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長春等
從貿易摩擦、產能、庫存、盈利等角度分析,制造業投資年內企穩無望,2020年企穩要靠貿易摩擦緩和、加大技改投資和進一步降息。
從投資增速來看,貿易戰對于制造業的影響從今年開始顯現,對中游制造業尤甚。我們以年為維度,計算投資增速的變化,可以看出上中下游制造業投資增速的變化是存在節奏的差異:
1)2016年,下游消費品制造業和下游制造業的投資增速下滑較快;
2)2017年,下游制造業出現了小幅增長,主要是去產能后設備更新升級;
3)2018年,中游制造業出現了小幅增長,主要是去產能后設備更新升級;
4)2019年前兩個季度,下游制造業、下游消費品制造業、中游制造業的投資增速均出現了下降,其中中游制造業整體下行的速度最快,正對應了2018年生效的500億美元以及2000億美元名單。
后續3000億元關稅加征對制造業將帶來更大的影響。從美方的關稅名單來看,2018年生效的500億美元以及2000億美元名單主要是指向了中游制造業產品,這與2019年前8個月中游制造業的投資增速持續下滑是相對應的。從3000億元清單來看,主要是增加了包括食品、紡織服裝等下游消費品,假如貿易摩擦無法解決,3000億元關稅持續加征,中游制造業和下游制造業投資將長期受到壓制。
而且,我們無法期待3000億清單產品大規模進行轉口貿易。因此,長期來看,我們很難通過轉口貿易解決中美貿易摩擦的問題,3000億元加征對制造業投資帶來的影響可能比之前更為糟糕。
當前工業品庫存位于庫存周期的下行階段,預計要調整到2020年初。從工業品庫存累計增速來看,在2017年中期達到相對高點之后保持了一年半的穩定,并且從2019年初開始出現下行趨勢。按照過往的趨勢,庫存增速向下調整一般以一年半左右為周期(2014-09至2016-06的21個月,以及2012-02至2013-08的18個月),從2018年8月開始的本次去庫存預計要持續調整到2020年初。
近年來產能利用率主要受政策波動影響。2014年中央經濟工作要求“全面化解產能過剩”,2015年4月政治局會議要求“穩步化解過剩產能”。2015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中央正式提出了“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去產能任務貫穿2016年至2017年。在這一過程中,工業產能利用率持續上升,并在2017年達到相對高點,之后持續維持在這一水平。2018年下半年,制造業投資出現回升,但是并沒有拖累產能利用率,也可以表明2018年下半年的制造業投資主要是高產能利用率的設備升級等,尤其集中于中游制造業。
2019年開始新增產能下降,從微觀指標也可以得到驗證。按照證監會的分類(CSRC制造業),我們選取了909個從2014年在建工程有連續(大于零)數據的制造業公司。從在建工程增速來看,制造業上市公司在建工程增速從2015年至2016年持續下行,對應了制造業去產能的過程;從2017年Q1開始持續上升,對應的是企業技改、設備升級的過程;但增速從2019年一季度開始回落,與整體制造業增速回落相對應。
盈利基本領先制造業投資一年水平。盈利是決定企業擴張的核心指標,需求與供給共同作用在盈利水平上,并影響到企業擴張的動力。從數據趨勢來看,工業企業利潤基本領先制造業投資一年的水平。每次盈利增速快速下行,會在零附近調整二到三個季度(2012年2月至9月,2015年2月至12月),在這期間內制造業投資持續低迷。但是在兩次盈利增速回正之后,制造業投資表現卻不同,2013年盈利轉正之后制造業投資持續下降,而2016年盈利轉正之后制造業投資企穩之后上行。兩次出現差異的主要原因在于2016年的主動去產能之后,企業進行了一定的技改、設備升級等投資,支撐了制造業投資增速。
2019年工業企業盈利進入負增長區間,對應2020年制造業投資增速持續下行。2019年開始,工業企業盈利增速再次進入負增長,一是因為利潤率小幅下滑,二是因為營收增速快速下滑。按照利潤領先于制造業一年的趨勢來看,2019年以來的盈利增速轉負還未反映到目前的制造業投資中,更多的會影響2020年的制造業投資增速。
針對性提振制造業,我們需要從供給和需求多方面同時發力。
緩和中美貿易摩擦。在轉口貿易趨勢不斷下行背景下,如果任由高關稅長期化,中方將不得不面對與美國軟脫鉤,對美出口逐漸被他國替代的局面。如果中方可以和美方達成一份臨時協議,不僅可以讓我們的出口企業喘口氣,也可減緩其他國家替代出口增長的勢頭。
繼續加大技改投資力度。習總書記提到我們要靠創新驅動來實現轉型升級,通過技術創新、產業創新,在產業鏈上不斷由中低端邁向中高端。2018年技改投資對制造業投資提振較大,產能利用率也沒有隨著投資的快速上升而下滑。因此,一方面政府可以重新加大對技改投資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可以利用政府采購、產業基金等方式鼓勵扶持產業鏈不斷升級。
降息迫在眉睫:財政政策方面,因為近年財政通過減稅降費等舉措,為制造業企業減負力度較大,因此后續空間有限。后續,我們預期在通脹相對穩定條件下,當局更多從貨幣政策角度發力。全球已經開始重新進入低利率環境,我國在長期去杠桿的背景下,更需要降低利率水平。一方面通過降息提振總需求,降低較高居民杠桿對消費的壓制;另一方面通過降息可以降低政府和企業融資成本,提高政府基建投資能力,提高企業投資需求和產品競爭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