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金蘭

紫砂壺這一載體適宜于表現中國詩、書、畫的意境,清代西泠八家之一的陳曼生在宜興的鄰縣溧陽當縣令時,被宜興紫砂壺的不凡魅力所吸引,親自參與了紫砂壺的設計與創作。陳曼生詩、書、畫、印藝術修養全面,對古金石、古文物有深入的研究,他取諸自然現象、生物形態、實用器物、古器文玩等,精心設計了“曼生十八式”壺型。他與制陶名家楊彭年兄妹及邵二泉等人合作,制成了至精至美的曼生壺。曼生壺融造型、文學、繪畫、書法、篆刻于一壺,壺腹上鐫刻有山水、花鳥等,使素靜雅潔的紫砂壺平添了幾分詩情畫意,形成了文人壺的獨特風格,對后世陶刻藝術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云帆壺”(見圖1)的設計創作,傳承了陳曼生文人陶刻的技法,它以表達中國詩書畫的意境為創作內容。所刻內容一為書法,二為繪畫。書法選刻的是唐代詩仙李白《行路難》的后半部分?!缎新冯y》的全詩是這樣的:“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寒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行路難,行路難,多岐途,今安生?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此詩的最后兩句尤為精彩,成為了膾炙人口的千古名句。全詩表達了詩人處于金樽美酒佳肴的生活環境而并不滿足,出門走天下時又遇到“渡黃河,冰寒川;登太行,雪滿山”的艱難險阻,道出了“行路難”的主題。但全詩至最后兩句,作者的情緒出現重大的轉折,詩興也在此出現了高潮,那就是詩人的心中所想,滿腔豪情:“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只要能揚起理想的風帆,總有那乘風破浪,抵達彼岸,實現自己偉大抱負的那一天,這是多么催人奮進的詩句。這千古名句不知激勵了多少人,從中可以明白人生中的很多道理,使人豁然開朗,明白了對待困難的正確態度。所以,在壺上陶刻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賞詩明理的設計理念。
在藝術的創作中,有一定難度的技法容易得到觀者的青睞。根據壺面的大小,計算一下要刻的字數、字的大小,我決定從“閑來垂釣碧溪上”刻起,加最后的落款共47字。字體采用篆書,以其字的古樸而顯示出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陶刻書法有陰刻和陽刻兩種,陰刻是把書法字形的筆畫刻去;陽刻是保留書法的字體,把字的底子刻去。相對而言,陽刻難于陰刻,花費的時間也較多。為了達到畫面醒目美觀的效果我選用了陽刻,去底子要注意下刀的穩準,不能把字的筆畫刻損,鏟底時還采用了特制的平刀,使底子的深淺一致,產生美觀、明快的肌理效果。
壺的另一面刻了一幅“云帆圖”,人不論是學習、從藝還是創業,都必須利用身邊各種各樣的有利條件,它能幫助你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優勢,使學業、藝術有所成就,事業能興旺發達。李白的詩“忽復乘舟夢日邊”是詩人的一種寄托與抱負,實現這一寄托與抱負的手段是“乘舟”,而使“舟”能快速行駛的是“風帆”,所以這一句與最后一句“直掛云帆濟滄?!笔窍嗷ズ魬?,是對實現理想與抱負的一種向往。鐫刻“云帆圖”時,作者的心境與李白的詩境達到了高度的統一,刻也得心應手。
藝術創作常有一種“觸類旁通”的境地,在欣賞另一種藝術時,你往往能把它同自己的陶刻藝術聯系起來,把它們相通的地方用自己的藝術形式表達出來?!霸品珗D”的陽刻技法就借鑒了清代宮廷器“宜興窯御題詩烹茶圖壺”的泥繪技法。“烹茶圖壺”是用同色的泥,以特制的工具,根據畫面的需要,以泥代“墨”繪在壺上。其工藝十分精細、精致,繪制的內容有樹石、房舍、人物,泥繪細膩精準,人物形象生動傳神?!霸品珘亍钡奶湛碳挤ㄕ梅雌涞蓝兄?,前者堆貼的部分是后者不動刀而保留的部分,前者空白的部分正是后者用刀“清底”的部分。而兩者具有“異曲同工”的藝術效果,都是線與面、凹與凸之間的有機組合。
“風帆圖”有裝飾畫的顯著特征,畫面簡潔明快,下方是凸起的水紋,中間偏向壺把之處刻了一艘帆船,風帆鼓起,顯示出船的輕快,上方是云紋,靠壺嘴一方的云層下面,一輪紅日噴薄而出。畫境是詩境的補充與解讀,一詩一畫表達了“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钡闹黝}。
藝術大師羅丹語:“所謂大師,就是這樣的人,他們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別人見過的東西,在別人司空見慣的東西上發現出美來?!薄帮L帆”的創作是把“別人見過的東西”找出它們的內在聯系,把古代的經典詩詞與歷史悠久的書法藝術結合起來,把傳統的經典泥繪與當代陶刻結合起來,創造出具有新時代風格的陶刻作品,使紫砂文化進一步發揚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