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論朝鮮擁核的風險決策心理

2019-10-28 11:27:49李敦球薛美芳
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 2019年5期

李敦球 薛美芳

摘 要 朝鮮半島的安全結構復雜,并且具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聯動性特征。韓獻棟. 朝鮮半島的安全結構[M].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1.當半島缺乏一個多邊安全機制來有效約束該地區國家間行為時,半島上的各行為體間將始終處于一種勢均力敵狀態。朝鮮“擁核”決策是美朝不對稱威懾情勢下“以核止核”的最高形式,加之近年來,處于大國夾縫中朝鮮的戰略空間不斷遭到擠壓,由此產生國家存在危機感也在情理之中常浩,王毅. 朝鮮擁核戰略選擇的重新評估及第五次核試驗的影響[J]. 戰略決策研究,2016(6):84.。就如何解除制裁與實現無核化之間激烈的博弈一直是困擾美朝談判的難題,也是阻礙美朝關系改善與發展的直接原因。三次“文金會”的召開也平行推動了兩次“金特會”的如期而至。目前美朝尚且處在一種縮小美韓聯合軍演與暫停核導試驗的克制狀態。通過對過去歷史研究可發現:朝鮮越是深處國際制裁或軍事威脅的損失局面下,就越傾向尋求“風險決策”,通過強化“擁核”路徑來擺脫美國的威懾和施壓。本文將試圖從政治心理學的視角出發,探析朝鮮領導人在研究和制定擁核決策時產生的心理成因、過程和結果,并探討解決朝核問題的可行性思路。

關鍵詞 恐懼 自我預言 國家安全 風險決策

一、引 言進攻性現實主義代表人物約翰·米爾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認為,在國際社會無政府狀態下唯一的理性假設就是:它們的首要目標是為了生存,求生存本身是一個絕對無害的目標。[美]約翰·米爾斯海默. 大國政治的悲劇[M].王義桅,唐小松,譯.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35.朝鮮長期作為歷史上東北亞的一個弱小國家,自古深處大國環伺下的亞太地緣競爭的漩渦中,后冷戰時代金正恩的“擁核”戰略難道真的是一種非理性行為嗎?關于朝鮮真實的擁核目的,目前在國內學術界存在著兩種不同的觀點和立場:一類學者認為朝鮮擁核更多是出于主動意愿,通過核武研發強化其國際地位,以此換取經濟援助,因此這是一種典型的“核訛詐”行為,他們是對朝持強硬立場的代表,甚至要求中國實行斷油來迫使朝鮮完成棄核;另一類學者認為朝鮮擁核是一種對自身安全關切的被動反應,擁核僅是為實現朝美關系正常化和維護國家安全目標的一種手段,而非終極目標。他們堅持朝核問題的實質不在于“核”,而在于“安全”,即為朝鮮“提供安全保障”,最終“建立安全機制”。白潔. 朝鮮半島觀察筆記[M]. 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13:274.筆者認為還存在第三種可能,朝鮮利用“核手段”可成為東北亞獨立的一極,來避免自身淪為大國博弈下的犧牲品。歷史上,朝鮮曾是中原王朝與游牧民族、中國與日本、美國與蘇聯、中國與美國等多股強勢力的爭奪對象。可以說擁核決策就是其本身安全脆弱性所表現出的另一極端。而這一切皆源于政治心理學中有關對被滅亡的“恐懼感”。

總體而言,朝鮮擁核是其對自身安全處境擔憂的產物。國家安全心理的核心是恐懼何偉鵬. 恐懼:國家安全的心理分析[J]. 世界經濟與政治,2001(2):25.,精神分析學家齊爾伯格(G. Zilboorg)在《對死亡的恐懼》中指出,“恐懼作為一種自我保護的手段,最經常的是被無知,說到底是被死亡所激發的”,表面從政治學角度詮釋朝鮮的“核現象”是因“安全”的緣故,倘若從政治心理學視角出發,朝鮮不情愿“棄核”,則是因為“恐懼”。

一、關于朝鮮“擁核”意識的心理剖析

(一)朝鮮恐懼心理的形成原因

“自助是什么”,自助是指當自身受到外界侵犯,而沒有其他求助對象,被迫通過自身拯救自身而獲得生還的無奈選擇,也就是霍布斯筆下的“天助自助之人”的現狀。在大國政治的叢林法則中,不少歷史上的小國是在大國庇護下實現生存的,如冷戰時期的北約和華約集團下的成員。從政治均勢理論所觀察到的朝鮮“擁核”動機,始于后冷戰時期,因原蘇聯勢力瓦解所導致的半島結構的不對稱性。那么從心理學角度看,朝鮮歇斯底里的“恐懼”寒冰又從何時堆砌的呢?學者薩繆爾·金認為,自20世紀50年代初以來,平壤的核戰略很大程度上成形于它對美國核存在威脅的感知,預示著朝鮮尋求一種自力更生的核威懾力量。Samuel S Kim. US-China Competition over Nuclear North Korea[J].? Insight Turkey, 2017, 19(3):121-137.1956年2月28日, 朝鮮與蘇聯簽署了《關于聯合組建核研究所協定》,這是有關朝鮮試圖進行核技術開發的最早記錄。詹欣. 美國與朝鮮問題的歷史分析[J]. 東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2):27.換句話說,這也就是美朝在半島所形成不對稱威懾的緣起。

