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王對對
省際邊緣,是一個很難被政策照亮的角落。
但這樣的角落,數量龐大。在中國,省際邊緣地區分布著849個縣市,全國約一半的貧困縣分布于此。
這些俗稱的“三不管”地帶,面臨很多共同的難題。在省內,這些地區容易被“邊緣化”而成為政策“盲區”。在省際之間,區域間的行政壁壘又是一堵“看不見的墻”,因為隔著一條路或者一座橋,雖然民間往來水乳交融,但政府間彼此封閉,甚至互相競爭激烈。
面對發展之困,“抱團取暖”成了省際邊緣地區謀求發展的重要路徑。國家層面,從2014年就開始支持這種嘗試。當年3月,國務院批復《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區域合作規劃》,設立我國第一個省際交界地區協調發展試驗區,希望能夠探索出一個模式,可以在全國推廣。五年過去了,這個試驗區走過了艱難曲折的道路。
難題依然很多,如何建立更協調的協作機制,探索更有效率的合作模式,如何從表面熱鬧向實際效果轉化,從1.0版向2.0版升級。
但對于這些“角落”來說,合作是唯一的出路和希望,所有的困境,都是需要攻克的難關,而不是否定合作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