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加勇 金再欣 吳海鋒 鄭婷
摘要? ? 文成茶葉是文成縣三大特色農業產業之一,是山區農民就業、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推動農村經濟全面發展的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產業。本文分析了文成縣茶產業發展現狀,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發展對策,以實現文成縣茶產業的持續發展。
關鍵詞? ? 茶產業;發展現狀;問題;對策;浙江文成
中圖分類號? ? F326.12?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17-0256-0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關鍵要做大基礎農業、做強農業實體經濟。茶產業是文成縣的三大特色農業產業之一,從文成縣實際來看,做大做強茶產業是振興農業實體經濟的重要突破口。因此,筆者對文成縣的茶產業發展進行了專題調研。
1? ? 發展現狀
1.1? ? 茶產業是聯動性最強的農業產業
茶葉種植屬于第一產業,加工屬于第二產業,運輸銷售和茶園“旅游+”開發等屬第三產業,“互聯網+”高科技植入屬于第四產業[1]。茶葉屬于“興一接二連三進四”產業,是帶動輻射力最強的農業支柱產業和希望產業。2016年,文成縣有從事茶業人員逾14 720人,其中直接從業農戶3 720人,人均茶葉純收入達22 123元,帶動季節性采茶工逾11 000人,人均增收逾5 000元。
1.2? ? 茶產業是文成三大支柱農業品牌,有堅實的發展基礎
經過20多年的不懈努力,全縣培育了一批精品茶園,面積達到1 386.7 hm2,其中九龍山生態茶園榮獲“2017年全國最美茶園”稱號;打造了一批名茶名牌,如“文成貢茶”“日省”等9個省市著名商標,“文成貢茶”獲得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形成了一批有實力的茶企,全縣已經組建了文成縣日省名茶開發有限公司等農業龍頭企業及中介組織12家,建成標準化茶廠6家,通過SC認證茶廠7家,有機茶認證1 家,市級龍頭企業2家,市級示范性合作社1家,縣外茶葉直銷店14家。
1.3? ? 茶產業是契合文成資源稟賦的優勢產業,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和發展前景
文成縣發展茶產業有六大優勢:一是山地垂直氣候,帶來“綠茶早市”的優勢,相比杭州和溫州具有得天獨厚的“多春并舉”開發前景;二是浙南生態屏障,帶來“天生麗質”的優勢;三是“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理,形成了“地域豐盈”的優勢,據統計,全縣可用茶葉種植面積3.24萬hm2;四是有一批扎根一線的“茶葉人”,帶來“典型示范”優勢;五是量體裁衣政策導向,帶來“后發崛起”優勢,十九大提出的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總要求,為發展茶產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發展良機;六是打造全域旅游,帶來“人氣旺盛”優勢。據統計, 2016年度全縣共接待游客576.33萬人。不斷增長的游客資源,給文成縣帶來了茶與中醫康體養生、茶旅融合等“朝陽產業”發展新機遇。
2? ? 存在的問題
2.1? ? 產業發展導向“不強”
缺乏茶產業發展規劃,特別是在新一輪“三年特扶”中,更加注重農村太陽能等新產業扶持,對茶產業缺少規劃。
2.2? ? 產業發展理念“不新”
文成縣茶產業還處在“產”的階段,精深加工、交易平臺幾乎空白,與一、二、三產融合發展要求還有較大距離。
2.3? ? 產業發展基礎“不牢”
專業技術機構長期“空白”,技術支撐、規模化水平較低,以種植大戶標準1.33 hm2衡量,茶葉種植大戶明顯偏少。
2.4? ? 產業發展品牌“不響”
“文成貢茶”區域公用品牌建設停留在戰略規劃文本階段,品牌管理辦法、標準制定、包裝推介等都有待完善。
3? ? 對策
3.1? ? 加強規劃引導
縣直有關部門要謀篇布局,形成文成茶產業發展總體規劃,對全縣茶產業發展規模、開辟路徑、品牌創建、茶旅融合、扶持重點等進行深入論證,指導產業跨越式發展。
3.2? ? 加強政策引導
制定茶業專項扶持政策,加大對茶葉基地發展、綠茶提質增效、新產品研發、引才引智、茶旅融合配套設施、茶園綜合體、茶文化研究、品牌創建、主體培育等全產業鏈建設補貼力度,助推茶業發展,實現“跨越趕超”[2]。
3.3? ? 加強科技引導
重點是建立健全縣級科級(或股級)茶產業發展領導(指導)機構,籌建文成縣茶葉研究中心,配齊、配強、配優專業隊伍,解決農技推廣“最后一公里”的問題。要深化校地合作機制,借力借智引進更多人才[3]。建議在縣職業技術學校長期開設茶技專業班,發展培養新一代茶人。
3.4? ? 加強品牌引導
要提升“文成貢茶”國家地理證明商標、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關鍵是嚴格規范“文成貢茶”標準體系、質量控制體系、質量監管體系,加強系統監管,切實提高“文成貢茶”品牌價值。
3.5? ? 加強市場引導
積極發展“企業+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建立共用初制茶廠,引導茶葉集聚加工,培育一批有品質、有規模、有市場的茶葉龍頭企業。尤其要在飛云江沿岸核心名優早茶區,?謀劃建設“文成貢茶交易市場”,實行“網上+網下”雙合一的營銷模式。同時,要統一“文成貢茶”專營店的設計風格,制訂扶持政策,鼓勵和引導在大城市、國內主要茶葉交易市場設立“文成貢茶”專賣店。
3.6? ? 加強茶旅引導
茶旅融合發展是先進地區茶產業發展的新趨勢和新方向。對此,要充分借助文成縣的山水文化及豐富的旅游資源,把茶園打造成觀光休閑的景區,推進茶鄉觀光、體驗、休閑、康養、度假等精品線路,構建茶產業、茶生態、茶文化、茶餐飲、茶經濟有機融合的發展模式[4]。一是牢牢把握九龍山茶園入選全國最美茶園的有利時機,積極謀劃平和鄉茶香特色小鎮,走旅游為主、茶葉為輔的差異化競爭道路;二是牢牢把握劉伯溫故里5A級景區創建要求,在百丈漈鎮新亭村等打造1~2個劉伯溫故里5A景區生態茶園,建設一批茶館、茶文化體驗中心,提升景區檔次、品味,擴大文成茶葉的影響力;三是牢牢把握全域旅游化環境再造工程和溫州西部生態休閑產業帶的布局,實施全縣茶園的旅游化再造靚麗工程。
4? ? 參考文獻
[1] 張帆,謝念祠,楊文波,等.益陽市茶產業現狀與發展對策[J].茶葉通訊,2018,45(3):52-55.
[2] 畢旱琴.寧國市茶葉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7(5):267.
[3] 周海嵐.涇陽茯磚茶產業發展現狀、問題和對策[D].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6.
[4] 張顏青.陜西茶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茶業通報,2011,33(4):165-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