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紅玉 唐輝 劉建波 王永紅
摘要? ? 近年來果桑采摘產業越來越受到游客青睞,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但被可觀的經濟效益吸引建立起來的果桑園品質卻不盡如人意。本文以游客旅游體驗為出發點,從果桑園栽培管理、園區功能區規劃、應用相關農藝措施、培養管理人才等方面論述了休閑采摘果桑園的規劃管理措施,以期為果桑采摘產業提供多元化、更有持久生命力的發展思路。
關鍵詞? ? 休閑采摘果桑園;規劃管理;措施
中圖分類號? ? S88? ? ? ? 文獻標識碼? ?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17-0227-0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栽桑養蠶是中國傳統特色農業產業,傳統桑園管理粗放,其目的只有一個,即提供養蠶所需桑葉,栽種的桑樹品種大部分為葉用桑,這種單一發展模式曾一度為促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作出過積極貢獻。隨著經濟發展,這種單一發展模式所帶來的經濟效益越來越低,果葉兩用的桑樹品種逐漸被市場接納,果葉兩用桑既能保證養蠶所需桑葉,又能通過出售或加工桑果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大批的果桑園應運而生。它們有的是在傳統果桑園的葉用桑基礎上嫁接形成,導致栽植密度過密,不利于果桑生長結實;有的在選擇果桑品種時沒有考慮周全,產出的桑果不能滿足市場需求;有的管理方式粗放不科學,導致病蟲害嚴重,桑果產量低等。諸如此類的問題讓果桑園發展一直停滯不前。
隨著休閑農業的快速發展,果桑采摘產業逐漸被市場認可,為了改善目前果桑園發展現狀,提高果桑園品質,使其適應休閑農業發展步伐,為果桑采摘產業帶來豐厚的利益回報,云南省農業科學院蠶桑蜜蜂研究所自2012年起,在蒙自市草壩鎮的蠶桑科技示范園內建立各種果桑品種對比區,探索適宜休閑旅游的果桑栽種方式,并完善園區相關配套設施,逐漸將蠶桑科技示范園打造成一個集果桑采摘產業示范和科普教育為一體的試驗示范基地。
傳統果桑園管理只專注于如何提高桑葉和桑葚的品質和產量且管理形式粗放,對于園區內果桑品種的種植比例、栽種形式以及園區整體的美觀性、協調性規劃不足,對于澆水、施肥、除蟲害等方式的科學性掌握程度偏低。整個管理方式無法適應果桑采摘產業發展需求,要從休閑農業旅游中脫穎而出,果桑園管理必須要跟隨產業發展發生轉變,果桑園建設應從游客的旅游體驗出發,在保證果桑質量和產量的同時,兼顧果桑園整體結構的合理規劃、園區環境美化,要注重園區的可持續循環發展,開發綜合立體農業,主打綠色健康,同時注重蠶桑文化傳播,注重蠶桑科技的展示與應用,避免單一發展模式給游客造成審美疲勞。現將園區7年建設摸索出的經驗技術總結如下,以供參考。
1? ? 桑園栽培管理
1.1? ?園址選擇
園址選擇應該遵循以下幾點原則:一是不宜過偏。園區建設不僅需要選擇適合栽種果桑的優質土壤,還要注意避免地址選在太過偏僻的地方,地方偏僻、交通不便會影響客流,也不利于桑果的對外輸出,選擇在交通便利、位置坐標明顯的城郊為宜。二是周圍無嚴重污染源。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注重品質,對水果不僅要求營養豐富,更注重水果的綠色無污染。周圍無嚴重污染源的果桑園能讓游客盡情享受優美的環境和品嘗美味的果桑,讓園區能夠向綠色可持續健康發展。三是地塊需成規模。園區建設需要有一定規模,面積太小或者太零散不能夠全面展示果桑品種,也不便于進一步投入各種配套設施建設,自然也就無法達到可觀的客流量。
