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紅艷
摘 要:現階段,我國農業發展已經進入到了一個新的階段,農業的發展不僅關系到社會經濟結構的建設,更加關系到民生問題。我國糧食產量一直位居世界前列,在新的時代背景之下,農業新技術的應用規模也在不斷擴大。經過實地調研之后,與部分農戶進行了溝通,對其真實想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時也對本次調研所得到的數據進行了分析,運用成本收益分析法對內蒙古興安盟新型規模經營主體農業新技術應用成本效益進行了對比,并且給出了筆者自己看法。
關鍵詞:新型規模;經營主體;農業新技術;應用成本效益
我國是世界糧食生產大國,與此同時內蒙古興安盟也是全國糧食生產重要地區。我國政府對“三農”問題的關注熱情持續上升,這也使得我國農業發展正面臨著全面升級。因此,行業內的相關工作人員應該意識到自身肩上的責任,積極對農業技術進行創新。因此,從技術創新的角度作為切入點,對全盟新型規模經營主體進行了調查。
1 關于成本收益的分析
1.1 基本假設
1.1.1 農戶是理性的經濟人
假定農戶是理性經濟人,其在追求經濟效益最大化的同時,會設定長遠目標,并且以基本行為作為實現目標的主要實踐依靠,其基本行為準則為預期收益大于預期成本,這樣就會使農戶自身的經濟效益得到有效保證,同時也勢必會起到促進內蒙古興安盟經濟全面發展的作用。
1.1.2 部分農戶只是追求短期的經濟效益
經過對本盟部分農戶的走訪,發現很多農戶只是看重短期的經濟目標,在進行經濟目標設定的時候,也多以短期為主,這對農業的長久發展是有一定束縛的。農戶采用新型農業技術會導致自身的運行成本有所增加,并且,還有可能受到外部環境因素的影響,從而導致農戶的運行成本發生變化。
1.2 成本收益的模型分析
從現階段內蒙古規模經濟主體發展的實際情況來看,新型規模經營主體所采用的經營模式使得農戶的運轉成本以及利潤發生了一定的改變,對影響其改變的現實因素進行分析是非常重要的,筆者主要從經濟發展的角度對現階段農戶的實際經濟狀況進行了探討,并且對確實存在但是又不能計入成本以及收益的情況進行了分析。
農戶在對農業新型技術進行應用的時候,往往沒有意識到新型技術應用與農業長期的發展效益之間所存在的必然關系,這也導致了很多農戶往往只能夠看見短期的經濟效益,沒有很好地投入到對新型農業技術的經營以及管理當中。先對農戶使用新技術之前的成本以及收益進行確定,再對農戶應用新型技術之后的成本以及收益情況進行確定,再將兩組數據進行對比分析。農戶使用農業新型技術之后,其主要運作成本體現在2個方面:農戶所支付資金用常量表示;農戶自身所承擔的風險,用變量進行表示。農戶使用農業新技術之后,其所獲得的收益也主要體現在2個方面。因農戶使用新型農業技術而帶來的成本降低,從而使農作物的整體品質得到提升,這也使得農戶的市場競爭力得到了提升;農戶使用農業新技術之后,有效起到了對資源進行節約的作用。
經過上文的分析之后,可以看出,農戶使用農業新技術對農業的經濟效益提升有很大的積極作用,其實際上就是利用現階段市場化經濟的發展,從而使農業的市場化經濟水平得到提升,這樣一來農戶的收益自然會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現階段,人們越來越意識到了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性,然后減去農戶在使用農業新技術的時候所投入的資金;還應該減去農戶應用新型農業技術所承擔的風險以及資金損失,這對農戶未來的農業活動展開是有很大幫助的,同時也更加有利于我國農業的整體發展。
2 提升新型規模經營主體農業新技術應用成本效益的政策意見? 對于內蒙古興安盟農戶而言,對新型農業技術的使用規模正在不斷擴大,并且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效果,不僅僅提升了農業生產活動的整體質量同時也提升了生產活動的效率。盡管農業新技術的應用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農戶所獲得的經濟效益,但是通過對內蒙古興安盟農戶實地調查,結果顯示,使用新技術的農戶所占的比例依然很小。這并非是農戶主觀意識上放棄了獲得更高經濟效益的機會,主要是因為在進行農業新技術應用的時候,會導致短期農業活動的資金需求增大,很多農戶受到運轉資金數額的束縛,從而導致其很難實現對農業新型技術的全面應用。這些困難都是客觀存在的,并且對興安盟農業產業的整體發展也會起到很大的束縛作用。基于此,本文對其影響因素進行了淺析。
