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覓
一、習近平生態經濟思想的主要特征
這一思想成果汲取傳承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生態智慧。習近平充分吸收了儒、釋、道、法、墨等多種學說的精華,把“天人合一”的生態價值觀,“兼愛萬物”的生態倫理觀,“取物有時”的生態保護觀,“敬天愛物”的經濟模式,“欲而不貪”的生活理念等運用于當代,使其生態經濟思想既蘊含深厚的文化底蘊,又富有感染力。
這一思想成果吸收借鑒了西方發達國家的生態經濟理念。習近平借鑒了“可持續發展”“循環經濟”“低碳經濟”等生態經濟理論的有益成分,提出了著名的“兩山理論”,認為要構建以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為主體的生態經濟體系【1】。
這一思想成果繼承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生態經濟觀。習近平在繼承馬克思主義“自然界優先地位”觀點的基礎上形成了“生態價值論”,指出:“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任何社會持續發展的根本基礎”【2】1209。同時,還將馬克思的“自然生產力論”與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實際相結合,提出了“牢固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重要論斷【3】223。
這一思想成果總結提升了豐富的生態經濟實踐經驗。從陜西省延川縣文安鐸公社梁家河到河北正定縣,從福建省到浙江省,從“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到“五大發展理念”的提出,習近平的生態經濟思想不斷發展和完善,實現了從單一的生態、經濟活動,到生態與經濟的有機結合,再到將生態融入經濟、政治、社會、文化建設的方方面面的理論與實踐升華。
這一思想成果破解了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之間的矛盾。面對生態環境危機,習近平將經濟與生態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認為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是辯證統一的,經濟發展離不開生態環境的基礎性支撐,保護生態環境就是為了更好的發展經濟,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
這一思想成果指明了新時代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方向。習近平指出,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經濟增長速度、發展方式、產業結構、增長動力、資源配置以及經濟福祉均發生了變化【4】,今后我國經濟發展將更加注重可持續性,實現經濟增長和環境質量的正相關,未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是創新的、協調的、綠色的、開放的和共享的。
這一思想成果彰顯了承擔國際責任的大國形象。習近平提出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多次在國際重要會議上表明:“中國將走出一條符合時代潮流、具有亞洲特色的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之路”【5】。這就表明了我國不僅愿意主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走生態與經濟協調發展的綠色之路;也愿意參與到國際社會中來,為改善全球生態環境質量承擔起相應的國際責任,做出中國特有的貢獻。【6】
一方面,這一思想成果將生態經濟發展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從黨的十八大首次提出“五位一體”的戰略布局,到黨的十九大首次提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習近平反復強調“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個方面和全過程”【7】,從而使生態文明建設貫穿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與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四大建設緊密聯系起來,形成一個有機整體。
另一方面,這一思想成果又為生態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具體的政策措施。在習近平親自主持和推動下,生態文明建設的“四梁八柱”已經形成,為生態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體制機制和法律保障。不僅如此,習近平總書記還就如何發展生態產業、增加生態消費、轉變生產生活方式等方面出做出了具體和安排,這就避免了生態經濟發展過程中的盲目性和隨意性,確保發展成果能真正惠及人民群眾。
生態價值論:“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任何社會持續發展的根本基礎”。習近平反復告誡我們:“一定要生態保護優先,扎扎實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8】要在全社會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確立起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價值觀。肯定生態自然優先地位的生態價值論是習近平生態經濟思想的邏輯起點。
生態生產力論:“良好的生態環境就是生產力”。在肯定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前提下,習近平創新性地提出“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3】223他認為,良好的生態環境不僅可以為人民的日常生活提供優良的自然環境,也可以為社會的發展提供最基本的資源條件,從而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較高的生態生產力基礎。這一論斷深刻闡明了生態環境與生產力之間的關系,是習近平生態經濟思想的理論基礎。
生態經濟關系論:“兩山”并重。習近平生動而深刻地闡述:“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9】。“兩山理論”深刻揭示了生態系統與經濟系統之間的內在辯證關系,兩者不是矛盾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相輔相成的。“兩山”并重的生態經濟關系論是習近平生態經濟思想的核心內容。
生態產業論:“生態環境優勢轉化為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旅游等生態經濟的優勢”。習近平指出:“生態環境優勢轉化為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旅游等生態經濟的優勢,那么綠水青山也就變成了金山銀山”【10】。在什么是生態產業,如何發展生態產業等方面習近平進行了多次論述,并且認為發展生態產業需要根據資源稟賦,因地制宜;根據實際情況,量力而行。生態產業論是習近平生態經濟思想的實踐內容。
