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糖尿病是臨床最為常見的兩種慢性疾病,而且隨著病人年齡的升高,其發病率也逐步升高,并且兩者常常合并出現,對病人的生命健康、生活質量有著嚴重的威脅[1-2]。根據相關臨床報道顯示[3],高血壓、糖尿病病人均可增加動脈粥樣硬化、血栓栓塞性疾病、心肌梗死等發生率。因此,在降血壓和控制血糖水平的基礎上,應增加相應的輔助治療措施,如進行抗血小板、抗動脈粥樣硬化的治療,以改善病人的血流狀態、動脈粥樣硬化程度。為此,本研究使用阿司匹林聯合阿托伐他治療老年高血壓合并糖尿病病人,觀察對病人動脈硬化程度及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發生率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在本院治療的110例老年高血壓合并糖尿病病人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 病人經診斷確診為高血壓、糖尿病,即收縮壓≥140 mmHg和(或)舒張壓≥90 mmHg,空腹血糖≥7.0 mmol/L、餐后2 h血糖≥11.1 mmol/L;(2) 年齡≥60歲;(3) 病人對治療藥物無過敏反應;(4) 病人知情同意。排除標準:(1) 病人入組前已服用相關抗血小板、調血脂藥物,影響本研究各項指標的檢查;(2) 原發性心血管疾病病人;(3) 精神障礙病人,并發全身惡性腫瘤疾病病人,自身免疫性疾病病人。將病人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55例。2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間基線資料比較
1.2 治療方法 2組病人均進行降糖降壓等基礎治療,對照組給予阿托伐他汀鈣(輝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0147,商品名:立普妥,規格:20 mg/片)口服治療,每次1片,每日1次。觀察組病人在此基礎上聯合阿司匹林腸溶片(拜耳醫藥公司,國藥準字H20080078,規格:100 mg/片)口服治療,每次1片,每日1次。2組病人均連續服用4周后觀察療效。
1.3 評價方法 所有病人在入院后的次日清晨采集空腹靜脈血約5 mL,加入到抗凝管中,采用TGL-16型高速離心機(上海安亭科學儀器廠)以5000 r/min進行離心10 min后,分離得到血清。采用ES-200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南京頤蘭貝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以過氧化酶法檢測病人的血脂指標:總膽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并進行組間對比。采用YF/XGYD-全自動動脈硬化檢測儀(上海涵飛醫療器械有限公司)檢測2組病人治療前后的心踝血管指數(cardio-ankle vascular index, CAVI)、踝肱指數(ankle brachial index, ABI),檢測方法按操作說明書進行。對2組病人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率進行統計比較。對2組病人進行為期1年的隨訪觀察,統計比較2組病人在隨訪期間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發生率。

2.1 2組血脂水平比較 治療前2組TC、TG、LDL-C、HDL-C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TC、TG、LDL-C水平降低,HDL-C水平升高,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改善更顯著(P<0.05),見表2。

表2 2組血脂水平比較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 2組動脈硬化程度指標比較 治療前2組CAVI、ABI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CAVI、ABI水平均較治療前顯著改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改善更顯著(P<0.05),見表3。
2.3 2組病人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發生率比較 2組病人門診隨訪觀察1年,觀察組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發生率為7.27%(4/55),對照組發生率為21.82%(12/5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681,P=0.031)。

表3 2組動脈僵硬度指標比較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2.4 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4.55%(8/55),對照組為9.09%(5/5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2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n,%,n=55)
高血壓、糖尿病對于機體的危害性不僅僅是血壓、血糖的影響,更為嚴重的是兩者均會引起血管內皮功能異常進而導致病人出現動脈粥樣硬化,導致病人的血流動力學出現異常,并導致各類心血管疾病的出現[4-5]。病人的血壓升高,對血管壁、血管內皮細胞的損傷加重,血管動脈硬化程度加劇。糖尿病病人由于血糖升高,血流動力學改變,加劇了對大血管和微血管的損傷,并對病人的心肌細胞、心臟器官的血流功能產生不利影響[6-7]。而且高血壓合并糖尿病對于病人血流動力學的負面影響進一步加劇,誘發機體出現血管損傷、動脈僵硬及心肌梗死等一些不良心血管事件,特別對于老年病人人群,這種負面影響的程度更為嚴重[8]。
阿托伐他汀是一種經典的調血脂藥,為羥甲戊二酰輔酶A還原酶抑制劑,可選擇性、競爭性的抑制該酶的活性,使膽固醇的合成減少,也使低密度脂蛋白受體合成增加,主要作用部位在肝臟,可以降低血TC、LDL-C、TG水平,增高HDL-C水平[9],由此對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的防治產生作用。阿司匹林是一種常用的解熱鎮痛藥,近幾年臨床應用發現其新的藥理作用,小劑量的阿司匹林具有良好的抗血小板活性,而血小板、白細胞及其他細胞因子均參與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過程中。阿司匹林作用機制是通過抑制環氧化酶的合成,從而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在本研究中,觀察組病人加用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鈣治療,病人的血脂水平得到顯著的改善。觀察組病人的CAVI、ABI水平得到顯著的改善。CAVI是一個早期的動脈硬化評價指標,反映機體的動脈硬化程度和動脈血流的順應性,當其水平升高時病人的動脈硬化程度增加,血流不暢,各種心血管不良事件發生率增加。ABI是外周動脈硬化的主要標志,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10-11]。在隨訪觀察中,觀察組病人的心肌梗死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表明阿司匹林聯合阿托伐他汀對于病人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事件的發生有預防作用。且觀察組與對照組不良反應無明顯差異,提示該治療方法安全性良好。
綜上所述,阿司匹林聯合阿托伐他汀對老年高血壓合并糖尿病病人的動脈僵硬度有良好的改善效果,并能降低心肌梗死的發生率,治療安全性良好,值得臨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