2.1 提升對農戶專業教育以及培訓的力度
對于農戶而言,在開展農業生產活動的時候,往往是依靠經驗來進行,并且還會存在“靠天吃飯”的思想理念,這對于農業生產活動的展開以及農業的市場化發展來說都較為不利,因此,對農戶的自身專業素質進行提升是非常重要的。當地相關職能部門應引起高度重視,進一步加強對農業知識重要性的宣傳力度,從而使農戶的農業生產理念得到一定的轉變,使其更加符合現階段農業發展的實際情況。相關職能部門應該持續加強對農業新技術的引進以及普及推廣,這就需要定期對農戶進行培訓,使農戶在農業生產技術的需求方面得到滿足,從而使農業的生產活動開展更加規范化以及系統化。
2.2 對各種新型規模經營主體給予資金政策支持
當地相關職能部門,應全面掌握當地農業生產以及發展的實際情況,并給予各種新型規模經營主體適當的政策以及資金支持,由于應用農業新型技術的前期資金需求較高,普通的農村合作社往往難以承擔。因此,政府方面應該加大對各種新型規模經營主體的技術推廣應用資金補貼力度,從而使農業新技術應用的范圍得到進一步擴大。
2.3 加快農業新技術的推廣工作
科技是農業發展的根本出路所在、潛力所在,發展農業科技是現代農業建設的重要任務,目前,我國農業科技最薄弱的環節在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從內蒙古興安盟農業發展的實際情況來看,想要保證農業新型技術的應用效果,就要將新技術推廣到田間地頭。培育多元推廣組織,按照“一主多元”的思路,引導和支持多元服務組織發展,與公益性推廣機構統一規劃,統一部署,互為補充。要積極引導農民專業合作社、涉農企業、農業專業服務組織等開展技術服務,擴大基層農技推廣的覆蓋面。因此,使其在開展農業生產工作時,就對新型技術進行充分了解,能夠積極的采用農業新技術,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發揮出新技術理想的應用效果,使得農戶的經濟效益得到有效提升。政府方面應該進一步提升對農業新型技術的應用力度,應該安排專業技術人員下到農戶的田間地頭進行實地操作,還應該輪回進行實地培訓,對新型技術如何科學合理的應用進行示范,這樣也可以使農業新技術得到更近一步的應用以及推廣。
3 結束語
農業的發展對我國社會經濟的整體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同時也使得我國社會結構更加趨于穩定。從現階段農業發展的情況來看,農業新型技術的創新以及引進是非常重要的,會直接關系到農戶的成本投入以及后期經濟收益情況。因此,政府職能部門應該充分發揮自身的作用,以新技術的應用情況分析作為工作切入點,這樣可以使調查工作的展開更加順暢。經過對興安盟部分農戶的實地走訪之后,了解到很多農戶的新技術應用理念尚且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很多農戶往往只是重視短期內的經濟效益,并沒有設定長期的經濟發展目標,這也使得其在對農業新技術進行應用的時候存在著一定的芥蒂;在農業新技術應用的前期需要投入較多的款項,很多農戶難以負擔,這也致使了農業新技術的應用范圍雖然較為廣泛,但是實際用戶數量并不多,在今后農業新技術推廣的過程中還需要當地政府部門進一步加大政策扶持的力度。
參考文獻
[1] 陳雪,周子銘,張靚.新型規模經營主體農業新技術應用成本效益分析[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7,14(6):39.
[2]霍瑜.土地規模經營農戶的農業科技需求問題研究:以新疆為例[D].湖北:華中農業大學,2018.
[3]鐘鑫.不同規模農戶糧食生產行為及效率的實證研究[D].北京:中國農業科學院,2016.
[4]農業科技入戶工程與涼山農技推廣模式優化研究及應用[Z].涼山州農業科技管理站.2017.
[5]熊明華.欠發達地區加快推廣農業科技的途徑與方法研究[Z].中國計量學院.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