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恩澤
日前,甘肅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關于甘肅省2019年第2批工業產品質量省級監督抽查結果通報”,其中抽檢50批次貴金屬首飾及制品,9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率近兩成。周大生、中國金店、中國黃金等多個品牌上榜。主要存在質量偏差、貴金屬純度不符合標準要求等問題。
令人哭笑不得的是,上述檢測不合格的品牌在報告原因時各有說辭,或推諉,或強調客觀理由,其中以周大生最為奇葩。周大生發布聲明稱,不合格產品陳列時間過長,經清洗拋光造成了重量偏差。
周大生的聲明既輕松又滑稽,還有點裝可憐:“短斤少兩”是陳列時間過長造成的,檢測時要清洗拋光,重量就少了。這似乎符合邏輯,卻又是強詞奪理,推諉責任。
既然時間長了,周大生金飾會產生損耗,略加清洗拋光,重量就少了,這從根本上說,其質量沒有得到保障,或者說質量不過硬,不是“赤金”。把這樣“短斤少兩”的金飾投放市場,除了有欺詐之嫌,還能作何種解釋呢!
鑒于以往有不法銷售商兜售不達標的千足金,從中牟利。而在重量精確到0.01克這樣的嚴格標準時,消費者自己根本無法鑒別,只憑樸素的質量意識,相信那些知名品牌。可未曾想到連周大生這樣蜚聲中外的金飾品牌也上了抽檢不合格的名單,那么消費者日后還對哪家品牌信任呢?
值得關注的是,周大生是有“前科”的。早在2013年央視3·15晚會上,就曾曝光過周大生黃金摻銥的負面新聞。彼時,周大生立馬進行危機公關,不僅出面道歉,知錯認錯,還采取了一些緊急措施,力圖在消費者心目中重新贏得信任。可是事隔數年,又出現“短斤少兩”的事,卻百般狡辯,讓人覺得其誠信“指數”在下降。
當貨幣和商品這對聯體嬰兒出世時,誠信之光也如影隨行。上個世紀50年代,蘇北黃海之濱有個偏僻小鎮叫六垛,鎮上有個店鋪叫“同興祥”,是做日用百貨生意的,店老板蔡石安先生憑著幾十年誠信經營的品質,將“同興祥”這塊招牌打造得金光閃閃。遠在數百里之外的上海供貨商只要看到同興祥的貨單,即便是賒賬,銀票滯后,也優先供貨。而蔡老先生進的貨都是貨真價實,不因小鎮偏僻而欺騙鄉鄰。
當今市場,作為商家,最重要的是恪守誠信。誠信是無形的商業契約。商業社會離不開契約,雙方約定信守的條款,而契約又是以誠信為前提,一諾千金,一言九鼎,契約若無誠信作保障,信誓旦旦,頓足捶胸,條款再細密,語言再華麗,也是廢紙一張。從某種意義上說,誠信就是無形的商業契約。
而堅持商品質量不動搖,不售假,不售劣,更是商家應有的誠信品質。誠信是不可或缺的商業基石,沒有誠信,信用缺失,根基不牢,地動山搖,企業必將衰亡,社會必將倒退。
商家誠信度含量多寡,體現商家的商業道德水準。周大生作為金飾知名品牌,要愛惜自己的聲譽,視品牌聲譽為商業生命。在尷尬的檢測結果面前,要主要承擔責任,在內部管理上查找疏漏,特別是要從誠信源頭上查找原因。
這幾天,亞布力論壇正在縱論商業心靈,談初心夢想。商業心靈,不管是雞湯,還是胡辣湯,都與商業誠信有關。歸結到周大生身上,首飾商家賣的是物品名貴價值,要物有所值,靠品質和信用維系其名貴地位,而周大生“洗掉”的除了重量,還有誠信,這樣的商業心靈如何“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