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案急呈
某化工機械有限公司,招錄了化工機械專業本科畢業生葉某,從事化工機械研發工作。葉某入職時提交了畢業證書及個人簡歷等資料,并承諾資料真實可靠。工作中,公司發覺葉某的實際工作能力與其資料證明嚴重不符。經調查,葉某存在簡歷造假等欺詐行為。于是,該公司向當地的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請求確認其與葉某的勞動合同無效,同時要求葉某返還公司為他繳納的社會保險及公積金等費用。
申訴人
葉某以簡歷造假的方式騙取了勞動合同,這份合同應屬無效合同,他理應返還公司為他繳納的社會保險及公積金等費用。
被訴人
我承認簡歷造假,但我與公司既然已經存在了勞動關系,公司就應當為我繳納社會保險和公積金。
仲裁庭
申訴人的請求得到了當地仲裁委員會的支持。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二十六條規定:“ 下列勞動合同無效或者部分無效:(一)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或者變更勞動合同的;(二)用人單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責任、排除勞動者權利的;(三)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的?!?/p>
“對勞動合同的無效或者部分無效有爭議的,由勞動爭議仲裁機構或者人民法院確認?!?/p>
根據以上法律規定,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裁決,確認雙方的勞動合同無效,葉某應返還單位為其繳納的社會保險及公積金等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