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杰 李星杰 梁馨文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臨床護理路徑在缺血性腦卒中康復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我院2018年2月-2019年8月所收治的124例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將患者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給予兩組患者不同的護理方式后,將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進行對比。結果觀察組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為96.8%,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85.5%。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臨床護理路徑在缺血性腦卒中康復護理中的應用效果顯著,值得大力推廣應用。。
【關鍵詞】臨床護理路徑;缺血性腦卒中;康復護理
缺血性腦卒中主要是由于腦供血動脈狹窄或閉塞造成腦內供血不足,從而導致腦組織壞死[1]。臨床表現主要為頭疼頭暈、雙眼黑朦、肢體麻木、感覺障礙等癥狀,嚴重時易出現偏癱、失語、意識障礙等,病情進一步發展到晚期可導致肺部感染、下肢靜脈血栓等并發癥發生,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發病因素有很多,如不良的生活習慣、血管性危險或其他疾病因素等,具有起病快,病情急且病死率極高等特點[2]。雖然現在的醫療水平手術可以治療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但是后期的康復護理對于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亦起到關鍵作用,因此,我院展開了臨床護理路徑在缺血性腦卒中康復護理中應用效果的相關研究與分析,具體論述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2018年2月-2019年8月所收治的124例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將患者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且每組例數均為62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27例,平均年齡為(50.5±2.1)歲,觀察組患者中,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25例,平均年齡為(53.5±2.5)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臨床資料上無明顯差異,不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措施,包括監測患者生命體征變化、病房內清潔衛生以及定期為患者身體進行檢查等;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患者護理基礎上增加臨床護理路徑,內容如下,
(1)根據患者的基本病歷、發病原因、平時的生活習慣等方面,綜合患者的身體素質情況,制定適合患者科學的康復訓練指導方案。(2)對患者進行一定的心理疏導,出血性腦卒中患者對疾病的突然發生難以接受,多存在著抗拒、恐懼、煩躁等不良情緒,護理人員應增加與患者溝通的頻率,鼓勵患者說出自己的需求和真實感受,向患者詳細講述康復訓練對病情發展的好處,加強患者對康復訓練的重視,從而積極配合治療和康復訓練。(3)早期對患者進行床上基本運動訓練,在運動開始之前,先對患者的各個關鍵進行揉、搓、按等動作,讓肢體慢慢適應活動的過程,可以做一些簡單的動作,比如坐臥的訓練,鼓勵自行起臥下床,在床邊行走。(4)患者病情穩定后,加強患者自主運動意識,包括膝關節、踝關節的屈伸,上肢體的擴張、外旋等,慢慢擴大活動角度。每天運動20-30分鐘,每天2次,根據患者的身體情況進行運動量和時間的調整。
1.3判定標準
根據患者護理后對護理工作滿意程度進行問卷調查;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1.0對研究對象采集的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數據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表示,使用X2對數據進行校檢;P>0.05為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情況對比
觀察組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為96.8%,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85.5%。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3.討論
康復護理訓練對腦卒中偏癱患者后期腦神經的激活具有重要作用[3],但由于出血性腦卒中偏癱患者行動困難,且心情憂郁煩躁,帶著諸多負面情緒,不利于長期堅持后期的康復訓練,因此,應用臨床護理路徑管理模式對患者進行針對性護理,不僅能有效的改善患者心理負面情緒,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還能加強患者對康復訓練的重視度,并堅持進行康復訓練,從而使患者生命質量得到進一步改善。
本研究顯示,觀察組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為96.8%,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85.5%。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臨床護理路徑在缺血性腦卒中康復護理中的應用效果顯著,值得大力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許民.臨床護理路徑對缺血性腦卒中康復護理應用效果觀察[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19(78):313+315.
[2]楊輝.臨床護理路徑在缺血性腦卒中康復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首都食品與醫藥,2019,26(09):154.
[3]孫志宏.探討臨床護理路徑應用在缺血性腦卒中康復護理中臨床效果[J].臨床研究,2018,26(09):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