古代繪畫"六法"之一。它強調天地山川的氣勢和人與景物的風度韻致,而以生命力和感染力為兩翼。這種美學境界自唐以后成為我國傳統繪畫的美學準則之一。所謂意與象合,韻與神交,就是在創作中貫徹著自然的氣質和自我的生命。而這種氣韻的表現形態,就要通過畫家使用筆的輕重、巧拙、疾徐及曲直來體現,通過圖畫的繁簡和虛實來體現,從而體現出畫家之思想感情,給人一種幸福和諧之美感。
3. 中國畫的意境美在于“似與不似之間”。不似之似,即為畫家筆下對自然物象的描繪,并非客觀描摹,而是畫家對現實生活的一番取舍,并進行調節、概括及加工,從而體現出畫家內心的感受,寄托個人情感,從而體現自然物象的藝術效果。似與不似,才為真似,從而實現了畫源自生活,超越生活,實現畫有盡而意無盡之效果。
三、構建中國畫的意境美
1. 中國畫的意境是作品的靈魂,每一幅作品的意境美的表達,必須要通過合理的展示才能夠體現出來。中國畫意境美的基本要求就是素樸之美、天然之美以及純真之美,換而言之就是自然天真的美。所以中國畫意境均源自于生活,源自于自然和現實。中國畫意境基本上都來自于生活,因此欣賞中國畫時就會發現許多畫都和畫家生活存在千絲萬縷關系。畫家就是通過畫展示現實生活的所欲所感,自然欣賞者只有設身處地才能夠真正體會畫中獨特之處。所以中國畫意境是畫家對生活進行提煉、進行重新安排的一種與現實社會不同的境界。
2. 中國畫意境美,是畫家通過描述出來的景物表達自己的情感。欣賞者通過欣賞產生出聯想與共鳴,猶如身臨其境,讓思想感情得到感染與升華。畫家通過精湛技巧,運用筆墨把實景和虛景、真境和虛景、有畫處和無畫出密切聯系在一起,把虛實相生展示的淋漓盡致,將畫中意境盡相體現。
3. 中國畫的意境美是形與神二者的統一。形即為畫家對客觀事物的觀察,形似,即為創造中國畫意境的起點,和意境中境的意義是一致的。畫家所創造國畫中的意境即為寫真景物,具有真感情;因此作畫時必須要深入觀察事物姿態特征及神韻氣質,才能夠體現出“處身于境、視境于心”之藝術境界。綜上所述,實現中國畫的意境美,要立足于本民族之傳統文化,努力提升自身素養,結合掌握必要的表現形式與筆墨技法和畫家對現實社會、事物的敏銳洞察力。外師造化和中得心源二者相得益彰,珠聯璧合,方能展現出畫家心靈和自然相統一的獨特有致的生命境象,實現創作與意境的完美轉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