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若
金義都市新區位于浙江中部,地處長三角經濟圈和海西協作區交匯點。根據省政府批復的浙中城市群規劃,金華—義烏都市區是網絡型的浙中城市群的核心區域,由金華、義烏城區和金東—義西南戰略發展區為主體共同構成。金華市委、市政府在充分調研和征求意見的基礎上,決定將金東—義西南戰略發展區作為聚合浙中城市群的黃金主軸和金義都市區的新型現代城區進行規劃建設,并將其定名為“金義都市新區”。金義都市新區的規劃建設,要著力于集聚優勢資源,打造城市群黃金主軸,提升主體城市能級,探索城市群共建共贏的合作開發機制,為全省乃至全國推進新型城市化提供樣板。

體制協同。當前,阻礙金義都市新區、金義一體化建設深入推進的根本原因在于體制機制性障礙,形成不了共建合力。金華市本級、義烏、金義都市新區三者之間,如何在協作中扮演好角色,建立高效務實、互惠共贏的協同發展體制機制是關鍵所在。要進一步明確金華市本級、義烏、金義都市新區的職責,建立一整套高效務實的協同發展體制機制,包括平臺機制、信息機制、對話機制、協調機制、信任機制等,凝聚廣泛共識,形成共建合力。金華市委、市政府一方面要加強對重要資源、重大事項的統籌配置和全局調控能力,另一方面要解放思想,充分授權,減少行政壁壘,激發縣市區干事創業的熱情,提高行政辦事效率。義烏要繼續發揮改革弄潮兒的干勁和速度,借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驗區框架方案獲批契機,以更高的站位、更廣的視野、更大的干勁、更強的擔當,投身于現代化都市區和金義一體化建設當中,及時推廣復制經過實踐檢驗過的好的經驗和做法。金義都市新區要積極有為,主動研究,充分利用國貿改革重大歷史機遇,從更高站位高質量推進新區建設,特別是國貿改革金義片區20平方公里的開發建設。另外,還要建立健全利益分配機制,管理協同論認為,合理的利益分配對管理協同的穩定和發展有決定作用,各管理協同要素之間的分配必須對稱,否則管理協同就存在不穩定因素。區域一體化是互惠共贏的結果,圍繞利益再分配,以行動的推進作為探索實施協同體制機制的工作基礎,形成合作經驗。
規劃協同。規劃是“龍頭”、是“牛鼻子”,編制一個適應金義一體化和金義都市新區開發建設的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至關重要。要抓住國土空間規劃修編機遇,編制好《金義都市區規劃》《金義一體化規劃》《金義都市新區規劃》,推動各專項規劃“多規合一”,加快形成各類規劃相協同相協調的空間規劃體系,形成一本規劃、一張藍圖,并持之以恒地加以落實。要樹立協同發展的規劃理念,注重各縣域的核心資源,朝著同個方向布局,做大做強核心區;要堅持合作第一、競爭第二的原則,市縣聯動,用激勵相容的利益共享機制促進規劃有效執行;要立足城鄉和區域聯動發展,打破行政區劃界限,消除資源要素跨區域流動障礙,合理高效利用土地,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
政策協同。好的政策對一個地方的經濟社會發展會起到強有力的推動作用,比如義烏這些年發展態勢良好,與其承接多項國家級省級改革試點和數輪強縣擴權而獲得的政策紅利不無關系。要想加快打造金義都市新區,集金華各縣市區經過實踐檢驗的各類政策進行復制推廣,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深化創新,做到政策協同、政策一體化至關重要。再舉義烏的例子,林毅書記提到義烏在謀劃培育城市發展上擁有六個方面新動能,分別是市場發展優勢、“市場+制造”兩輪驅動、人才科技創新、城鄉有機更新、營商環境優化、干部干事創業作風。在新動能的培育上,有一系列政策的有效支持,包括外貿、招商、金融、土地、科技、“最多跑一次”等方面,加上國貿改革,這些政策紅利,如何進行有效的推廣復制,貢獻義烏力量,是金義都市新區能否快速發展的題中之義。
產業協同。都市區建設的重點是提升核心區首位度和綜合能級,增強集聚、輻射、帶動能力,核心內容是產業。金義都市新區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產業基礎,在服裝紡織、五金電器、電動工具、塑料制品、日用百貨等傳統產業領域,有一批具有較強產品研發和市場開拓能力的領軍企業;培育招引了一些高科技企業,但是數量不多、規模不大,至今還沒有形成高新產業集群和發展新動能。當前,聚焦金義主軸,提升首位度和綜合能級,相向發展、聚合發展已經成為共識。新區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打造高端平臺引流,吸引高端要素向新區集聚,實現高質量發展來進一步提升新區的集聚和輻射功能,真正發揮新區作為金義都市區和金義一體化建設的主力軍和主戰場作用。一是要加快打造發展大平臺,以“萬畝千億”重大產業平臺和小微企業園區建設為重點,全力拓展產業大平臺,充分利用發展空間大的優勢,推出更多代表地方特色的示范性標志性項目和體現都市區協同共建的跨區域項目落戶新區,如通過金華科技城和金義綜合保稅區的共建共享來強化新區作為都市區戰略支點功能,服務于各縣(市、區)的經濟社會發展。二是積極參與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主動積極地融入到G60科創走廊和長三角產業分工體系,通過成立產業聯盟,加強產業協同,發展產業集群;充分利用長三角資源,承接長三角產業梯度轉移,促進產業差異化發展;發揮科創大走廊地域相連的區位優勢,促進要素相通,推動建立協同高效的區域創新體系,做大做強新區創新平臺。
服務協同。重點是從都市區大格局中優化提升生產性服務、生活性服務體系,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一是要通過半小時交通圈建設,推動金華義烏兩地要素共享,加強與義烏市區的路網銜接,著力增強同城效應。金義一體化不能復制過去做規模、爭腹地的路子,鏈接程度更為重要,能級提升在于開放和鏈接能力。通過加快全國性的綜合交通樞紐建設,打造金華發展的交通新引擎,努力把區位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只有把這一區位優勢發揮好,不斷加強與其他城市的互聯互通,才能在更深層次、更大范圍融入長三角。二是圍繞資源和要素互補共享原則,統籌布局水、電、路、氣、網等基礎設施建設,做好共建共享、協同發展的文章。三是推進公共服務一體化,打破行政分割和體制性障礙,加快構建同城化一體化公共服務體系,推動優質公共服務資源優化配置,讓老百姓更多更好地共享一體化發展成果。積極推進公共服務領域合作,支持長三角地區等地資本進入教育、醫療衛生領域,切實提升新區公共服務水平。四是推進改革、市場、開放協同,深化“放管服”“最多跑一次”改革,共同打響“無證明城市”“標準地”和“企業開辦零見面改革”等品牌,完善區域間質量、資質、標準和信用等方面的互認制度,創造新區更優營商環境。
規劃好區域協同發展“一盤棋”,事關金義都市新區、金義一體化發展大局,是建設金義都市區的題中要義。協同發展的基礎是市場一體化建設和資源要素自由流動,這個基礎打好了,其他方面的協同就有了保障。而做到這一點,需要金華市本級、義烏市、各縣市區,思想上提高認識,更重要的是要排除利益干擾,要走出“一畝三分地”的利益約束和限制,克服眼前利益,從大局出發,從長遠著想。只要思路清、措施實,齊心協力,必能開創新局面、取得新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