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亞紅 申志峰
(華北電力大學科技學院,河北 保定 071000)
根據信息傳遞的判斷標準,本文認為信息傳遞的有效性取決于:a.節點間信息傳遞過程中的時效性的大小;b.信息在節點間傳播的準確性和節點本身的可靠性(即質效性)。對于信息傳遞主體來說,決定信息傳遞速度、準確度和可靠性的因素可以分為七大類。對于各評價域各自的評價尺度,如下所示:
指個體或部門在上級部門或整個應急系統中的地位,和其自身發展規劃的定位情況。包括:a.部門組織和定位;b.部門規劃和管理;c.資金投入情況。
指與信息傳遞相關的設備和設施的投入及擁有情況。包括:a.硬件平臺建設;b.軟件平臺建設;c.網絡建設。
人能否熟練準確的使用設備在評價中占有重要作用。即:a.人員結構;b.操作水平;c.職業道德。
指個體或部門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的反饋,在突發事件發生后,系統的應用性能越強,越有助于應對外界的變化。本文側重于系統的自身功能,即:a.自檢能力;b.自我修復能力;c.應急反應能力。
指個體或部門在突發事件未發生時的表現情況。包括:a.制度建設;b.培訓學習;c.設備維護保養;d.演練情況。
個體或部門抵御外界破壞影響的能力是衡量系統可靠性的重要指標。主要考慮:a.對房屋、管線結構的影響;b.對基礎設施的影響;c.對外圍保障供應的影響。
人是設備的操作者,考慮信息傳遞的可靠性,就要充分考慮操作人員在突發事件發生時的狀態,主要有:a.操作人員身體狀態;b.操作人員的心里狀態。
為使熵原理在應急救援體系組織架構的建設和改進中具有實用性,本文基于信息熵的評價模型,根據各個節點和相應的指標來計算信息傳遞的時效熵和質效熵,
天在孔子那里又是作為道德源泉和依據的天。《論語·子罕》中: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天之將喪斯文也,后死者不得與于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孔子認為,超驗的天是文化傳承延續的決定因素,即人倫道德的內在源泉和依據,由此達到“天道”與“人道”相統一的態勢,提出“天道”即“人道”的天人合一理念。儒家主張天人合一,是息息相通且不可分割的統一整體,天命賦予不同生命個體以獨特人性,天命天道貫穿始終,被賦予至上道德性。天命內在于人性中,形成了善的道德主體,只要盡心知性便能知天,在天的行為依據下,小到人倫道德,大到天下一家,都自成體系又和諧完滿,從而實現孔子“仁”的主張。
假設應急信息傳遞的過程中有n個節點,每個節點有m個評價指標,構成評估指標的評價原始矩陣A′,對原始矩陣A′進行標準化,得到矩陣A,A=(aij)n×m,其中,aij——第i 個節點在指標j上的值,aij∈[0,1],矩陣A的元素為
定義1:在各節點的評價問題中,第j個評價指標的熵定義為
定義2:在各節點的評價問題中,第j個評價指標的熵權定義為
由上述定義以及熵函數的性質,可以得到本文中熵權的性質如下:
1.各節點在指標j上的值相等時,熵值達到最大值1,熵權為0,也就是說該指標未對評判各個節點的有效性提供充足的信息,該指標被稱為無價值指標,可以考慮取消。
2.當各節點在指標j上的值相差較大,熵值較大時,說明該指標提供了較多有用的信息,該指標被稱為有價值指標,應重點考察。
3.指標熵越大,熵權越小,指標越不重要,且滿足:0≤wi≤1,
從熵權的以上性質可知:根據計算所得熵權可對指標進行迭代增刪調整,使指標更能體現節點有效性的強弱。同時,也可以用熵權對某些指標值的精度進行調整,如若需要,重新確定評價值和精度。
定義3:將各個節點傳遞信息的速度定義為時效熵,記為Rj
其中,Z=(zij)n×m為加熵權的標準化指標矩陣,即zij=wjaij。
定義4:將各個節點傳遞信息的精確度定義為質效熵,記為Hj
定義5:根據信息熵理論,將節點應急信息傳遞的有效度用E表示,則E=1-HH?
其中H為節點的熵值,H?為節點的最大熵值,E越大,表示節點越有效率,即傳遞信息的速度快且精確度高;反之,E越小,則表明節點傳遞信息的效用越低,需要進行調整,以提高組織整體的信息傳遞效用度。
那么,各個節點應急信息傳遞的時間效用度量指標為
各個節點應急信息傳遞的質量效用度量指標為
本文根據“節點—路徑—節點”的信息傳遞模型,以突發事件為背景,給出評價節點信息傳遞速度和精確度的指標,并運用信息熵的方法,給出衡量各個節點應急信息傳遞的時效性指標和質效性指標。從節點本身的有效性評判了突發事件發生后應急系統傳遞信息的有效性,在實際應用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