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希 安徽省合肥市宿州路幼兒園湖畔分園
五月,臨近母親節,我們開展了主題為《感恩母親》的一系列活動,孩子們在音樂活動《我的好媽媽》中表達了對媽媽的感恩之情,同時也想送給媽媽一個特別的有意義的禮物。送什么禮物給媽媽好呢?孩子們議論紛紛,朵朵特別可愛地說:“我媽媽最喜歡包了,她說包治百病。”說完大家都笑了。“包還能治病?”東東緊接著說:“可是我們小朋友沒有錢呀,怎么買包包呢。”琪琪想了一個好辦法:“我們可以自己做呀!做一個漂亮的包包送給媽媽。”
于是,教師以白色紙袋為主要材料,在美工區投放了記號筆、油畫棒、毛筆、吸管、滴管、顏料等繪畫工具以及多樣化的裝飾性材料供幼兒自主選擇,那么在美工區中發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呢?

東東在選擇繪畫工具時,看到了籃筐里有很多吸管,好奇地問:“老師,吸管能畫畫嗎?怎么用吸管來做出漂亮的包包呢?”
琪琪聽了立刻說:“吸管可以吹畫呀,我們上次用吸管吹過樹枝呢。”東東立刻選擇了吸管:“那我要用吸管畫媽媽。”可是一切準備就緒后,東東卻無從下筆了。吸管可以怎么吹?吹在什么位置?這個問題引起了孩子們的討論,朵朵說:“我覺得吸管吹出來的顏料水好像媽媽的頭發,我們可以用吸管吹媽媽的頭發。”孩子們一致同意,表示待會要來試一試!
分析:各種各樣的美工材料是美工區活動的物質支柱,是幼兒活動的工具,他們往往對新鮮、好玩的操作材料興趣濃厚。活動中,幼兒發現吸管,將以往學習過的使用吸管作畫的經驗遷移到本次活動中。通過自主選擇、發現問題、討論解決問題等,將原來已經掌握的知識、技能方法得以延伸和應用。
在孩子們的心里,媽媽永遠是最美的,琪琪畫的媽媽大眼睛,還不忘加上漂亮的眼睫毛和粉粉的腮紅,朵朵似乎沒有控制好畫面的比例,頭畫小了點,身體長了點,但她很快又在衣服上添畫了很多裝飾性線條,想讓媽媽變得更美一點。男孩子似乎畫得糙了點,寥寥幾筆簡單的線條,他們似乎更期待使用吸管吹出絢麗的發型。果然,東東迫不及待地畫完,拿出顏料杯里的滴管就往紙袋上滴,“哎呀,好像擠多了”紙袋上瞬間一大塊顏料水,東東趕快拿起吸管對著顏料水一吹,顏料隨氣流而動,在紙上鋪散開來。東東又連續吹了幾口,好像大面積暈染并沒有緩解。
分析:幼兒在使用滴管時,并不能自如地控制顏料水的量,擠太多會造成大面積暈染,太少又會不容易吹動。那么如何控制顏料水量,是我們吹畫創作中重點要學習的內容。首先,教學前,老師在材料準備上要充分,顏料水不能太濃也不能太稀。其次,幼兒創作前,教師可以交代作畫要求,滴管可以在紙上滴1—2滴顏料即可。并隨堂指導,引導幼兒發現問題,并嘗試解決問題。
孩子們首先用記號筆在紙袋上畫出媽媽的輪廓,加以裝飾,便迫不及待地想用吸管吹畫了。吹畫中,琪琪小心翼翼,每次只滴一兩滴,輕輕一吹,好像顏料水并沒有太大的變化,琪琪似乎想到了什么,第二次用滴管時明顯多吸了一點,再次吹動吸管,顏料水在紙上微微一動,好像并沒有火花四濺的效果。反復幾次,琪琪似乎有些著急了,決定求救老師:“這個怎么吹不上去呀?”
