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語文
今年以來,30多家央行采取了降息來對沖經濟下行風險,全球經濟下行趨勢較明確。但過去幾輪經濟周期的規律表明,負利率政策很難改變目前全球經濟的下行趨勢。
相比之下,中國的政策空間更大,采取的政策也有更強的前瞻性和針對性。過去幾年中國一直開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供給端的過剩產能的解決提供了更為徹底有效的解決方案。同時,中國目前宏觀杠桿率仍在持續上升,與經濟下行中寬松的政策對沖構成矛盾,換言之,在貨幣傳導機制不暢的情況下,進一步放松貨幣政策并不能有效解決經濟下行風險,反而可能刺激資金更多追漲資產泡沫,引發債務危機。
由于中國目前仍處于緊縮性去杠桿過程中,具備了緊縮性去杠桿的幾個特征:第一,債務主要以本幣債務為主,外債很少;第二,宏觀杠桿率到了250%以上,突破了通脹型去杠桿的宏觀杠桿率180%的極值;第三,利率政策不是化解債務風險的首要選項,寧可推動具備債務重組和市場化的債務違約,也不需要采取債務貨幣化的手段,畢竟多數債務都屬于企業負債。
正如央行行長易綱所言,中國是一個大型的經濟體,我們貨幣政策主要是服務國內經濟,所以決定貨幣政策也主要是“以我為主”,在轉型升級中我們遇到一些結構性的問題,主要是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來解決。我們認為中國的貨幣政策應當保持定力,堅持穩健的取向。

圖:中國宏觀杠桿率較高,政府杠桿率仍有上升空間
從易行長的發言可以看出來,寬松不是中國貨幣政策的主基調!加大結構調整力度,發揮貨幣傳導機制才是重點。
可以預計的是,未來一段時間,在貨幣政策不搞“大水漫灌”的同時,資產價格短期仍處于收縮期,中國經濟在適當壓縮泡沫的過程中,加快經濟轉型是最好的選擇。進一步而言,在中國經濟逐步轉型升級的過程中,隨著金融市場的逐步開放,人民幣升值的趨勢或會強化。即,保持貨幣政策穩健性,有利于穩定人民幣匯率,便于吸引外資流入。而外資的凈流入,也會進一步強化人民幣匯率的穩健上行,進一步推動資本市場的發展。
對股市而言,由于面臨穩杠桿的影響,短期進一步擴大泡沫的可能性并不大,除非經濟下行壓力緩解,否則,整體A股仍將以構筑底部為主。但從未來3年甚至更長的角度來看,按照易綱行長話來說,由于中國采取的是正常的貨幣政策,經濟的亮點也會明顯強于其他經濟體,隨著經濟結構調整和去杠桿的順利推進,企業業績層面將會逐步改善,屆時,股市將會迎來一波業績驅動的新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