“恐懼是什么”,奧地利精神學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把恐懼稱為焦慮,認為“恐懼作為一種焦慮來自自我對威脅的反應”。楊鑫輝. 心理學探新論叢1999[C]. 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254-256.其形成的主客觀條件是先天遺傳因素與后天學習經驗的兩部分之和。從國家恐懼心理的定義可知,國家恐懼可分為天然性恐懼和經驗性恐懼。何偉鵬. 恐懼:國家安全的心理分析[J]. 世界經濟與政治,2001(2):26.根據行為主義理論,可將國家的“恐懼來源”分為兩種途徑:條件反應和后天習得。根據俄國心理學家巴甫洛夫·伊凡·彼得羅維奇(Иван Петрович Павлов)的條件反射理論,又可將國家“天然性恐懼”詮釋為:刺激——條件反射——重復刺激——強化反應——形成恒定的恐懼狀態。美韓聯合軍演的規模對朝鮮內心所造成的刺激成了朝直接擁核的“應激防御反應”。也就是說,新情景、人或物會引起情感反應,因為它們與以前曾與產生恐懼或喜悅的刺激有聯系。[美]威廉·F·斯通. 政治心理學[M].胡杰,譯. 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7:73.而當美韓聯合軍演的頻率不斷增加時,朝鮮“條件反射”下的擁核意識也就會固化,進而形成一種深層次的“恐懼感”和“危機感”。由于歷史上的朝鮮因國力虛弱曾三次遭受(日本)海洋國家的蠶食和掠奪,最后一次還引發了近代的中日甲午戰爭。像這種帶有“殖民創傷”的國家在未來面臨相似外界刺激時,就會變得敏感,并對潛在危險源產生“識別”,進一步喚醒對安全的“本能反應”。

第二種途徑源自國家經驗性恐懼,即通過對國際類似個案的間接學習所獲得的經驗。在這種學習過程中,學習者無須直接做出反應,也不必親自體驗,只需通過觀察他人接受強化而進行學習。王顏芳. 班圖拉的認知觀述評[M]. 心理學探新,1991:7.可以說,這種后天習得的方式比先天遺傳的本能反應對本體的認知影響更為強烈。朝鮮擁核意識是從伊拉克、利比亞與敘利亞的反面教材中不斷被強化的,尤其是奧馬爾·穆阿邁爾·卡扎菲(Obama Mouammer al Gaddafi)在棄核后西方未兌現當初承諾而表現出的懊悔的先例。經濟制裁是促使利比亞決定放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計劃的重要因素,吳晶晶. 朝鮮核問題經緯[M]. 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18:129.但當利比亞領導人2003年12月在英美斡旋下同意廢除核武和生化武器僅8年后,2011年3月美國總統小布什與北約就以內亂為借口對利比亞直接進行軍事干預。事后朝鮮和伊朗均表示:“我們不會效仿利比亞的做法,因為利比亞放棄了核計劃,卻沒有得到任何補償。”卡扎菲:我們棄核未獲補償[N]. 天府早報,2007-3-04(12).美國對無核后利比亞的顛覆性行動間接增強了朝鮮先軍政治中的“擁核”決心。2018年5月8日,特朗普單方面撕毀《伊核協定》(Iran Nuclear Treaty)不僅讓朝鮮倍感口頭承諾和書面協議的脆弱無力,也將在未來難以消除對有關美國“戰略誘騙”的擔憂。美國換屆選舉所帶來的對朝政策的易變也客觀造成了美朝難以突破的信任困境。這也是金正恩為何在2019年2月27-28日越南河內峰會上無法就美國追加的選項做出妥協的重要原因。美國著名的芝加哥大學歷史系教授布魯斯·卡明斯(Bruce Cummings)曾寫道“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誠然未必是一個好地方,但它是一個可以被理解的地方,是一個從日本長達半個世紀的帝國主義統治、從接下來另外半個世紀與霸權國家美國以及遠比自己強大的韓國相對抗過程中產生的反殖民反帝國主義國家,它的身上帶著所有可想而知的疾病以及對一切侵犯主權之行為的極端敏感。”[美]布魯斯·卡明斯. 視差:美國與東亞的關系[M].李茂增,譯. 北京:三聯書店,2016:207.而這恰恰驗證了那一點,朝鮮先天性的殖民經歷與后天性的間接學習等因素綜合決定了朝鮮對自身安全擔憂、恐懼和防范的決策心理。

(二)霍布斯狀態下的自助與恐懼

根據霍布斯的政治哲學,人類早期社會處于一種“無政府”狀態,“安全”成為際社會的“稀缺資源”。具備進攻能力的人類彼此由于對各自意圖的不確定,尋求“權力最大化”成為實現“絕對安全”的唯一路徑。美國政治學家約翰·赫茲(John H. Herz)的“安全困境”(security dilemma)與英國歷史學家赫伯特·巴特菲爾德(Hebert Butterfield)提出的“霍布斯式恐懼困境”(Hobbesian fear)均源于這一哲學假設——霍布斯哲學下的無政府狀態。由于東北亞多邊安全機制的長期缺失,實現“自我保存”(self-preservation)成為朝鮮最大訴求。雖然美國認為半島上的延伸威懾戰略(extended deterrence)是出于阻止朝鮮再次破壞現狀的防御考慮,但區分進攻性武器和防御性武器的是其擁有者所受到的刺激,而不是武器本身的基本性質。[美]馬莎·L·科塔姆,貝思·迪茨-尤勒等. 政治心理學[M].胡勇,陳剛,譯.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430.

