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利用廣西博白縣地面氣象觀測資料,采用統計對比分析方法,分析了2018年基本的氣候特征。結果表明,博白縣2018年氣溫略高、降水偏少、日照偏少,雖受霜凍、春旱、寒露風、暴雨和臺風影響,但總體上屬于偏好的氣候年景。
關鍵詞? ? 氣候評價;氣溫;降水;日照;廣西博白;2018年
中圖分類號? ? P467?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17-0201-0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氣候變化的影響越來越大。本文分析了博白縣2018年氣候變化特點及其對農業生產的影響,以期為決策層科學制定社會經濟發展規劃及人們從容應對氣候變化對生活帶來的沖擊提供參考。
1? ? 資料來源及分析方法
氣象資料來源于博白國家氣象觀測站和區域氣象觀測站的觀測資料,對2018年的氣溫、降水、日照、相對濕度和風速等進行統計對比分析,常年值(氣候平均值)以1981—2010年為基準。
氣象災害災情及氣候影響評價所引用的農業、林業、水利、國土地質等各行業數據信息來源于博白縣民政局、農業局、林業局、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國土資源局、衛生健康局和統計局等有關單位。
2? ? 基本氣候概況
2018年(1—12月),博白縣平均氣溫為22.5 ℃,與常年相比偏高0.1 ℃;降水量為1 535.9 mm,較常年偏少14.5%;日照時數為1 562.2 h,與常年相比偏少158.7 h。年極端最高氣溫為36.0 ℃,年極端最低氣溫為1.7 ℃。全年日極端最高氣溫≥35.0 ℃的高溫日數為15 d,與常年相比偏多3 d。年暴雨日數為3 d,較常年偏少5 d。全縣各鎮雨量高峰月比較集中,均出現在5月、7月和8月。本年度影響博白縣的主要氣候事件有霜(冰)凍、春旱、寒露風、暴雨和臺風。
3? ? 主要氣候要素分析
3.1? ? 氣溫
冬季(2017年12月至2018年2月,下同)博白縣平均氣溫為14.7 ℃,較常年同期偏低0.4 ℃,季內極端最高氣溫為29.0 ℃,極端最低氣溫為1.7 ℃。春季(3—5月)平均氣溫為23.7 ℃,較常年偏高1.2 ℃,季內極端最高氣溫為35.9 ℃,極端最低氣溫為7.7 ℃。夏季(6—8月)平均氣溫為27.6 ℃,較常年偏低0.5 ℃,季內極端最高氣溫為35.9 ℃,極端最低氣溫為22.9 ℃。秋季(9—11月)平均氣溫為23.6 ℃,較常年偏低0.2 ℃,季內極端最高氣溫為36.0 ℃,極端最低氣溫為12.7 ℃。
3.2? ? 降水量
冬季降水量為36.7 mm,與常年相比偏少75.6%。春季降水量為574.0 mm,較常年偏多13.2%。夏季降水量為695.5 mm,較常年偏少19.5%。秋季降水量為195.2 mm,與常年同期相比偏少29.0%。
3.3? ? 日照時數
冬季日照時數為250.2 h,與常年同期相比偏少47.7 h。春季日照時數為413.0 h,較常年偏多119.2 h。夏季日照時數為494.8 h,較常年偏少77.0 h。秋季日照時數為466.3 h,較常年偏少91.1 h。
4? ? 主要氣候事件及其影響
4.1? ? 霜(冰)凍
1月26日至2月7日,博白縣出現了1次長達13 d的低溫陰冷天氣過程,其中1月29日至2月1日以及2月3日、6日共6 d的早晨最低氣溫均在5 ℃以下。2月6日出現了全年極端最低氣溫1.7 ℃,致使大部分鄉鎮都出現了霜(冰)凍。這次低溫及霜(冰)凍天氣過程對農業生產有明顯影響,茄子、馬鈴薯、紅薯、香蕉、火龍果和番石榴等作物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危害。調查發現,一些茄子受害比較嚴重,葉子已經枯萎,茄子也已受凍;一些紅薯和香蕉葉片已經變黃枯萎;馬鈴薯受凍害呈窩狀,未出現成片受害的情況,受害面積約占全縣馬鈴薯種植總面積的25%;番石榴受害比較嚴重,大部分樹葉都已經變黃干枯;火龍果也受到了輕度凍害;這次低溫天氣對魚類養殖的影響不大,原因是在低溫災害出現之前,大部分魚類都已經捕撈出售;全縣大部分的荔枝、龍眼都很少有冬梢出現。
12月28—31日受強冷空氣影響,氣溫持續下降,到12月31日最低氣溫降到3.7 ℃,沒有出現霜凍,但海拔600 m以上的山區局部出現了冰(雪)現象。這種適當的低溫,對荔枝和龍眼控制營養生長、促進花芽分化比較有利[1],但對熱帶魚類和家禽、家畜則產生明顯的不利影響。