1.2? ? 果桑品種選擇及搭配
應從果桑的產量、外觀、食用效果以及品種的稀缺性、可觀賞性、成熟時間等多方面來綜合考慮需要種植的品種和種植的比例,同時要根據當地氣候、消費群體偏好等因素因地制宜選擇果桑品種。根據草壩鎮蠶桑科技示范園內果桑品種多年的生長結實表現,推薦以下4個表現較好的品種:一是云桑2號。云南省農業科學院蠶桑蜜蜂研究所于1972年育成的果葉兼用型桑樹品種,具有發芽早、品質好、產量高的優勢,適宜在云南、四川等地大面積推廣應用[1]。該品種葉質柔軟,果實呈紫黑色,果形好且大,味甜多汁,深受市場歡迎。二是廣東無核大10。廣東省蠶桑研究所選育的三倍體果葉兼用的優良桑樹新品種,具有早結豐產、適應性強、成熟期早、品質優良、栽培管理簡單等特點,是適合生態經濟觀光采摘園種植的最佳果桑品種之一[2]。該品種果葉產量高,葉大質優,果實酸甜無籽,口感細膩,在南方被普遍引種。三是韓國大白珍珠。該品種引自韓國,該品種具有適應性強、產量高、抗寒、抗旱、抗病等優點,在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有引種,其葉片偏小,果實呈乳白色,成熟透的會泛淡紫色,果實純甜無酸味,含糖量高,由于國內大部分栽種的品種桑果都是紫黑色,白色桑果也是深受市場歡迎。四是臺灣長果桑。該品種是我國臺灣育成的一種耐熱抗凍且對栽培管理要求不高的高產果桑品種。該品種成熟早,掛果率高,果實細長呈條狀,成熟后顏色由紅變成紫黑色,香甜無籽,在我國大部分地區均可種植。
上述4個品種是建立果桑采摘園區的首選優質品種,各有其優缺點。云桑2號、廣東無核大10葉子果實表現俱佳,2個品種果實甜度、硬度有所區別,可根據當地氣候、當地市場需求、果實是否鮮食或加工出售等因素來考慮種植面積,建議這2個品種可大面積種植。韓國大白珍珠和臺灣長果桑因為顏色和果形的獨特具有特殊觀賞價值,臺灣長果桑成熟早易落果,韓國大白珍珠產量較云桑2號、廣東無核大10產量偏低且葉子偏小,蠶不喜食,這2個品種可根據實際情況搭配種植。對于果桑品種的選擇不宜太單一,要有多樣化的品種展示,對綜合表現優良的品種大規模種植,早熟、晚熟品種應該搭配種植,延長采摘時間。
1.3? ? 果桑種植與整形
休閑采摘果桑園的果桑種植宜稀植,一般根據果桑品種、樹形養成的不同定植株行距可選擇2 m×1 m、2.5 m×1.0 m、3.3 m×1.0 m,一般種植密度3 000~4 950株/hm2。樹形養成宜采用中高干樹形,第1年春季在苗木70 cm高處修剪定主干,第2年春季在苗木1.1 m高處修剪定一級支干,2年養成目的樹形。
1.4? ? 水肥管理
果桑在春季萌芽期、幼果期、果實膨大期及夏伐后的萌芽期要有足夠的水分,防止出現干旱,但花期要注意適當控水,以防桑椹菌核病的發生[3]。要根據果桑品種、果樹生長階段及土壤肥力進行科學施肥,為了保證果桑綠色無害,應禁止使用有毒有害的垃圾肥料,搭配使用有機肥、微生物肥和經過處理的人畜禽肥。施肥時氮、磷、鉀肥應搭配使用,根據果樹不同生長階段調整施用比例。
1.5? ? 病蟲害防治
果桑園的病蟲害防治應以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相結合,本著綠色環保降低毒害的原則,優先選擇物理防治、生物技術防治、天敵防治,化學防治要采用毒性小、藥物殘留少的化學農藥,并且控制好農藥的使用時期、使用量及使用頻率。針對不同果桑品種應該掌握病蟲害發生規律,并提前做好預防措施,比如廣東無核大10要注意防治菌核病,該病重在防,發病傳染迅速,一旦發現要迅速采取應對措施,但長果桑卻屬于抗菌核病品種。