霍布斯認為只有當對手同樣面臨“死亡威脅”(death threat)脅迫時才有可能被迫停止對權力的貪欲,那么,朝鮮的邏輯也是假定當自身核能力對美國本土造成威懾影響時,便就達成了脅美談判的目的,這是為恢復朝美關系正常化和解除國際制裁反其道而行之的理性結果。鑒于朝鮮長期深陷國際復雜環境中并長期受到外來武力的壓迫,在生存受到威脅的恐懼下謀求實現“自我保存”就成為最終選擇,這并非源自人類對自然權力的貪欲,而是為了“止損”。根據霍布斯的政治哲學,正是這種恐懼,而不是自我保存的理性原則,才是全部正義和隨之而來的全部道德根源。[美]列奧·施特勞斯.霍布斯的政治哲學[M].申彤,譯. 南京:譯林出版社,2001:21.

根據自然主義的論證,這條自我保存原則也為“首要的善”,那么,在自然狀態里,任何一個行動,只要個人良知認為是為自我保存所必須,原則上就是可以允許的,從這個角度就可以判斷朝鮮發展核武器的初衷或者誘因究竟是恐懼還是訛詐了?在區分正義與非正義的性質時,“在自然狀態,何謂正義,何謂非正義,不根據行動來評價,而根據行動者的意圖和良知來評價。迫于必然性的行動,出于和平努力的行動,為了保存我們自己而采取的行動,都是正義的行動。”[美]列奧·施特勞斯.霍布斯的政治哲學[M].申彤,譯. 南京:譯林出版社,2001:29.從國際法角度來看,朝鮮開發核武器顯然違反了國際核不擴散體系,不符合半島和平穩定的要求。但從個別行為體生存的哲學角度來看,若朝鮮的意圖是出于促美和談或防御侵略而非進攻性目的,從霍布斯的人性層次來說,這個國家又似乎具備了行動的理由。

學者菲利普·波比特也認為朝鮮擁核“出于朝鮮有著受美國進攻的不可控的恐懼”,并“利用核威懾以同歸于盡的方式來鞏固地位,任何美國的軍事打擊都可能會招致它大規模的報復。”以這種邏輯,他認為美國既無法與擁核的朝鮮實現共存,同時也面臨“用引誘不可能讓朝鮮完全棄核”的局面。Bobbitt Philip. A Way Forward on the North Korea Crisis[N]. New York Times, 2017-10-2.未來美朝在半島地區將持續處于一種攻防的“戰略悖論”狀態。他的建議是由于中朝在地緣政治上是血脈相依的關系,將朝鮮納入中國的核保護傘并為其提供安全保證,是朝鮮可能棄核的現實路徑。只有這樣朝鮮才能消除深陷西方霍布斯心理狀態的“不安全感”。

二、朝鮮損失厭惡與風險決策的關系

(一)厭惡損失與決策風險的關聯度

在前景理論與國際關系的研究領域中,卡尼曼和特沃斯曼研究發現:損失厭惡與風險尋求會隨著損失的變化而變化。國際關系情景理論認為:當人們處于有利的條件(確定收益),為了保護現存利益和避免損失,其決策行為將更加謹慎(規避風險)。但當人們處于不利條件(確定損失),他們可能會選擇風險行為,規避或惡化他們的損失。Rose McDermott. Prospect Theory in Political Science: Gains and Loses from the First Decade[J]. Political Psychology, 2004, 25(2):294. 如表1所示。

一般決策可分為風險決策(risk decision)與非風險決策(nonrisk decision)兩種,在損失與風險這對關系中。因變量風險決策的概率大小會隨著自變量損失代價的變化而變化。而且,認知心理學的方法認為人們相對于一個特定評估潛在的結果,他們的動機更多的是避免損失,而不是確保收益。James W Davis Jr. Threats and Promises: The Pursuit of International Influence[M]. Maryland: The Johns Hopskins University Press, 2000.

長期以來朝鮮在西方的政治封鎖下一直處于“損失狀態”,聯合國框架下的制裁決議造成朝鮮內部的政治、經濟、外交等多重困境。就朝韓民族內部而言,自1975年樸正熙時代韓國國民生產總值(GDP)超過朝鮮后,兩國的經濟鴻溝便開始不斷拉大。據美國中情局(CIA)發布的調查報告《世界概況》數據顯示,2016年韓國與朝鮮的國內生產總值(GDP)相差47倍,預期壽命相差12年。美中情局報告:2016年韓朝經濟總量相差47倍[EB/OL].http://world.huanqiu.com/exclusive/2017-03/10340997.html, 2019-03-15.隨著保守勢力李明博和樸槿惠政府的上臺,先后對朝展開“無核、開放、3000”和“信任外交”,試圖以“吸收統一”來消除朝鮮的“威脅”。就外在因素美國而論,奧巴馬時期的美韓聯合軍演的頻繁威懾,讓朝鮮深陷美韓“先發制人”(preemptive strike)的恐懼中,所以在此背景下,朝鮮更多呈現出一種尋求風險的姿態。因此,朝鮮擁核表現正是前景理論中有關主體長期處在損失狀態下所做出的風險偏好,這完全符合前景理論中的邏輯假設。

