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早晨,秋風微涼,天微微亮,在大秦鋼軌線一焊縫接頭處,活躍著12名來自太原鐵路局侯北檢修車間為鋼軌探傷的“女醫生”。她們身著清一色橘黃工裝、黃白相間的膠鞋,俯身在一道道鋼軌中,手拿刷子,沾著耦合劑,在鋼軌表面一層一層刷拭,把焊縫探傷儀的探頭放在軌道上“聽診”,并時時注視著屏幕上閃現出的波形……114.88公里站線、274組道岔,六七公里日程,12名女將專注每一寸鋼軌、每一個螺孔、每一個接頭,“診斷”以毫米計的缺陷,用女性的細致入微呵護著大秦線鐵路的運輸安全。
“我們具體負責的是大秦線柳村南站至秦皇島東站的軌道,主要工作就是使用探傷專用儀器和設備對軌道在役部件、新制部件進行無損檢測,以保證行車質量安全。”職工原昭華對《科學導報》記者說道。露天作業不容易,風吹日曬、刮風下雨都要承受,而對于這些女“B超師”來說,最怕的是夏天和冬季晚上作業。“區域坡度大、污染重,鋼軌側磨嚴重、探傷難度大。夏天,尤其是接近中午的時段,鋼軌溫度有時會達到近50℃。作業時剛一靠近,灼燒的火辣感就撲面而來,以前組里有幾個姑娘頂不住,還中暑過。”原昭華說道。
值得一提的是,女子探傷班絕大多數職工都是女兵出身。相似的經歷,讓她們成為親密無間的好姐妹、合作無憂的好搭檔。“我們這里的12名女職工大多是大同人,工作地點分散且流動性強,大多地方遠離家鄉700多公里。僅2018年一年,組內職工就主動放棄休假192天(次)。”被稱為“燕姐”的石曉燕說道。一年365天,她們在一起的時間甚至超過了家人,把工區視為“家庭”,把落標視為“家規”,總結出了“一手精、一口熟、一摸準、一考通”的專業技能,成為鋼軌探傷的行家里手。對于是否喜歡“女漢子”這個稱呼,她們笑著說:當兵的時候已經習慣了。而對于這種身份,石曉燕也有自己的解讀:“以前是保家衛國,現在是保障大秦鐵路安全暢通,都是在保護,只是崗位不同。”
1994年出生的王婷,2014年入路工作。不善言辭的她卻有著同齡女孩少有的執著,“女子探傷班的特點就是上道認認真真,下道嘻嘻哈哈。工作累是肯定的,但師傅們能做到的,我也一定能做到!”王婷說道。
多年前剛來到工區時,姑娘們都還是單身。現如今,她們個個成了“辣媽”,話題中也多了自己的愛人和孩子。“家庭是一個女人的核心,一個女人的核心也在家庭。”工長謝小偉說道。但對她們來說,第一身份永遠是鐵路人,是探傷工。“掉過淚、想過家,也有過調離的機會,但最終沒有走,說不上是為什么,也許僅僅是因為對朝夕相處的姐妹的不舍和難以割舍的探傷情。”說起這些,生了一對雙胞胎的王永華不禁眼眶濕潤。
大秦女工多奇志,不愛紅裝愛“探傷”。12年來,12朵金花用零漏檢、零誤判、零違章、零事故的驕人業績,護衛了大秦重載鐵路的安全通暢,詮釋著新時代鐵路女職工“巾幗不讓須眉”的精神風貌。“全國五一巾幗獎狀”“全國五一巾幗標兵崗”“全國工人先鋒號”“全路先進基層黨組織”,累累榮譽滿載她們辛苦的日日夜夜。她們把最美的青春獻給了鋼軌,天使般守護著大秦重載鐵路的線路安全,成為千里大秦線一道靚麗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