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春福

在我國,茶文化歷史悠久,很多文人雅士和高僧大德都留下了膾炙人口的飲茶詩句,使茶文化的因子匯入中華文化的血液中流淌不息。紫砂壺也是人們品茗時不可或缺的茶具之一,以其頗具文人氣質的特質而受到上至宮廷,下至百姓的喜愛與追捧。中國的文化是博大精深的,正是因為這種博大精深,才給我們的紫砂陶刻創作提供了很多用之不竭的創作元素,對于當代紫砂藝人來說,應該不斷提升自己的審美品位,不斷和古代優秀傳統文化做以對接,使這些元素充分為我們所用,創作出無愧于時代的作品。
在大多數中國人心目中,文人雅士的生活是令人羨慕的,我國歷史上很多大文人都自由灑脫,感悟到宇宙人生的大道,超脫于生活,活出了人生的真境界。諸如大文豪蘇東坡,他提出了人生的十六件賞心樂事,當中就有“晨興半炷茗香”、“客至汲泉烹茶”,以香安神清心,以茶待友論道,是多么美妙的生活享受。其實生活當中的美是需要用心體會的,藝術家的作品所表達的應該是作者的生活和生命的狀態,或者是藝術家所向往的一種狀態。這把“涌泉壺”(見圖1)的創作恰恰也是想表達自己心中的理想生活狀態,故而鐫刻了古人的一聯詩:“溫火試香刪舊譜,汲泉煮茶續遺經。”
這兩句詩出自元代詩人陶宗儀《樂靜草堂為衛叔靜賦》,原句為“溫火試香刪舊譜,汲泉煮茗續遺經。”我把茗字改成了茶字,個人感覺茗字太過文氣,不如茶字來的實在。紫砂壺的刻繪內容其實是非常重要的,對于這把“涌泉壺”來講,壺名“涌泉”,壺身上刻“汲泉”,這個句子刻在壺上應該還算是十分貼切的。陶宗儀為元末明初人,“于學問無所不窺”,他所著的《南村輟耕錄》記錄了宋元時期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各個方面的史料,不僅有掌故、典章、文物,還論到小說、戲劇、書畫和有關詩詞等方面的問題,史料價值和學術價值都很高。此句在詩中是頸聯位置,在格律詩中頸聯要求平仄、對仗工整,這一聯詩無疑是做得非常好的,詞性意境都嚴謹工整,在整體中有生動的生活寫照。這里的“續遺經”,應該是指陸羽的茶經,有可能是在把殘本的茶經補全,或者是把自己的感悟寫下來續寫茶經,更應該理解為是以實際的品茗活動接續茶經的文旨精神。我們紫砂從業者似乎都要成長為優秀的懂茶的人,才能夠做出好的茶道具。而對于茶文化的深入領悟,又能從根本上激發我們的紫砂藝術創作靈感。或許,當紫砂愛好者用這把壺泡茶的時候,看到這聯詩句,也一樣會穿越到古人的空間當中,真正體會到古代文人雅士的悠閑高逸的心境。
除了內容,章法布局也是尤為重要的。這件作品以書法橫幅的形式來經營布局,橫向取勢,使壺的“把”和“流”達到一種氣息的貫通,以雙刀書刻,同時壺身飾金片,有點宣紙灑金的意味,更顯華貴。文字及書法皆具古意,壺友藏家應該可以在品茗時感受到優雅的享受。中國的很多藝術都是極為講究留白的,藝術上的留白往往是留給讀者更多的想象空間。所謂“壺以字貴、字以壺傳”,不但是指通過書畫藝術的刀筆融合給紫砂壺增添藝術魅力,更重要的應該是豐富了作品的意旨,有了文字內容的引領,觀賞者的思緒會隨著文字的多重指向而展開思想的翅膀。在今后的創作中,我將繼續秉承融匯中國古代優秀文化元素結合到紫砂創作中的理念,發思古之幽情,譜時代之心音。這是因為正是手中這把“涌泉壺”,可以讓我們的心靈穿越古今,在茶的浸潤中,在藝術的世界里自由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