隨著2018年1月1日金正恩新年賀詞的發表與2月9日至25日韓國“平昌冬奧會”之后朝韓關系迅速轉暖,2018年的朝鮮半島形勢不但沒有坐實所謂“高危震蕩”的“神預測”,反而成為朝韓和解與走向和平的轉折之年。隨之而來的三次“文金會”(KimMoon summit)與6月12日的首次“金特會”(KimTrump summit)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朝鮮在半島的外交困局,打開了美韓朝三方的對話窗口,從這點上看美朝對話本身對金正恩來說就是一種政治收益,朝鮮更多地表現為受益狀態下的損失厭惡(loss aversion)。為了維持這種良性狀態,朝方在2018年做出了如下努力,據朝中社4月21日報道,20日召開的朝鮮勞動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決定,從2018年4月21日起朝鮮將中止核試驗與洲際彈道導彈發射試驗。朝鮮宣布4月21日起中止核導試驗[EB/OL].http://www.bjnews.com.cn/world/2018/04/22/484109.html, 2019-03-01.5月24日,朝鮮在中美俄英韓五國記者的見證下,廢棄了位于東北部的豐溪里核試驗場。朝鮮廢棄豐溪里核試驗場,現場爆破畫面曝光[EB/OL].https://news.sina.cn/gj/2018-05-25/detail-ihaysviy4391985.d.html?pos=3&vt=4,2019-03-12.同時在美朝新加坡峰會(Singapore Summit)后,7月27日,朝鮮就落實朝美領導人簽署的聯合聲明,移交了55具朝鮮戰爭時期的陣亡美軍遺骸。朝鮮向美移交55具美軍遺骸,特朗普推特感謝金正恩[EB/OL].http://world.huanqiu.com/exclusive/2018-07/12592391.html?agt=16361, 2019-03-11.其后在9月19日朝韓達成的《平壤共同宣言》(Pyongyang Joint Declaration)里表示,就無核化問題,朝鮮有意在有關國家專家的見證下,永久拆除東倉里引擎試驗場和導彈發射基地。中國駐俄大使,朝鮮在無核化方面已做出重要行動[EB/OL].http://news.haiwainet.cn/n/2018/1226/c3541083-31468480.html,2019-03-10.上述措施都表明朝鮮為維持現有“政治收益”與“經濟止損”做出了暫時的“核凍結”,并試圖在改善美朝關系中選擇規避風險(risk aversion)。

擔任美國國家安全顧問約翰·羅伯特·博爾頓(John Robert Bolton)一直以來是對朝鷹派代表,并持“完全的、可驗證的、不可逆的”(CVID)去核思路。就在第二次金特會后,特朗普的首席談判代表史蒂夫·拜根(SteveBiegun)也表示,華盛頓不會同意平壤方面傾向的分階段無核化方案。面對美國的表態,次日文在寅的安全顧問文正仁在首爾的論壇發表看法,“若美國繼續保持制裁和最大力度施壓,并堅持唯一目標的方式,他們在談判中取得突破的可能性就很低。”韓國:美國談判立場無助于推動朝鮮無核化[EB/OL].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81849#adchannelID=5000,2019-03-16.可見美韓兩國政府的要員就有關朝鮮成功去核路徑亦有各自看法。2019年2月27-28日,第二次金特會因美國在最后簽署宣言之際未經協商臨時額外加碼導致了會談預期成果的流產,在這場談判中, 正如行為經濟學家證明的那樣,決策者更愿意為了避免失去已得到的東西去承擔成本與風險,而不是為了獲得尚未擁有的東西。Robert Jervis. Perception and Misperception on The Korean Peninsula: How Unwanted Wars Begin[J].Foreign

Affairs, 2018,(97):103117.朝鮮相對于未獲得的“補償薩拉比”下的“確保收益”,更關注美國制裁松綁現實下的“避免損失”。

(二)歷任美國政府對朝外交與朝核決策風險回顧

通過對比歷屆美國政府對朝政策與朝鮮核導試驗關系就可發現:當朝鮮處在收益狀態下就會變得損失厭惡,傾向于非風險決策;當朝鮮處于損失狀態時就會表現出尋求刺激,偏好于風險決策。

克林頓政府執行的是一種對朝“胡蘿卜+大棒”政策,當美方選擇“經濟援助”換“核凍結”有償辦法處理危機時,朝鮮自然就處于一種常態收益,為了保證既得利益,非風險決策下的合作模式成為金日成的首選。因此,美朝關系在克林頓任期得到了一時緩和。布什受保守主義的影響,采取的是一種“對抗遏制”的政策。王曉波. 布什政府的朝鮮政策——進攻性現實主義的視角[M].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106.換屆后共和黨喬治·沃克·布什(George Walker Bush)的對朝政策與前任形成了巨大反差,他不僅將前總統卡特與朝達成的核框架遺產無限期擱置,還利用聯合國框架制裁將朝核問題國際化。無疑,小布什的“單邊主義”(Unilateralism)做法和懲罰性措施將朝鮮處境由原來的“收益”倒回到“損失”,并進一步刺激朝方的鋌而走險。平壤對華盛頓的認知轉變為:美國從未建設在《朝美核框架協議》(The DPRKUS nuclear framework)中承諾的清水反應堆,簽署協定后從未與朝鮮認真展開經濟接觸,從未致力于在外交上承認朝鮮,并且從未以任何方式減少瞄準朝鮮的大量武器。

John Feffer. The Asia Times[N]. Apr 15,2013.因此當小布什2003年先后將朝鮮列入“邪惡軸心”名單和“先發制人”核打擊目標時,同年朝鮮就第二次正式宣布退出《核不擴散條約》(NPT),并于2006年進行第一次核試驗。小布什的遏制戰略(Containment Strategy)反向推動金正日采取“不合作”下的“以牙還牙”。看似是一種報復——“風險決策”下的“恐怖平衡”,這實質上是一種戰爭抑制機制,在這一機制下,任何一方都不具備摧毀另一方的絕對優勢。 常浩,王毅. 朝鮮擁核戰略選擇的重新評估及第五次核試驗的影響[J]. 戰略決策研究,2016(6):85.

