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華爾街日報》10月30日文章,原題:為什么更多的中國“千禧一代”不想在跨國公司工作跨國公司對美中貿易戰的擔心已經夠多了,但它們還需應對一個更長期的趨勢:更多的外國公司發現其在中國人才爭奪戰中敗下陣來。中國“千禧一代”正放棄跨國公司的工作機會,他們認為跨國公司官僚化且過分依賴在中國行不通的全球模式。
我在貝恩咨詢公司的同事聯合(職場社交平臺)領英分析了各行業350家大型公司的6.6萬名企業高管。我們發現過去5年,中國的商界精英從跨國公司跳槽到中國本土公司的比例是從中國公司跳槽到跨國公司的5倍多。典型的跨國公司提供高薪和全球培訓、輪職的可能性,但中國的公司提供了更具吸引力的一攬子就業方案,比如股票期權、差異化薪酬和產生影響的更大能力。隨著本土公司的不斷擴張,他們正加速從跨國公司中吸引(中國)人才。
為什么會發生這種變化?我們通過采訪發現,中國的人才想獲得做出重要決定的權力——更快的行動和不太復雜的決策過程——以及開拓國際市場的更多機會。一家全球工程公司的人力資源主管表示,相比之下,很多跨國公司將中國高管安排在運營崗位,而不是真正的領導崗位。
這種人才流動在35歲以下年齡段更加明顯。過去在中國,應屆畢業生和年輕(的企業)領導者都很看重在跨國公司工作的機會。如今,他們在本土公司中找到了更好的機會,比如在我們研究的20家新興科技公司。
雖然中國企業目前似乎有優勢,或至少有這種發展勢頭,但它們也有需要克服的障礙。他們的高管年輕,缺乏經驗,有跳槽的傾向。▲
(作者詹姆斯·愛倫,陳一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