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曦
今天課堂里的學生,是實現中國夢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主力軍。怎樣在今天的校園里為明天的中國準備人才,是時代給我們這一代教育人提出的考題。高品質高中建設要有這樣的歷史感與使命感,真正擔當起責任,通過轉變育人方式,實現教育高質量發展。
一、明確方位,擔當時代使命
宏觀層面,作為教育大省,江蘇教育走在全國前列,普通高中內涵建設取得明顯成效,高中教育資源進一步擴大,成就有目共睹。但毋庸諱言,人民群眾對教育還有一些意見,培養的創新人才還不能滿足需求,還有一些矛盾和問題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解決矛盾和問題的核心在哪里?筆者認為,首先要回答好江蘇省教育廳葛道凱廳長在2019年全省普通高中校長暑期培訓班上提出的一個問題:什么是高質量的教育?對這個問題不同的回答決定了現實中不同的教育行為。《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把科學教育質量觀概括為四個關鍵詞——“德育為先、全面發展、面向全體、知行合一”。葛廳長提出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首先要強化八個理念——“以德為先、全面發展、面向人人、終身學習、因材施教、知行合一、融合發展、共建共享”。無論是四個關鍵詞還是八個理念,都科學地描繪了高質量的教育應該有的樣子。
二、立德樹人,五育并舉,回答根本問題
五育并舉,“并”就意味著要平衡充分。要改變當下教育中存在的“重智、輕德、弱體、少美、缺勞”問題。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情懷,加強品德修養,增長知識見識,培養奮斗精神,增強綜合素養。要落實核心素養的各項要求,培養創新思維和動手實踐能力,扭轉將智育窄化為應對紙筆考試的做法。高舉健康教育旗幟,養成健康生活習慣和運動習慣,增強身體素質。用藝術滋養學生心靈,努力填補勞動教育空白。探索發展新時代素質教育新的突破口和著力點,回答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根本問題。
三、適合契合,換擋前進,培養時代新人
時代新人,新在哪里?今年高一學生大多是2004年以后出生,有人稱他們為“Z世代”,他們接觸的事物、關注的事物、表達情感的方式和教師有太多的不同。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正深刻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學習方式甚至思維方式。人變了,時代變了,一切都是新的,這是教育面臨的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葛道凱廳長指出教育高質量發展要實現五個轉變,指明了江蘇教育轉型發展的路徑和方向。學習方式變革是培養創新人才的“催化劑”。要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筆者提出,要以智慧學習、跨界學習、項目學習為抓手來優化和改進教學方式。簡言之,用信息技術與教學融合實現差異化教學和個別化指導;探索綜合化教學,讓學科知識與世界萬象真正關聯;基于真實問題開展項目式教學,讓探究、合作、實踐、創新真正發生。
(作者系江蘇省無錫市教育局副局長、無錫市第一中學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