戰略忍耐(Strategic Patience)是奧巴馬上臺后對朝政策的核心,實踐過程中主要表現為重施壓、輕接觸的特征。朝鮮在奧巴馬(2008—2016年)的8年執政過程中先后進行4次核試驗,足以證明其對朝政策的失敗性。對朝談判的“高門檻”和嚴厲制裁法案的推行,倒逼它在擁核路上漸行漸遠。2016年2月18日,奧巴馬簽署了旨在針對朝鮮2016年1月6日第四次核試驗(氫彈試驗)的制裁法案,同年9月9日朝以第五次核試宣示不滿。可以說遏制行為讓深處嚴重“損失狀態”下的朝鮮采取“對抗模式”。“因為美日韓同盟(原文如此,應為美日同盟與美韓同盟)間不外乎提升的聯動效應將使朝鮮面臨更大的心理壓力和威懾困境。” 王曉波. 布什政府的朝鮮政策——進攻性現實主義的視角[M].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171.而現在的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總統采取“接觸”與“施壓”同步并進的雙軌模式,本質上可被視為典型的兩頭下注。 李敦球. 第二次金特會:癥結與出路[N]. 中國青年報,2019-1-23(04).金正恩的親筆信外交與特朗普的不拘一格可為2018年“交易的藝術”下的最大亮點。2018年6月12日第一次金特會召開,為美朝對話打開了機會窗口,其中雙方就歸還美軍遺骸、開啟美朝新型國際關系、實現和平機制的轉換、安全承諾等四項原則發表了《6.12聯合聲明》(6·12 protocol)。從大方向看目前雙方領導人暫時處于收益狀態下“損失厭惡”的風險回避心態。例如據《紐約時報》2018年11月13日報道,衛星圖像顯示,朝鮮雖然拆除了一個導彈發射基地,但實際上它仍在16個隱秘基地持續開發彈道導彈。 《紐約時報》:朝仍持續開發彈道導彈美早就知道16個隱秘基地[EB/OL].

http://www.zaobao.com/special/report/politic/korea/story20181113-907057, 2019-03-14.當地時間11月13日特朗普在推特作出回應稱,關于朝鮮正在開發導彈基地的消息是不準確的。報道中提及的基地我們都知曉,沒有任何新的建筑,沒有任何不尋常的事情發生。 朝鮮仍在秘密建設導彈基地?特朗普:假新聞![EB/OL].

https://www.chinanews.com/gj/2018/11-14/8676297.shtml,20, 2019-03-14.還有當2019年2月27-28日的越南峰會(Vietnam Summit)上美朝就“去核”和“解除制裁”未達成預期的《河內宣言》(Hanoi declaration),特朗普仍然對金正恩表現出“極大的耐心”——“金正恩委員長昨晚向我承諾,無論如何,他不打算再進行火箭試射……我相信他”。對于特朗普個人而言,維持現有的美朝關系有利于鞏固其既得的外交成果。但隨著美國建制派及對朝政策保守勢力的回歸,如何應對這一局面是特朗普面臨的一個不小的挑戰。

要想讓雙方避免“風險決策”就需將雙方“持久收益”的對話保持下去,而雙方的“收益狀態”能否維持下去又主要取決于“深水區”談判的推進,這一方面或許需要文在寅在中間做一些斡旋工作,另一方面還要看特朗普所面臨的國內政治環境是否允許。目前最重要的是維持美朝之間的對話窗口,也需中俄朝韓四國的協作,并創造機會,來落實建立美朝聯絡處,將美朝關系向前推進。否則,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美國政府換屆的不確定性,美朝有可能會回到原狀或步入螺旋式逆流。

三、朝鮮擁核的心理決策過程

(一)認知——激勵——行為

由于在無政府狀態下,國家間的安全斗爭為“一方之所得為另一方之所失”,這也是國家各行為體將“政治安全”放在首位的重要原因。但對于大國而言,他們與小國之間的競爭并非局限于“生死角逐”,而是為了實現全球戰略某一分支下的“利益最大化”。在一組“不對等”的國家關系組合中,小國讓步空間和回旋余地較小成為一種“普遍現象”。當大國夸大小國的“威脅”時,進而可能造成決策“認知偏差”下的“非本意結果”,它是主觀認知偏見與客觀復雜的世界政治系統相互作用下的產物。美國國際政治心理學家羅伯斯·杰維斯(Robert Jervis)認為美朝關系處于一個新的、更危險的階段:高風險的核僵局”。 Robert Jervis. Perception and Misperception on The Korean Peninsula: How Unwanted Wars Begin[J].Foreign Affairs, 2018,(97):103-117.美國慣常利用威懾手段讓朝鮮在棄核與生存面前做出抉擇,并認為在嚴厲制裁下朝鮮一定能夠屈服。其實則不然,但當威懾失敗后變成一種威逼時,在這種強制性壓力下反而會強化金正恩的反抗意識,并使其更加認識到朝鮮只有開發核武器才具備威懾力,才能維護國家的安全。