4.2? ? 春旱
從3月下旬至4月中旬,降雨量只有30.5 mm,較常年同期偏少80%,尤其是3月27日至4月14日這段時間各鄉鎮降雨量只有正常年份的10%左右,而這個時期正是全縣早稻犁耙漚田和拋秧用水量最大的時期,由于雨水嚴重不足,導致部分鄉鎮早稻拋秧進度緩慢。
4.3? ? 寒露風
10月10—12日和10月15—19日,出現了2次日平均氣溫 ≤22 ℃連續3 d以上的寒露風天氣過程,極端最低氣溫為17.8 ℃(10月17日)。10月10—19日陰雨天氣伴著寒露風,日照時數只有3.2 h,各鄉鎮降雨量達13.1~82.3 mm。雖然在寒露風到來之前晚稻抽穗期已經結束,但這2次寒露風影響時間長、溫度低、日照嚴重不足,非常不利于晚稻的灌漿成熟,對晚稻千粒重及最后的產量都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2-3]。
4.4? ? 暴雨
5月8—10日,全縣普降暴雨到大暴雨,降雨量達200 mm以上有6個鄉鎮、降雨量100~199 mm有11個鄉鎮、降雨量50~99 mm有8個鄉鎮,測到最大降雨量出現在松旺鎮西茅坪村,為230.8 mm,小時最大雨強達94.2 mm(博白縣城5月10日11:00—12:00,打破建站以來5月最大降雨量記錄),南流江水位超過警戒線50 cm。據博白縣民政局5月18日通報,暴雨造成全縣有18個村莊被淹,216人被大水圍困,3人因災死亡,其中2人溺水死亡,1人因泥石流掩埋死亡。各鄉鎮均出現房屋倒損,水淹豬場或生豬被沖走,浸壞糧食,沖毀魚塘,農作物受災,沖毀橋梁、公路、灌溉水渠,水浸學校、沖倒圍墻、毀壞儀器設備圖書,大量車輛受損等災情。據核報統計:全縣有44 845人受災,需緊急轉移8 568人,需緊急生活救助3 406人,需過渡生活救助709人。直接經濟損失4 119.3萬元,其中農業損失1 067萬元、基礎設施損失753.4萬元、公益設施損失1 184.3萬元、家庭財產損失1 114.6萬元。
4.5? ? 臺風
2018年影響博白縣的臺風有4個,分別為第4號臺風“艾云尼”、7月24日北部灣熱帶低壓、第16號臺風“貝碧嘉”和第22號臺風“山竹”。臺風個數比常年偏多,影響時間集中在6月至9月中旬,初臺“艾云尼”影響時間較常年偏早24 d。除臺風“山竹”造成明顯影響外,其余均未造成災害。
9月12日“山竹”加強到超強臺風級(65 m/s,17級),9月16日17:00前后在廣東省江門市臺山沿海登陸,9月17日2:00左右“山竹”經過博白縣雙鳳鎮(北緯22.4°、東經109.9°),當時中心附近最大風速33 m/s(12級,臺風級)。9月16—18日,全縣普降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最大雨量出現在雙鳳鎮大田村147.8 mm,全縣普遍出現了8~9級大風,測到最大風速是9月16日22:36在博白縣城出現了29.9 m/s(11級)的偏北風。“山竹”造成全縣有37 571人受災,需緊急轉移26 130人,倒塌房屋26間,嚴重損壞房屋1間,一般損壞房屋3間,農作物受災面積49.65 hm2,直接經濟損失22.2萬元。
5? ? 氣候對農業影響評價
1月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略為偏高;降雨量明顯偏少;日照時數略為偏少。1月上旬陰雨天氣較多,氣溫也較高,1月中下旬則以晴好天氣為主,對冬季作物的生長發育比較有利,也利于成熟水果和蔬菜的采收上市。1月末受強冷空氣影響,出現了1次明顯的低溫天氣過程,極端最低氣溫達到了3.8 ℃。這種天氣對荔枝、龍眼的花芽分化比較有利,但1月末低溫對熱帶魚類和家禽、家畜造成了較大威脅。
2月氣溫和日照基本正常,降雨明顯偏少。1月26日至2月7日,出現連續13 d的低溫陰冷天氣過程,對農業生產影響比較明顯,茄子、馬鈴薯、紅薯、香蕉、火龍果和番石榴等作物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冷害。2月中下旬天氣對豆角、馬鈴薯、西紅柿、辣椒等冬季作物的生長較為有利;利于甘蔗砍運、春植甘蔗播種和備耕備種工作的開展;有利于早稻旱育秧的適時早播;也利于春玉米等旱地作物播種、出苗生長及香蕉、柑橘等成熟水果采收上市[4]。
3月光、溫條件非常好,沒有出現過連續3 d日平均氣溫≤12 ℃的低溫陰雨爛秧天氣,對于春耕春種工作的開展和作物的生長發育都比較有利,也非常有利于荔枝、龍眼等果樹的花穗抽生和發育。