生態消費論:“倡導推廣綠色消費”。習近平提出要“倡導推廣綠色消費,形成節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從需求的角度,“我們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11】;從供給的角度,要“增強生態產品生產能力”;從綠色公共服務角度,“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12】107;從構建綠色行動的角度,“生態文明建設同每個人息息相關,每個人都應該做踐行者、推動者。”【13】綠色消費作為生態消費的一部分,是習近平生態經濟思想的重要內容。
經濟發展方向論:“綠色發展”。習近平指出 “生態環境保護的成敗,歸根結底取決于經濟結構和經濟發展方式”,【14】而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出路就在于堅持綠色發展。三十多年來,我國經濟飛速發展,獲得了巨大的物質財富,取得了空前的經濟成績,但這些都是以生態的破壞為代價的。綠色發展論正是對這一系列問題的對應,明確地回答了“要什么樣的發展、依靠什么發展、為誰發展”的重大課題,既具有理論意義,又具有實踐作用,是習近平生態經濟思想的本質內容。
生態經濟目標論:“美麗中國”與“富強中國”。“美麗中國”是生態文明建設的最終目的,“富強中國”則是經濟發展的目標追求,實現“美麗”與“富強”是社會主義建設的總任務和總目標,體現了習近平生態經濟思想的最終目標。“美麗”和“富強”的關系正是“青山綠水”和“金山銀山”關系的必然推演,深層次地反映了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的辯證關系。
從戰略發展高度認識生態經濟,利用多種方式加強宣傳引導,不斷強化“生態產業化”與“產業生態化”理念,在總體規劃與布局中要突出生態經濟,把發展生態經濟作為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重要舉措和根本路徑。
首先,著力做大做強生態農業。發展集約農業、標準化農業,拉長生態農業產業鏈;針對城鄉居民消費和休閑需求,挖掘農業的生態價值、休閑價值、文化價值,促進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其次,加快推進工業綠色轉型升級。一方面,要改造傳統產業,使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構建循環經濟鏈條;另一方面,要大力發展新型工業,構建投入少、消耗少、污染輕、產出優、效益好的產業結構和生產方式,走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工業經濟道路。第三,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促進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創新催生新的商業模式和業態,為高端服務業提供強有力的產業支撐;以金融、科技、信息服務改造提升傳統服務業,促進服務業內部行業深度融合。
一是建立健全生態價值評估、交換和補償機制。實施生態經濟化評估,讓發展和保護生態得到應有的補償,真正實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構建權責統一、合理補償的體制機制,建立評估生態價值的標準,推進生態保護補償標準體系和溝通協調平臺建設,加快形成受益者付費、保護者得到合理補償的運行機制。二是建立產業生態準入制度。對引進項目、新建項目要嚴格把關,要從源頭嚴格控制新建高耗能項目,嚴把土地、信貸兩個閘門,提高節能環保市場準入門檻。同時,規范企業、消費者、經營者行為,引導企業低碳發展,自覺開展環境污染治理,社會各界踐行低碳消費理念,切實保障生態經濟的可持續性。三是建立發展生態經濟多元投入機制。積極引外資和鼓勵民間資本進入生態經濟領域,實現生態經濟的市場化、產業化和投資主體多元化。建立穩定增長的“綠色”財政投入機制,為節能減排和企業綠色轉型發展提供有力保障。通過財政拉動生態產品內需,支持生態環保技術研發與推廣應用,推動新型產業做大做強,提升生態經濟的發展質量和整體競爭力。四是完善生態經濟的考核和評估機制。建立省地州市以及生態流域的綠色GDP經濟核算體系和發展評估標準,使不同經濟水準的區域、不同自然基礎的地區都可以找到生態經濟發展的著力點和考核點。五是完善資源環境有償使用和生態經濟稅收制度。構建有利于低碳和生態經濟發展的激勵機制,通過增值稅、所得稅、消費稅、營業稅等稅收政策措施,扶持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等生態產業發展。完善污水處理和排放收費制度,穩步推進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探索建立跨流域、跨地區生態補償機制,構建促進生態經濟發展的長效機制。
[1] 習近平. 2018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重要講話[DB/OL].http://www.mlr.gov.cn/qrsy/rd/201805/t20180525_1778813.htm. 2018-5-19
[2] 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3] 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4] 張占斌.中國經濟新常態的六大特征及理念[DB/OL].http://economy.gmw.cn/2016-01/11/content_18447411.htm.2016-01-11.
[5] 習近平.攜手推進亞洲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N].人民日報,2010-04-10.
[6] 邢中先,秦琴,曹倩毓.習近平綠色發展思想研究——基于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重要講話[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7(1):128-132.
[7]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
[8]讓生態“紅線”成為“高壓線”——習近平總書記批示關注的幾樁破壞生態環境事件整治得咋樣?[N].人民日報,2016-3-12.
[9] 習近平.之江新語[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10] 習近平.走高效生態的新型農業現代化道路[N].人民日報,2007-03-21.
[11]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R].人民大會堂,2017.
[12]習近平.習近平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
[13] 習近平.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學習讀本[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13.
[14]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 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
(作者單位:中共湖南省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