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俠芳
摘要? ? 大豆是皖北地區農業生產中的主要農作物之一,科學種植大豆、發展大豆產業對提高大豆質量與產量、提升農民經濟效益、保障我國食用油的安全都發揮著重要作用。本文結合皖北地區氣候條件、土壤條件和其他自然因素,因地制宜,從選用良種及種子處理、精細播種、肥水管理、病蟲草害防治、適時收獲與存儲等方面介紹了皖北地區夏大豆高產栽培技術,以期為提升皖北地區夏大豆種植水平、最大限度提高夏大豆產量提供參考。
關鍵詞? ? 夏大豆;高產;栽培技術;皖北地區
中圖分類號? ? S565.1.048? ? ? ? 文獻標識碼? ?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17-0034-0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大豆營養價值豐富,在工業和畜牧養殖領域均發揮著重要作用,但在皖北地區夏大豆生產過程中,由于受品種特性、地域、氣候、傳統種植方式等諸多因素影響,大豆的產量較低,農民種植大豆的積極性不高。如何通過有效高產栽培技術,探索出切實可行的大豆優質高產種植技術,促進大豆持續穩定增產,是皖北地區科學、合理發展大豆產業的關鍵。
1? ? 選用良種及種子處理
選擇種子時,要選擇已在省和國家有關部門審定合格,同時適合淮北地區氣候條件和土壤條件的高抗性、高產、穩產優質專用夏大豆品種。參照技術標準,應從生育期95~110 d、株高80 cm左右、單株結籽60~90粒、單株分枝2~3個等方面進行選擇;以有限植株結莢、緊湊株型為主,無限結莢、收斂株型為輔。主要品種包括皖豆28、皖豆24、徐豆16、豫豆25、齊黃34、中黃13、阜豆9號、冀豆17、中黃37、荷豆13、荷豆19、齊黃34、圣豆5號等。要求所選種子色澤統一、籽粒圓潤、飽滿、無病粒和霉變。
為促進種子后熟,可在播前曬種7~14 d,用多菌靈溶液浸種,并用鉬酸銨溶液7.5 kg/hm2拌種,增強種子發芽率。為防治蠐螬等地下害蟲,可用40%甲基異柳磷按種子量的0.3%拌種;為防止大豆根腐病和病毒病的發生,可用50%多菌靈按種子重量的0.4%拌種。拌種要隨拌隨播,拌種后種子放置不宜超過24 h[1]。
2? ? 適期早播
為提高夏大豆播種質量和產量,應根據天氣情況和墑情,在麥收后及時造墑播種,一般要在6月中旬前播種完畢。若遇到連陰雨天氣,需等到墑情適中時再播,避免缺苗斷壟。為保證出苗整齊,可采用機播、精量點播等播種方式,行距40~50 cm,一般寬行距50 cm左右、窄行距25 cm,播種深度3~5 cm,做到深淺一致、覆土均勻[2]。
大豆密植與品種特性和肥水條件有密切的關系,一般情況下,大豆齊苗后第1片復葉展開前,及時開展中耕間苗、密植等工作,剔除畸形病苗、弱苗、小苗、疙瘩苗及多余幼苗;當2個對生單葉展開時間苗,除去行間雜草、松土培根,第3片復葉展開時開始中耕間苗,起到提高地溫、調節植株田間位置、壯苗、齊苗和增產的作用。若植株生長過旺,群體過大,可適當深中耕傷根,以控制植株生長。對于植株矮小、生長勢頭差的品種,應提高大豆播種密度,大豆播種密度標準為15萬~18萬株/hm2。
3? ? 肥水管理
結莢鼓粒期后,夏大豆植株根系開始衰老,吸收能力有所下降,出現葉黃、長勢弱、花莢脫落等現象。為此,應合理管控肥水。在播種期,施有機肥,結合旋耕、施肥、播種、鎮壓等機械一體化開展,促使其緩慢分解,以保證土壤肥效長久,起到保花保莢、增加粒重、減少癟粒、提高勞動效率的作用。在初花期(7月15日前后),可施純氮肥60 kg/hm2左右、磷肥45 kg/hm2左右、鉀肥30 kg/hm2左右;若豆苗較弱、土壤瘠薄,追肥時間應適當提前,以促進營養生長、光合作用和干物質積累;反之,不必追氮肥,避免豆苗徒長和倒伏現象發生。在花莢期,16:00左右用尿素10 kg/hm2、硼砂1.5 kg/hm2、鉬酸銨400 g/hm2、磷酸二氫鉀3 kg/hm2兌水750 kg/hm2噴霧進行追肥[3]。
大豆開花期至結莢期,若降雨量少,耕層土壤水分含量會逐漸降低;而此時因生長特性,需水量高,吸水迅速,應及時灌溉。為避免溫度高低差而引起落花、落莢,灌溉時間控制為10:00—16:00,但切忌漫灌。陰雨天氣應提前做好排灌準備,防旱防澇協調進行[4]。
4? ? 病蟲草害防治
夏大豆主要病害有根腐病、病毒病、灰霉病、紫斑病等。在防治上,首先,應選用抗病品種,與玉米輪作,播種時增施磷、鉀肥,播種前用50%福美雙拌種,延長侵染期;其次,深耕除草,陰雨天注意排水,并及時拔除病株,帶出大豆種植區深埋,在病株四周撒生石灰消毒。夏大豆蟲害以蚜蟲、造橋蟲、胞囊線蟲、紅蜘蛛、甜菜夜蛾、豆桿黑潛蠅、豆莢螟、食心蟲等為主。在防治上,可與禾谷物輪作1~2年;或用阿維菌素防治甜菜夜蛾,兼治蚜蟲、紅蜘蛛、造橋蟲、豆桿黑潛蠅等;在花莢期,用3%甲維鹽噴霧防治豆莢螟、食心蟲及其他葉面害蟲。
豆田除草以人工中耕除草為主,出苗后至封壟前,最好中耕除草2~3次,達到疏松土壤的目的。也可用化學除草劑進行除草工作,在大豆出苗前,用40%乙草胺乳油1 400 mL/hm2+20%豆草隆可濕性粉劑60 g/hm2兌水700 kg/hm2噴霧封閉除草;或在大豆出苗后2~3片復葉時,用11%精喹禾靈乳油550 mL/hm2兌水700 kg/hm2均勻噴霧防除單子葉雜草,應用26%氟磺胺草醚500 mL/hm2兌水800 kg/hm2均勻噴霧防除雙子葉雜草。
5? ? 適時收獲與儲存
大豆鼓粒后期,植株逐漸發黃,葉片脫落,豆莢呈現褐色或黑褐色,之后莖桿逐漸變褐,葉柄全部脫落,籽粒與莢皮分離,搖動豆桿發出響聲,大豆進入完熟期,可適時收獲。
大豆種子含水量降低到12%時,可入庫儲存。此時,大豆手感光滑,質感強,用牙可咬成3~4瓣。
6? ? 參考文獻
[1] 吳金靈.利辛縣夏大豆優質高產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3(17):57-58.
[2] 陳修奇,陳興慶,劉西超.皖北地區夏大豆優質高產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3(1):69.
[3] 楊秀紅,齊天寶.我國大豆高產優質栽培技術發展的現狀[J].農業科技通訊,2013(10):7-9.
[4] 呂林濤.漯河市夏大豆直播高產栽培技術[J].中國農技推廣,2018(2):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