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崢 陳茜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教育是個體間相互積極影響的過程,因而,文化在教育上的作用更不容忽視。一所優秀幼兒園的文化應該有什么樣的作用?我們希望看到這樣一種景象:教師給孩子一個溫柔的眼神,一個甜美的微笑,或者一個蹲下擁抱的動作,就能化作孩子臉上天真爛漫的笑容,激發起他們向上的力量,不需要教師有過多的語言或指令;幼兒園積極友善的文化氛圍就能讓孩子學會熱情地打招呼,能夠靜下心來閱讀,能夠自主地游戲,與人友好地交往……文化是一種軟力量,卻更能影響人,更能讓人信服,更持久。它是一種人文底蘊,一種精神傳承,一種氣度,一種情趣,一種人際間的和諧氛圍,更是一所幼兒園應長久堅守的標牌。
合肥市安慶路幼兒園教育集團的前身始創于1954年,將形成以總園為中心,集早教中心、桃蹊分園、城市之光分園、三十崗鄉第三幼兒園(在建)、迎松路幼兒園(待建)為一體的一園六地教育集團。
我們是一個有著65年發展歷程的團隊,我們的文化特質是什么?這是我們首先要思考的,在這方面還是要尊重歷史和地域的賜予,文化是一種積淀,是經過長期磨合才形成的團體內成員問的默契和共識,它不是管理者一拍腦袋就能形成的。因而,第一件事就是要發現我們既往的特點,找到它的積極意義,把它確認為我們的文化底色,再有意識地發揚光大,形成一種能夠對人產生積極影響的文化力量。
安慶路幼兒園教育集團由四個園區構成,在加入教育集團之前,各個園區各自形成了一定的辦園特點,并不能完全統一在一起,我們就順應現實,既相向而行,又允許和而不同。比如,總園長期堅持“黃梅戲創新教育”和“幼兒創意手工”兩門個性化課程,尤其是前者,老師和孩子多數都有一種因戲曲而形成的優雅、開朗、愛表達的個性傾向,這就是總園的文化財富,在總園漫步,一種怡然自得的氛圍會在你的周邊;而桃蹊分園地處鄉村,他們長期以“自然景、自由心、自主行”為主旨進行保育和教學工作,周邊鄉村的自然景色就是他們的文化背景,也是他們重要的教學資源,自然、遵從天性就是他們追求的教育特色,淳樸、自我、開心是這個園區師生帶給訪客最突出的印象;城市之光分園長期以來一直都以“世界眼光和科學特色”來指導保育和教學工作,他們擅長用啟發式問題或游戲引發孩子的好奇心,讓孩子自己去探索,在這個園區中處處都充滿了有趣的東西,孩子和老師總有探討不完的問題……不同的園區有著天然不同的氣質,這正是寶貴的文化底蘊,需要尊重、發掘、發揚。因而,最初的文化發掘工作我們是交給各園區去進行的,要找到自己的特點,發現這些特點積極的一面,然后強化,逐漸形成各園區的一種文化傾向,最終產生育人的力量。
這期間,我們也—直在總結各園區的共同點,希望找到集團內所有員工都比較認同的價值取向。任何一個組織或團體要想能夠長久、堅定地團結在一起,除了有共同的目的外,最好還要有一個共同的信念。經過反復征集與宣傳,最后我們統一到“致善致美、致真致純、致知致行”的精神文化上。其中,善、美、真、純、知、行是指不同領域的目標和行為,而“致”則是一種態度,是一種不倦追求和不斷要求進步的狀態。它與各個園區原來的文化追求、文化氣質并不沖突,而且相得益彰,這就是我們當初構想的“既相向而行,又允許和而不同”。而今,這種提法已經成了集團職工共同的座右銘。
文化不是行政指令,甚至也不是自上而下的建議,它只是團體內多數人都認同且身體力行的一種生活和行為方式,它的力量來自于人與人之間的影響和共振,它的力量很溫和,卻更持久。我們在園里一直都倡導一種尊重的文化,“蹲下來講話、抱起來交流、牽著手教育”,我們會通過幼兒園的平面宣傳、管理層的以身作則、領導講話中的旁敲側擊等非行政手段,向教師傳達和暗示這種尊重的文化,讓它成為一種風氣和信念。比如在游戲教學上,我們沒有硬性規定教師必須用什么樣的方法開展游戲活動,只是通過一些旁敲側擊的宣傳和領導的示范,讓教師有一種意識和傾向:你要多多注意孩子在游戲中的各種反應和表情,適時調整,這便是對兒童的尊重,尤其要關注兒童的個體差異。比如在一些對抗性的游戲中,有些孩子會有競爭恐懼心理,而另一些孩子會有過強的好勝心,這些孩子在游戲中的行為都需要教師給予適當干預,這方面我們沒有對教師提出硬性的要求,但教師基本上都能做到及時察覺及時干預,這完全是靠我們一向倡導的尊重兒童的課程文化來實現的。教育就是生命與生命的相遇,尊重兒童的課程文化讓師心與童心更理解,更默契。
文化的力量在家園關系上有更大的作為。作為一種平等、沒有從屬關系的兩類人,在兒童的教育上,教師和家長誰更應該聽誰的?我們不太愿意向家長發出指令性要求,即使是一些被證明很科學的家庭教育手段,也不能強行向家長推廣因為我們與家長都是平等的成年人,那該如何傳達我們自認為先進的教育理念呢?還是要通過文化的感染力,我們更多是在各種活動中,如“家園同攜手、和諧育桃李”全園家長會、家長開放日等機會,用溫和宣講、書刊評介、課程觀摩、優秀家長自薦等方式去慢慢影響家長,形成家長問科學育兒的風氣。我們一直傳達著一種“和善而堅定”的家庭教育態度,而今很多家長都接受了它,并在各自的家庭中實踐著,而我們的家園關系也越來越好,有很多家長自告奮勇走進我們的課堂做剪紙奶奶、足球爸爸、故事媽媽、美食阿姨,他們也更懂得習慣、陪伴、閱讀是自己最應該給予孩子童年的三件禮物,所有教育理念和方式手段都不是我們硬性推廣的,是一種長期堅持的文化產生的作用。
盡管園所文化建設是一個持久的過程,但水滴石穿,堅持下來,文化在教育上的力量是巨大而不可替代的。
(作者單位系安徽省合肥市安慶路幼兒園教育集團)
責任編輯 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