4月光、溫條件較好,雖降雨明顯偏少造成部分鄉鎮的旱地作物出現了干旱現象,但月內多數時段對春玉米、春花生等旱地作物的播種、出苗及幼苗生長有利,也利于早稻移栽、返青和分蘗,對荔枝、龍眼、柑橘等果樹的開花、授粉和幼果生長也較為有利[5]。
5月光、溫、水均明顯偏高、偏多,對早稻的分蘗、幼穗分化,對花生、蔬菜等春種作物的生長發育比較有利,同時也有利于甘蔗的伸長和荔枝、龍眼的幼果生長。
6月的氣候特點是光、溫、水都基本正常,多午后陣雨天氣,沒有發生洪澇災害,對早稻的抽穗揚花和其他春種作物的生長發育均比較有利。
7月上旬雨水較少、氣溫較高,對早稻的灌漿成熟較為有利,但7月中下旬雨水較多、日照偏少,不太有利于早稻的收曬、甘蔗生長以及龍眼果實的成熟,高溫高濕環境也利于作物及果樹病蟲害的發生和蔓延,而且雨日偏多不利于病蟲害防控[6]。
8月氣候基本正常,沒有出現明顯的洪澇災害,對晚稻的拋秧、返青和分蘗都比較有利。
9月光、溫、水基本正常,對晚稻的幼穗分化及孕穗、抽穗都比較有利,也非常有利于荔枝、龍眼的秋梢抽生和成熟。不利的是9月16—17日受臺風“山竹”的影響,全縣出現了1次明顯的風災,甘蔗和香蕉等高桿作物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災情,其中受災最嚴重的是香蕉,部分果園出現了成片的倒伏或折斷現象。
10月10—12日和10月15—19日,出現了2次日平均氣溫≤22 ℃連續3 d以上的濕冷型寒露風天氣過程,非常不利于晚稻的灌漿成熟,但10月下旬日照充足,有利于晚稻成熟收獲以及柑橘、香蕉、火龍果等生長成熟。
11月溫度較高,以晴好天氣為主,對晚稻的成熟、收曬極為有利,也利于果樹、蔬菜的種植管理及水果的采收上市。11月中旬后期降雨增加了土壤墑情,為冬種作物播種和生長創造了有利條件。
12月天氣大部分時間有利于冬季作物生長。12月末受強冷空氣影響氣溫下降,對荔枝、龍眼控制營養生長促進花芽分化比較有利,但對熱帶魚類和家禽、家畜產生明顯的負面影響。
綜合2018年各月氣候條件分析,本年度的氣候條件對水稻、甘蔗等作物和荔枝、龍眼等水果的生長比較有利,糧食和水果等都獲得了大豐收。2018年總體上屬于偏好的農業氣候年景。
6? ? 氣候對人體健康影響評價
人類通過自己的感覺器官,尤其是皮膚與外界環境接觸時在身體上或精神上獲得的感受來評判氣候的好壞。人類機體對外界天氣環境的主觀感覺一般不同于大氣探測儀器測到的各種氣象要素結果,體感溫度有時與實際氣溫相差很大。人體舒適度是從氣象角度評價人體對外界氣象環境感受舒適與否及其程度的指標。氣候條件對人體健康的利弊影響,可以采用舒適日數的多少來評價。
人體舒適度評價指標的計算使用廣西氣候中心提供的公式:
其中:DI為舒適度指數,T為日平均氣溫(℃),V為日平均風速(m/s),RH為日平均相對濕度(%)。
對人體舒適度劃分為6個等級,見表1。
逐日計算人體舒適度,結果顯示,2018年博白縣舒適日數為249 d,熱、不舒適有67 d,涼、不舒適有37 d,冷、很不舒適有12 d。與常年相比,舒適日數偏多6 d,熱、不舒適日數偏少4 d,涼、不舒適日數偏少5 d,冷、很不舒適日數偏多3 d。總而言之,本年度氣候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屬偏好年景。
7? ? 結語
2018年主要氣候要素均與常年相差不大,除了5月10日大暴雨造成人員傷亡外,其他霜(冰)凍、干旱、寒露風、暴雨和臺風等災害性天氣對全縣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群眾的生活都未造成明顯的危害,糧食和水果等都獲得了大豐收,2018年度總體上屬于偏好的氣候年景。
8? ? 參考文獻
[1] 郭建平.氣候變化對中國農業生產的影響研究進展[J].應用氣象學報,2015(1):1-11.
[2] 秦大河.氣候變化科學與人類可持續發展[J].地理科學進展,2014(7):874-883.
[3] 汪啟瓊.2017年兩當縣氣候影響評價[J].現代農業科技,2019(8):39-40.
[4] 劉麗.2014年隴南市氣候分析及影響評價[J].現代農業科技,2015(23):232-233.
[5] 陳劍雄,李佳.2014年度氣候特征及其影響分析[J].安徽農業科學,2015(11):183-185.
[6] 蘇恒,吳益平.博白縣近50年氣候變化特征分析[J].氣象研究與應用,2008,29(3):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