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華早報》10月26日文章,原題:對中國單身老人來說,尋找愛情很復雜對于生活在北京的老年人來說,長期以來,毗鄰天安門廣場的菖蒲河公園一直是他們晚年約會和尋找伴侶的熱門地點。但尋找一位伴侶很復雜,尤其是對那些沒有可觀的退休金和其他資產的老人。
對于單身老人來說,公園提供了一個難得的交往機會。在中國,大多數約會平臺都是針對年輕人的。一項研究顯示,2010年中國喪偶老人多達4700萬,約占該國老年人口的27%,盡管其中80%的人希望再婚,但如愿者不到10%。
在許多聚集到該公園的老人看來,情投意合并非其最高擇偶標準,潛在伴侶的經濟狀況才是最重要的,其次是他們是否有孩子和其他家庭成員。那些子女已婚者通常受歡迎,因為他們的經濟負擔較輕。
50歲的龐女士來自湖南省,她從10年前就開始來這個公園。她說這里的人,尤其是男性,都太看重物質條件。“這些男人很少談感情”,龐女士說,“瞧瞧這些60多歲或80多歲的老漢,他們顯然是來這兒找看護的。”一旁一位鄭姓女士表示認同。
就在這時,一位身穿大紅外套、看起來更年輕的女性走向公園中央,立刻被一群男性團團圍住。“看看他們,就像蒼蠅一哄而上”,鄭女士說。
在北京電視臺一檔老年人相親節目中,也可以觀察到類似趨勢。“那些經濟條件好的男性更受歡迎,有房、有養老金、有社會地位,而且有才能,比如(退休)官員、教師和醫生”,節目制片人祖思邈(音)說,“對女性來說最重要的是她們的外表,如果你60歲但看起來像40歲,皮膚光滑、身體好且個性溫柔(就會受歡迎)。”
祖表示,與年輕人相比,老年人對潛在伴侶的標準更苛刻,因為他們有更多的事情要考慮。例如,有房子的人傾向于尋找有房子的伴侶,以避免未來子女們爭奪繼承權。▲
(作者菲比·張,丁雨晴譯)
環球時報2019-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