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檔案管理工作的運行,對于整個單位的工作運行起到了很大的支撐作用。近年來,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社區衛生服務事業得到了相應的發展,隨著醫改的不斷深化,社區衛生服務更強調綜合性保健服務,重視預防,因此對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檔案的工作要求隨之提高。為了提高社區衛生服務建設,優質高效的檔案管理必不可少。
(一)工作人員忽視對于專業化和職業化的建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檔案管理工作存在跨專業、跨部門的問題,以我中心為例,病案科負責管理接診、住院病人的病例檔案;慢病科負責管理轄區居民慢性病患者健康檔案;辦公室負責管理行政管理檔案、人事檔案;財務室負責管理財務檔案。一方面,檔案工作并無專人負責,都是相關人員兼任,這就使得工作人員在做自己本職工作時會忽略檔案的管理,從而導致檔案不完善,不能很好地對檔案進行保存。
(二)檔案管理制度體系存在問題,難以實現專業化。很多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存在著檔案管理制度不完善的問題,資料的保持較為隨意,部門間溝通不暢,這些問題的產生使得檔案不能集中進行保存,從而導致一些重要的文件材料丟失,使檔案管理工作與信息管理不能接軌。而有些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立了檔案管理網絡,但是由于檔案管理工作不受重視,所以有些工作人員并沒有將其實施到工作中。
(三)人力資源不足,工作環境差,工作難以進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資金有限,這就導致單位工作人員數量有限,所以在檔案管理工作方面無法提供足夠的專業人才,致使工作難以進行。甚至有些社區中心由于場地有限,存放檔案的空間不足,這就導致大量的文件難以區分開,對于查閱工作也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加之,培訓和學習的機會不多,也使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檔案工作停留在低層次的水平。這很大程度上導致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檔案管理工作難以達到專業化標準。
(一)有助于我國實現社區服務檔案管理由粗放型轉向技術型。隨著人們保健意識的加強,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工作量在不斷增加,因此,近年來新興起了社區衛生服務檔案管理工作崗位,這對于很多人來說是一個全新的概念,所以在大家的不斷努力探索下,工作人員開始對社會衛生服務檔案的內容、分類、類型、管理等有了一些了解,從而針對這些問題形成了對應的管理模式,但是這種狀態還不能達到專業化的程度,這種管理模式對于社區衛生服務事業的發展有著一定的抑制作用。因此,還需要不斷完善。
(二)有利于加強國家檔案資源建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檔案建設過程中,對于社區衛生工作的日程進行了真實記錄,由于這項工作的進行是相對獨立的,能夠單獨進行管理,為我國檔案資源建設提供了重要資源,所以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檔案管理水平更上一層樓時,對于我國檔案資源建設的影響也會隨之增加。
(三)有利于全面發揮社區衛生服務職能。大部分社區衛生服務中包括預防、醫療、健康、保健、教育、康復等職能,但是隨著我國社區衛生服務建設的不斷發展,我們發現越來越多的居民開始重視并倚重社區衛生服務,這使得社會公益事業的福利性質得到了很好的體現,由此可以看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檔案管理的專業化能夠促進社區衛生服務的辦事效率。
就我國社區衛生服務檔案管理工作現狀來說,是非常不成熟的,由于這個職能出現的較晚,又是輔助崗位,造成檔案管理方面人才不足,所以工作人員對于這方面的管理意識較弱。過去討論加強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檔案管理的常規方法比較多,比如:提供專業化培訓,提高工作人員專業能力;完善管理制度,規范管理行為;增加相關工作人員,提高工作效率等。本文不再重復論述這些內容,針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檔案管理現狀,綜合利用實際資源,創新提高檔案管理水平。
(一)搭乘信息化管理的快車,在信息管理平臺上實現檔案一體化。以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健康檔案管理為例,2008年編寫完成“江寧區基層醫療機構HIS與健康檔案一體化管理系統”,2011年完成了HIS與健康檔案的對接,使得過去繁瑣的健康檔案手工錄入工作轉為自動化。目前江寧區23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部納入該系統,并實現了病人基本情況自動采集,不增加臨床醫師額外的負擔,使得健康檔案的搜集、更新成為現實。同時,統計、上報、查漏等工作也變得輕松便捷。HIS平臺的集約化管理,使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檔案管理工作進入了信息化管理時代,無紙化的新模式也適應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檔案管理的現狀,解決了場地不足、人手短缺、資金有限的困難。
我們可以大膽設想,未來整體社會衛生服務中心的檔案管理工作,將更多更廣地利用現代信息化技術,像行政管理檔案、黨群工作檔案、人事管理檔案、財務檔案等均可采用信息平臺的管理模式,充分利用“互聯網+”理念和大數據技術優勢,使得檔案管理更加便捷高效。
(二)開拓檔案管理思維,使檔案資料“變廢為寶”。傳統的檔案管理以管理為主,停留在收集、整理、保管層面。目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檔案管理工作需要更上一層樓,要轉變思維,從源頭上找出高效管理的方式方法,將檔案資料匯總整理,開發檔案信息,圍繞為臨床診療、護理、合理用藥、各項檢查和領導決策服務,開發檔案研究工作。如,健康檔案的搜集整理,便于醫務人員進行健康檔案的動態管理,建立如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常見慢病的匯編材料,為轄區內衛健工作提供基礎數據;人事檔案的匯編,有助于掌握醫衛人才的整體狀況,同時對于未來人才培養模式的建立提供可靠的資料。總之,提高檔案資料的利用率可以及時了解社區服務中心的工作重點,分析轄區居民的衛健需求,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
(三)統籌檔案管理資源,應用系統思維指導工作。隨著醫改的不斷深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定位更加清晰,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衛生服務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檔案管理的過程中,往往只滿足于單方面一部門的需求,很少應用系統思維來指導工作,加之不同檔案分屬不同部門、不同人員分別管理,各自為政,無法建立有效的聯動,出現了很多重復性的工作。從左圖我們可以看出,系統思維不幫助我們判斷是好是壞,而是提供一個整體性的系統思路,完整地了解利弊。不再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檔案管理工作與其他工作割裂,不再邊緣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檔案管理工作者,統籌各項檔案管理資源,為社區衛生中心各項事業服務。
總而言之,在發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的過程中,要從各個方面進行加強,即便在促進檔案管理專業化的過程中遇到一些問題,但是只要我們不斷地創新方式方法,就能夠逐漸實現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檔案管理的專業化、職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