長期以來美國對朝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即“認知相符現象”(cognitive consistence)中的知覺與錯誤知覺,主要表現為習慣性吸收符合自己的認知片段,對新信息的覺察則處于閉屏狀態,長此以往還會形成某種執念,并以消極方式期待對手以類似的態度進行回應。即“不了解”—“不理解”—“不信任”。這種認知偏差經過強化后還會形成某種執念。敵對的國家同樣會把自己看作受到了侵略,并且會形成一種敵人意象[或者銅像(mirror image)]。 [美]馬莎·L·科塔姆,貝思·迪茨-尤勒,等. 政治心理學[M]. 胡勇,陳剛,譯.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 55.這也是一種可怕的自我預言實現,有時情緒能逐漸侵蝕理性。Jonahan Mercer. Human Nature and the First Image Emotion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s[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Development, 2006:288303.

當朝鮮在“去核”啟動階段美國就浮現出一種消極態度,這樣朝鮮就會在初始出現“泄氣”或失去動力。如果美國對待朝鮮的付出能從消極質疑轉向積極獎勵時,那么雙方便會呈現出反應——接受獎勵——再反應——再獎勵的良性互動過程。然而事實證明當朝鮮在棄核行動上做出初步反應時,不但沒有得到預想到的有償回報,換來的卻是懷疑和制裁。例如,1993年2月9日,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在完成了16處核設施勘察后,還要求追加兩處未申報的核設施,朝鮮對此予以拒絕。總的來說,核設施拆除后獲得對等的經濟賠償是一種等價交換,而非“核訛詐”。正是由于美朝缺乏一個相對公平的去核路線圖,才導致了朝鮮風險決策的繼續。目前朝鮮已將50具美軍遺骸歸還給美國、炸毀了豐溪里核試驗場和洲際導彈發射場的3個實際性的讓步,而美國對等的補償僅停留在口頭上,雙邊呈現出“走三步等一步”的不對等性。

(二)領導人風險決策中的情感與理性

情緒與理智是一對對立互補的關系,朝鮮“核”意識從托馬斯·謝林(Thomas Schelling)注意到的“非理性的理性” Thomas Schelling. The Strategy of Conflict[M].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0. 理解來看,是情緒化恰到好處而產生的理性結果。當2017年11月29日朝鮮發射的洲際導彈“火星-15”足以對美國本土造成一定程度的威懾時,在觸及美國安全警戒線不久,2018年4月21日朝鮮又做出及時的戰略調整。但這并不意味著朝鮮將失去核現狀的威懾力。一般分析家認為朝鮮的“核戰略”是非理性的,即一種情感因素的存在。但在某種情況下,理性與情感是交織轉化的,不是獨立的個體,如果情緒能夠被控制在一定的范圍還是可適用于理性結果的。但不可否認的是情感與情緒明顯地影響信息處理、決策制定和某些行為傾向。 [美]馬莎·L·科塔姆,貝思·迪茨-尤勒等. 政治心理學[M]. 胡勇,陳剛,譯.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 51.保羅·斯奈德(Paul Sniderman)指出,情緒在決策中具有核心作用。 [美]喬納森·墨瑟. 人性與第一意象:國際政治中的情緒[J]. 尹繼武,陳高華,譯. 世界政治與經濟,2006(12):50.有時領導人受消極情緒的引導而將自己催眠在一場即將發生的戰爭中。2017年特朗普與金正恩上演的口水戰交鋒正是如此,在金正恩被特朗普形容為“火箭男”,特朗普被金正恩描繪成“瘋老頭”的相互詆毀過程中,無疑,這種情感上不自覺地夸大對方的負面形象做法增加了半島的“火藥味”,雙方的“火與怒”足以將對手置于一場并未發生的意象中。所以“情緒”可以推動某種勢頭的前進,加速緊張或促進緩和,尤其雙方在外交場合面臨矛盾時,更需要抑制否定性情感,以免上升到行為層面。當面對有利條件,則需要增加“情感”潤滑劑來創造緩和氛圍。

其次,情緒情緒主要包括肯定性情緒、中性情緒和否定性情緒。伊森(Isen,1993)認為,肯定性情感與情緒有助于改善問題的解決、談判和政策的制定。肯定性情緒看起來可以發展人們的能力,而否定性情緒會降低人們感知其他群體中的變化的能力。憤怒是否定性情緒的顯著代表,憤怒所產生的一個愿望是,恢復控制,消除障礙,如有必要,攻擊傷害之源.也會導致非本意結果的產生,特別是其中的憤怒,這是一種常常在政治行為中出現的情緒。 [美]馬莎·L·科塔姆,貝思·迪茨-尤勒等. 政治心理學[M]. 胡勇,陳剛,譯.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 51.當朝鮮領導人深處美國否定性情緒時,“擁核”自然就成為必然結果。因此需要美國改變對朝政策的負面“情緒”,因為美朝高度緊張的態勢足以將彼此定位為“敵人”,并采取高壓遏制手段。

