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進一步切實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江蘇省連云港市蒼梧小學開展學業負擔過重狀況改革,實施每周三“無作業日”,通過讓課堂瘦身,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讓作業精簡,提高作業的實效性;讓學生輕松,激勵學生學會生活等策略改進教學,減量增質,以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為目的,有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無作業日;學業負擔;減量增質
【中圖分類號】G459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19)66-0022-02
【作者簡介】戴詠芳,江蘇省連云港市蒼梧小學(江蘇連云港,222000)校長,高級教師。
“學業負擔狀況”主要考查學生的客觀學習負擔和主觀學習感受,通過學習時間、課業質量、課業難度、學習壓力等關鍵性指標進行評價。開展“無作業日”活動,可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提高學習的質量和學習的樂趣。
一、學生學業負擔的影響因素
(一)學習時間
1.嚴格控制學生在校統一集中教學時間。小學生在校統一集中教學時間每天不超過6小時,學生早晨到校時間控制在8:00以后。
2.統籌控制作業總量。建立學校、年級、班級作業平衡機制,教學教研處負責加強對各門學科作業的統籌管理。嚴格控制每日作業總量,一、二年級不布置書面家庭作業,中、高年級每天書面家庭作業總量控制在1小時以內。
(二)課業質量
1.嚴格執行國家課程方案。按照國家和省課程實施方案,開齊開足全部課程。嚴格按課表組織教學,課表的編制落實省、市相關要求,并在學校網站公布、在教室張貼。
2.切實減輕學生書包重量。學校創造條件,在教室內設置每位學生存放書籍的柜櫥,增加教室公共用書的數量,便于學生使用,切實減少學生隨身書包重量。
3.認真對待學生作業。做到有布置必批改,有批改必講評,不得要求家長代批作業。嚴禁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嚴禁布置反復抄寫等懲罰性作業。
(三)課業難度
1.不布置超越課程標準規定和學生學力要求的作業,杜絕耗時長、動手難做、材料難找、過程繁雜的作業,不得將家庭作業變成家長作業。
2.推行作業免檢、每周無家庭作業日等探索,建立健全體育家庭作業制度。
(四)學習壓力
1.嚴格控制考試次數和內容。每學期組織統一的考試1次,科目不超過3門。加強考試結果管理,不得公布考生個人或集體的考試成績、名次等信息,不得將學生成績名次告知學生家長。
2.重視學生家庭教育。加強學校與家長的溝通聯系,引導家長從孩子身心健康出發,選擇對孩子適合的教育,不盲目跟風要求孩子參加各種社會補課,減輕課外學習負擔,切實改變學校減負、家庭增負,校內減負、校外增負的現象。
學校對照要求進行自我測評,找出差距,努力提高辦學水平,辦人民滿意的學校。依據國家、省、市有關規定,制定了適合校情的指標評價體系。
二、學生學業負擔狀況的調查訪談
學校在2017年11月發布《關于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的十條規定》,規定中嘗試推行每周三為無家庭作業日。為跟蹤調查,隨機抽取三~六年級270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并隨機對學生、家長和教師進行了個別訪談。
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孩子的課業負擔相比較以前有了較大的變化,課業負擔相對減輕。書包的重量也集中在“不太重”和“比較重”上,沒有一名學生感覺書包“很重”。三~六年級學生的作業感受也不存在明顯差異,大多數學生都感覺到作業“比以前少了”。
三、四、六年級都有近一半的學生作業完成時間控制在1小時以內,五年級的比例相對低一些;還有一半學生的作業完成時間在1~2小時,作業時間偏長;沒有學生作業完成時間超過2小時以上的。總體上看,學生作業完成時間得到了控制。
在對其中一個班的個別訪談中,學生在無家庭作業日里,有練字、練琴的,有陪家人散步遛彎的,有跟弟弟妹妹下棋的,有放學后在操場踢球的,有在家做美食的……
家長接受訪談時認為:“無作業日讓孩子獲得自由支配的時間,讓孩子安排自己的課余生活,對孩子張揚個性、健康成長大有裨益,我很認同!”
教師接受訪談時認為:“對教師來說,40分鐘里完成教學任務,勢必要快節奏、大容量、高效率,扣住重點,抓住難點,杜絕拖沓冗長,向課堂40分鐘要質量。學校這么做是為了提高課堂效率,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關于“無作業日”的理性思考
基于“減輕學生學業負擔狀況的調查和訪談”結果分析,筆者認為“無作業日”其實就是給學生“減負”,但對于教師和家長來說,也是調整和挑戰。“無作業”實則是為了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改善教師的高效課堂,提升家長家庭教育的質量。
(一)讓課堂瘦身,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有些教師認為周三不布置作業,那這天的作業不就挪到其他幾天里了嗎?學生其他幾天作業不是更多了嗎?針對這一困惑,要想改變這種有名無實的“無作業日”現狀,教師要從自身反省,要把本來留給學生回家的作業,放在課堂上去完成,這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要設法讓課堂瘦身;上課更要精講多練,要琢磨更加有效的課堂教學,每節課要精心地去設計,教學內容要懂得取舍,在課堂上要做到“堂堂清”,真正把時間還給學生。
(二)讓作業精簡,提高作業的實效性
作業要有選擇性、分層性、趣味性,要擯棄枯燥乏味的抄寫,那么針對作業要合理運用,對于其中一些不合理的,機械重復的題目進行適當的取舍,讓作業布置更科學,更合理;學科備課組統一挑選高質量的、典型的題目給學生做,可做可不做,比較“雞肋”的題目不做,盡量做到精講精練;減少無效的、機械性的、反復抄寫的作業,給學生多一點的時間去讀讀背背;布置靈活的、學生容易操作的作業;分層布置作業,將作業按照學生的水平分成必做作業和選做作業。
(三)讓學生輕松,激勵學生學會生活
在沒有作業的同時,教師需要探索的是如何教會孩子去生活、去發掘、去游戲。“無作業日”對家長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引導家長去開展家庭教育活動,引導學生選擇有意義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