分析:大家可以發現,琪琪在吹畫的過程中是站著的,氣息從上而下直線前進,吸管也沒有對準顏料水,造成了吹畫困難的現象,也就沒了水花四濺的效果。大班幼兒已經具有一定的獨立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遇到問題時能夠首先調動自己的已有經驗獨立地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琪琪在發現自己顏料水滴少了而吹不動的情況下,決定加大用量,但似乎也不是很有效果。于是決定求助老師,很顯然,琪琪發現了問題,雖然已有吹畫的初步經驗,但因為時間較長,掌握的技能不熟練,在嘗試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還是遇到了阻礙,可見,自由創作過程中問題的出現為幼兒提供了自主學習、主動探索的機會。
在老師的提醒下,琪琪嘗試坐著吹畫,并試著調整吸管方向,在嘗試的過程中,琪琪還發現了旁邊的小朋友在吹的時候,通過調整紙袋來改變顏料水的運行方向,也跟著學了起來。
依依似乎也遇到了難題,吹了半天媽媽美美的發型,一旁的東東卻笑她,“你的頭發怎么都飛起來了。”依依仔細地看著自己吹的發型,“沒有呀,沒有飛起來呀。”依依小聲嘀咕著。不一會依依向老師求救:“陳老師,東東笑我的畫。”東東趕忙解釋:“沒有沒有,你看依依的畫,頭發和身體都分開了!頭發應該長在頭頂上的。”教師:“依依來看看你的畫吧,頭發如果長在頭皮上,應該就更像了,更美了,想想看怎么吹,可以做出頭發在頭皮上的效果呢?”
分析:幼兒在創作的過程中可能更多地去感受了吹畫的技巧和樂趣,他們往往關注于該怎么吹,用什么顏色好看?而忽視了頭發該長在哪里?應該從哪里吹?當東東發現同伴作品“頭發飛起來”時提出問題,教師將問題反拋給幼兒,讓幼兒共同探討解決問題的辦法。
隨著活動的不斷深入,孩子們在遇到困難中不斷地摸索、探尋吹畫的新方法,如何吹出不同的發型以及顏料水該滴在頭發的什么位置都是孩子們在技能掌握上遇到的困難,大家在探尋的過程中,不斷地嘗試練習,慢慢地掌握了技巧且越來越得心應手。個別幼兒在熟練技巧的同時還嘗試了不同的吹法。
美術活動即將結束時,很多孩子感嘆:哎呀,吹得好累呀!哎,有一個小朋友在大家喊累的時候,不緊不慢地做著什么,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分析:她好像發現了一種新畫法(用吸管直接在紙上畫,延伸線條),好像發型延伸的效果還不錯!她非常開心,很滿意自己的作品。美術活動本身就是一個發現美、創造美的過程。即便這可能和課程的初衷并不一樣,但孩子們在創作中提升了自己的技能,且有新的創作方法的思考和體驗,同時也在創作過程中獲得了快樂。孩子們看著自己畫出的包包,非常有成就感,笑得異常開心,我想這過程中的嘗試、探索、討論、滿足、笑容等等,應該就是美術活動的初衷和意義吧。
通過此次活動讓我感悟到,在活動中,教師要學會鼓勵孩子和肯定孩子,這樣才能激發孩子更多的靈感和創意。
1、分享創作經驗,鼓勵幼兒自主解決問題。
孩子們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開始有自己解決問題的愿望,可是仍然會在突發情況時第一時間向老師求助。美術創作到一定階段時,請技能掌握較好的幼兒來分享經驗,教師予以總結。在回顧、反思、總結的過程中幫助孩子積累經驗,琪琪在自己探索無果時,求助老師,在老師的引導下,她通過調整坐姿和吸管方向來嘗試吹畫效果,并發現旁邊的小朋友移動紙袋也可以改變顏料水方向時,自己也嘗試此方法。再如東東告訴依依,頭發應該長在頭頂上,這些都是幼兒在活動中不斷發現問題,并嘗試解決問題的過程。
2、創設輕松的氛圍,使用評價與欣賞的策略。
面對幼兒的奇思妙想,教師扮演的應該是觀察者和支持者的角色,當幼兒遇到問題求助于教師時,教師需要耐心地傾聽他們的訴求。當幼兒自主創新時,對他們的想法給予肯定和鼓勵,幫助幼兒擴展思維。同時,幼兒很在意老師與同伴的評價,鼓勵性的評價可以保護孩子的創作熱情,尊重兒童,愛護他們的個性,注重幼兒的創造,給其以更多的鼓勵,從而培養孩子的自信心,激發孩子的創造力,創作出更佳作品。
3、豐富美工區材料,滿足幼兒不斷創新的意愿。
活動中,當幼兒掌握技能后,他們的興趣可能會有所減弱,適當地為幼兒提供一些新穎的裝飾性材料,如金粉,可以在畫面未干時,灑在媽媽的頭發上,增加畫面效果。另外也可以提供一些像雞蛋殼這樣的生活化的、原生態材料。為幼兒能夠進行材料的創新組合提供可能性,發展幼兒綜合作畫、大膽創新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