2? ? 園區功能區規劃
建立休閑采摘果桑園要科學合理規劃園區,根據園區發展實際情況選擇性建立采摘體驗區、觀光區、休閑娛樂餐飲區、蠶桑知識宣傳區、停車場等多個功能區域。
采摘體驗區可大面積種植云桑2號、廣東無核大10等果葉表現俱佳的果桑品種,搭配種植韓國大白珍珠、臺灣長果桑等果色果形奇異的果桑品種。對于其他用于展示的果桑品種,可以單獨建立一塊品種展示區少量種植,并對每個品種單獨立牌介紹說明。除了盡可能讓品種多樣化展示,采摘體驗區的道路溝渠、果桑栽植密度、果樹樹形養成都要考慮到游客的旅游體驗,道路要平整易行,四通八達;果桑栽植不宜過密,要方便游客行走;果樹高度要適宜游客采摘,不宜讓游客過多彎腰或者抬手都摘不到。
觀光區主要用于展示蠶桑產業的多元化開發利用,在觀光區可以向游客展示如何采桑養蠶,如何制作絲綿被,桑園如何套種套養,如何利用桑枝種植食用菌,如何加工飼料桑、藥桑、制作桑葉茶,如何制作桑果酒、桑果汁,如何利用蠶繭制作各種手工藝品等。同時可以將相關的蠶桑科技成果及產品在該區域展示,展示的方式可以多種多樣,最好能讓游客親自動手體驗,增加趣味性和帶入感。
休閑娛樂餐飲區主要供游客休息、娛樂、用餐,園區內要秉承可持續發展、打造綜合立體農業的理念,采用桑園套養烏雞、過剩桑果喂魚的方式開發休閑垂釣娛樂項目。游客可以購買親自捕抓到的雞和釣到的魚作為食材,在餐飲區加工成熟食,體驗生態農家樂。
蠶桑知識科普區主要向游客科普蠶桑歷史文明、蠶桑領域相關知識、蠶桑科技成果等內容,科普的方式也可以根據聽眾群體采取不同的講解形式,借助多媒體或者各種模型、小試驗來達到科普的目的。
3? ? 相關農藝措施應用
就栽培果桑而言,相關農藝措施的應用往往是行之有效的,但要根據果桑園建設的實際情況來合理選擇。比如利用大棚栽培果桑可以減少冰雹、暴雨等自然災害帶來的損失,還可以調節光照和積溫,提前果桑采摘時間,給游客提供避雨地點。地布覆蓋栽培技術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抑制桑椹菌核病的發病率,同時還能抑制雜草生長,升溫保溫促使桑椹早熟,搶占果桑市場,提升經濟效益[4]。
4? ? 管理人才培養
管理園區的人才培養應從業務技能和綜合素質2個方面來進行,其中提高綜合素質又需要著重提升服務素質。園區內功能分區多,每個分區的工作人員都需要具備專業的業務技能。隨著園區的發展,勢必會引進一些新的農業技術,比如如何駕駛無人機噴藥,如何駕駛新引進的各種農作機械,這都需要對相關工作人員進行詳細的技術培訓,使其熟練掌握這些技術。同時,園區工作人員也是面向游客最直接的窗口,沒有過硬的綜合素質難免會與游客產生矛盾。因此,管理好整個園區歸根到底還是人才的培養,園區要為人才的培養提供多種渠道,比如組織理論培訓、考察經營效果好的果桑園、設立獎勵機制等。
5? ? 參考文獻
[1] 冉瑞法,廖鵬飛.果葉兼用品種云桑2號性狀與技術措施[J].四川蠶業,2011(4):34-35.
[2] 鄭敏,陳文勝,張汝良.觀光采摘園中果桑高產栽培技術[J].福建農業科技,2016(11):58-60.
[3] 李坤峰,駱衛東,丁玲,等.果桑栽培技術與設施栽培應用展望[J].中國蠶業,2016(1):11-15.
[4] 鄧真華,杜賢明,彭曉紅,等.果桑地布覆蓋栽培試驗效果研究[J].中國蠶業,2017(4):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