小布什后期降低對朝談判門檻的根本原因不外乎是他在伊拉克政策上的挫敗感所致,在此節點上美國出現的對朝“軟化”正是金正日所期待的。倘若小布什在伊拉克戰場上收益頗多,那么對朝強硬態度還會一如既往。朝鮮領導人注重通過捕捉外界環境作用于美國心理的細微變化,經常等待時機去撬動談判,雖身負制裁代價卻還是不失余力地創造談判空間。現任總統特朗普上任以來的面臨內外交困局面,改善美朝關系就成為平衡內外壓力的一種訴求,當然很大部分也得益于文在寅在朝美之間的斡旋。朝鮮能十分理性地根據外在形勢的變化去調整對外戰略,善于利用外力改善內部政治環境。朝鮮半島猶如一塊伸向日本海(韓國叫東海)的跳板,是大陸勢力和海洋勢力的交匯點。 李敦球. 戰后朝韓關系與東北亞格局[M]. 北京:新華出版社,2007:1.長期以來,由于受獨特的地緣環境的影響,外交靈活性正是朝鮮所諳熟的半島智慧。

四、結 論

本文試圖以運用政治心理學的理論去剖析金正恩在美朝博弈過程中的擁核心態,從微觀層次去感知每個國家行為體在國際政治中所面臨的潛在“危險源”,和“非本意結果”的產生可能。就美朝而言,無核化“交易”更像是一場心理政治博弈游戲,筆者認為美國在消除朝鮮“恐懼感”的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

從政治心理學視角來分析國家間的安全防御機制問題,未來朝鮮半島形勢需要美朝雙方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調整和改進:

第一,縮短美韓聯合軍演規模和頻率,盡可能地弱化導致朝鮮“防御應激反應”的“刺激源”,減少沖突的摩擦點;

第二,通過損失自變量與風險因變量的關系來看,只有當朝鮮處在“收益狀態下”才可能出現損失厭惡、減小風險的行為。 部分解除制裁不妨是一種激勵式手段,有利于強化朝鮮“棄核”信心,美國向前一步即可推動朝鮮使其沿著“獎勵——去核——再獎勵——再去核——反復獎勵——直到無核”循回漸進的過程;

第三,棄核行動與經濟補償先后問題。當朝鮮由原先嚴重的“損失”轉化成一種“收益”時,那么它為了確保既得利益,其行動會越傾向于規避風險,“風險決策”也就逐步失去誘惑力,由此可知補償措施一定是發生在棄核之先或同步進行,不回應對朝鮮而言是一種損失;

第四,識別對方的意圖。如果對手挑戰現狀的動機在于防止損失,那么我們就必須選擇保證的措施,這樣可以讓對手放心,從而不會去冒險;尹繼武,劉訓練. 政治心理學[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52.

第五,由于政治決策者也會受“認知相符現象”的誘導,美國應該而且必須改變冷戰思維下的對朝“固化認知”,通過觀察朝鮮的現實舉動,做出對應的回饋,這樣才能形成一個良性互動。

總之,未來美朝之間如何把握好對方底線使雙方“斗而不破”,還需美朝領導人的政治智慧和嫻熟的外交技巧,使朝鮮半島在“維持現狀”的升降起伏中隨浪而動,防止沉入海底,并使朝鮮半島這艘冷戰遺留之船逐步駛向和平的彼岸。不僅如此,未來如何就防止美朝關系“開倒車”或維持目前艱難但又是基本良性的狀態也是中俄韓等方面共同努力的目標和面臨的重要課題。

參考文獻:

[1]白潔. 朝鮮半島觀察筆記[M].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13:274.

[2]常浩,王毅. 朝鮮擁核戰略選擇的重新評估及第五次核試驗的影響[J].戰略決策研究,2016(6).

[3]韓獻棟. 朝鮮半島的安全結構[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1.

[4]何偉鵬. 恐懼:國家安全的心理分析[J].世界經濟與政治,2001(2).

[5]卡扎菲:我們棄核未獲補償[N]. 天府早報,2007-3-04.

[6]李敦球. 戰后朝韓關系與東北亞格局[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7:1.

[7]李敦球. 第二次金特會:癥結與出路[N].中國青年報,2019-1-24(04).

[8]吳晶晶. 朝鮮核問題經緯[M].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18:129.

[9]王曉波. 布什政府的朝鮮政策——進攻性現實主義的視角[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171.

[10]王顏芳. 班圖拉的認知觀述評[M].心理學探新,1991:7.

[11]尹繼武,劉訓練. 政治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52.

[12]楊鑫輝. 心理學探新論叢1999[C]. 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254-256.

[13]詹欣. 美國與朝鮮問題的歷史分析[J].東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2).

[14]喬納森·墨瑟. 人性與第一意象:國際政治中的情緒[J].尹繼武,陳高華,譯. 世界政治與經濟,2006(12).

[15]列奧·施特勞斯.霍布斯的政治哲學[M].申彤,譯. 南京:譯林出版社,2001:21-29.

[16]約翰·米爾斯海默. 大國政治的悲劇[M].王義桅,唐小松,譯.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35.

[17]布魯斯·卡明斯. 視差:美國與東亞的關系[M].李茂增,譯. 北京:三聯書店,2016:207.

[18]威廉· F·斯通. 政治心理學[M]. 胡杰,譯. 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7:73.

[19]馬莎·L·科塔姆,貝思·迪茨-尤勒等. 政治心理學[M].胡勇,陳剛,譯.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430.

