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明
隨著“百億保健帝國”權健的轟然倒塌,孤陋寡聞的我又知道了一個原本不值得知曉的名字“束昱輝”。看了2019年第1期《廉政瞭望》刊發(fā)的相關報道才知道,多年前,江湖上還沒有“束昱輝”這號人物,只有一個出身農家、技校畢業(yè)的電工束必和。盡管收入微薄,束必和卻癡迷于賭博。一次賭牌時,遇到警方突查,束必和破窗而出,自此音信全無。多年后人們才知道,束必和北上天津,改名束昱輝,成為醫(yī)療養(yǎng)生專家,商界大佬。報道還配了一張束昱輝乘坐自家直升飛機的圖片,“再現(xiàn)”其當年的風光場面。
這年頭,當什么都似乎不如當“神醫(yī)”容易,實在找不到事做就去做“神醫(yī)”吧,沒準幾天工夫就火起來了。你看人家束必和,從一個流浪漢到眾人追捧的“神醫(yī)”,并建立起百億保健帝國,也就那么十幾年的事,很難想像吧?
束昱輝當然不是第一個神速火爆起來的“神醫(yī)”。在他之前,如此這般創(chuàng)造神話的名字還有一大串呢。“把吃出來的病吃回去”的張悟本,各位親們仔細想想,這名字是不是有點耳熟?還有“神醫(yī)大俠”蕭某某、“劉太醫(yī)”劉某某以及同樣的暢銷書紅人某“健康教母”……這些走馬燈般“閃亮”登場的人物。以及那些五花八門在電視上叫囂不停的各式保健“神藥”,不知大家曾記否?或許,好多已經忘得差不多了,畢竟,因為太多,所以遺忘——理解理解。
“神醫(yī)”輩出,“神藥”泛濫,不僅是消費者記性差的原因,在它的背后,必定還隱藏著某些部門的不作為。
一代代“神醫(yī)”們炮制的那些荒誕不經的謬論,為什么能夠一次次成為保健養(yǎng)生領域的“時代強音”?瓦釜雷鳴之際,黃鐘大呂干啥去了?面對歪理邪說,有關職能部門、權威機構不及時發(fā)聲,以正視聽,這就是對公眾不負責,對納稅人提供的辦公經費和那份薪水不負責。在“亂花漸欲迷人眼”的時節(jié),無所適從的普通百姓,最需要的就是權威部門答疑解惑一一注意:是論據(jù)充分、觀點鮮明的解釋,而不是模棱兩可的打哈哈。掌握了真理和話語權而不及時正確發(fā)聲,這就是不擔當不作為!
“神醫(yī)”們利用媒體自吹自擂。尤其是對某些產品不著邊際地夸大其詞,有關職能部門為什么沒有依法及時制止。反而讓這些傳播載體成了他們牟利的工具?產品宣傳必須實事求是,否則就涉嫌欺詐,就可能違法,這是很淺顯的道理。可是,這么多年來,當滿屏的“保健品”噪聲吵得你心煩意亂時,有關部門難道在打瞌睡,或者是干脆在裝睡?沒有傳媒工具如此賣力地助一臂之力,咱老百姓想上當只怕也沒那么多機會啊。
“神醫(yī)”們一手炮制的各式“神藥”,在市場大行其道。尤其是利用老年人“長生不老”心切的心理特點,連蒙帶騙搞促銷,有關職能部門豈能視而不見?一條普通毛巾可以包治百病,一顆面粉丸子可以延年益壽,幾塊錢的東西開出幾百上千塊的價,產品賣成這樣。遲早要出大事。到了那個時候才來“高度重視”,采取”得力措施”,是不是太晚了點?某些職能部門為什么不能抓早抓小,把凈化市場的工作做到前面?
至于給某些“神醫(yī)”授予這個榮譽那個稱號之類的做法,往小了說,是相關部門把關不嚴,用人失察,往深了想,是不是有利益輸送?別小看這些虛名,它們可是推波助瀾的利器,而且一波一波地綿綿發(fā)力,威力巨大,影響深遠。尋常百姓也許原本對諸如從流浪漢脫胎換骨而來的“神醫(yī)”尚存幾分疑慮,現(xiàn)在一看連官方都如此這般高度認可了,那還有不相信的理由嗎?對于會“運作”的人來說.頭銜就是生產力,頭銜就是真金白銀,要不然為什么某些人拼了血本也要弄幾個頭銜呢。
說到底,這些年醫(yī)療保健行業(yè)折騰出這么多鬧劇,是因為“神醫(yī)”們不是一個人在努力,不是一個人在戰(zhàn)斗。他們的“功成名就”,除了依賴人們常識少、記性差這些弱點。更重要的還是拜某些職能部門的不作為所賜。正是因為某些職能部門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甚至可能兩只眼都閉著(為什么會這樣?背后是否還深藏著其他名堂?真是“細思極恐”矣),“神醫(yī)”們的“神技”與“神藥”才可以上下其手,大行其道,所向披靡,如入無人之境。前面說了,最近幾十年以來“神醫(yī)輩出”,束必和不是第一個,現(xiàn)在我們想知道的是,他能成為最后一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