[20]朝鮮宣布4月21日起中止核導試驗[EB/OL].[2019-03-01].http://www.bjnews.com.cn/world/2018/04/22/484109.html.

[21]朝鮮廢棄豐溪里核試驗場,現場爆破畫面曝光[EB/OL].[2019-03-12].https://news.sina.cn/gj/2018-05-25/detail-ihaysviy4391985.d.html?pos=3&vt=4

[22]朝鮮向美移交55具美軍遺骸,特朗普推特感謝金正恩[EB/OL].[2019-03-11].http://world.huanqiu.com/exclusive/2018-07/12592391.html?agt=16361.

[23]朝鮮仍在秘密建設導彈基地?特朗普:假新聞![EB/OL].[2019-03-14].https://www.chinanews.com/gj/2018/11-14/8676297.shtml.

[24]韓國:美國談判立場無助于推動朝鮮無核化[EB/OL].[2019-03-16].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81849#adchannelID=5000.

[25]美中情局報告:2016年韓朝經濟總量相差47倍[EB/OL].[2019-03-15].http://world.huanqiu.com/exclusive/2017-03/10340997.html.

[26]《紐約時報》:朝仍持續開發彈道導彈美早就知道16個隱秘基[EB/OL].[2019-3-14].http://www.zaobao.com/special/report/politic/korea/story20181113-907057.

[27]中國駐俄大使,朝鮮在無核化方面已做出重要行動[EB/OL].[2019-3-10].http://news.haiwainet.cn/n/2018/1226/c3541083-31468480.html.

[28]Bobbitt,Philip. A Way Forward on the North Korea Crisis[N]. New York Times, 2017-10-2.

[29]Easley, Leif-Eric. From Strategic Patience to Strategic Uncertainty: Trump, North Korea, and South Koreas New President[J]. World Affairs, 2017,180(2).

[30]Farago, Niv. Washington's Failure to Resolve the North Korean Nuclear Conundrum: Examining Two Decades of US Policy[J]. International Affairs, 2016,92(5).

[31]Jonahan Mercer. Human Nature and the First Image Emotion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s[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Development, 2006:288-303.

[32]James W Davis Jr. Threats and Promises: The Pursuit of International Influence[M]. Maryland:The Johns Hopskins University Press, 2000.

[33]Kim, Samuel S. US-China Competition over Nuclear North Korea[J]. Insight Turkey, 2017,19(3).

[34]Robert Jervis. Perception and Misperception on The Korean Peninsula: How Unwanted Wars Begin[J]. Foreign affairs, 2018,(97).

[35]Rose McDermott. Prospect Theory in Political Science: Gains and Loses from the First Decade[J]. Political Psychology, 2004,(25).

[36]Shen, Dingli. North Korea, Nuclear Weapons, and the Search for a New Path Forward. Bulletin of the Atomic Scientists, 2016,72(5).

[37]Sagan, Scott D. The Korean Missile Crisis[J]. Foreign Affairs, 2017,96(6).

[38]Thomas Schelling. The Strategy of Conflict[M].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0.

(責任編輯:林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怡春院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黄色网址手机国内免费在线观看| 在线中文字幕日韩| 国产人成乱码视频免费观看| 日本黄网在线观看| 日韩在线影院| 久热re国产手机在线观看| 日本高清在线看免费观看| 久久青青草原亚洲av无码| 日韩不卡高清视频| 香蕉久久国产精品免| 国产性爱网站| 日韩国产高清无码| 国产黑丝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伊人久久| 亚洲精品午夜无码电影网| 亚洲人成影院午夜网站| 国产在线精品人成导航| 日韩免费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91人成在线| av午夜福利一片免费看| 亚洲无码熟妇人妻AV在线| 色老头综合网| 欧美一级黄片一区2区| 国产精品手机视频| 欧美另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小视频在线| 2022国产无码在线| 午夜视频www| 欧美自慰一级看片免费|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一本| 午夜视频www| 精品国产电影久久九九| 亚洲天堂久久| 亚洲天堂免费|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一区二区| 农村乱人伦一区二区| 奇米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费视频7| 久久综合一个色综合网| 国内精品九九久久久精品| h视频在线播放| 色男人的天堂久久综合| 欧美精品二区| 亚洲第一成年人网站| 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电| 欧美亚洲日韩不卡在线在线观看| 狠狠色丁婷婷综合久久| 五月丁香伊人啪啪手机免费观看| 久久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97视色 | 2021国产乱人伦在线播放 | 高潮毛片免费观看| 日韩一区二区三免费高清 | 国产无码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爱婷婷色69堂| 亚洲 成人国产| 日韩在线播放欧美字幕| 亚洲视频二| 国产成人凹凸视频在线| 999国内精品久久免费视频| 亚洲精品黄| 婷婷色婷婷| 国产精品精品视频| 国产又黄又硬又粗| 久久伊伊香蕉综合精品|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水蜜桃| 亚洲精选高清无码| 青青青草国产| 亚洲香蕉久久| 992tv国产人成在线观看| 2020久久国产综合精品swag| 欧美综合中文字幕久久| 欧美性久久久久| 成人午夜免费观看| 国产福利微拍精品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日韩久久综合影院| 亚洲另类国产欧美一区二区| 久久免费精品琪琪| 狠狠干综合| 福利在线免费视频| 欧美福利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乱码二三区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