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秋寧 王術藝 李宗鋒 李軍良
戊型肝炎是由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 HEV)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病[1]。我國是戊型肝炎高發地區之一,近年來,隨著經濟水平提高和衛生設施的改善,戊型肝炎的暴發流行少見,但戊型肝炎散發病例呈現逐年增多的趨勢。孕婦是HEV感染的高危人群,其感染HEV后危害尤其嚴重,研究表明,妊娠晚期感染者病死率高達25%,并可造成胎兒早產、流產和死胎等嚴重后果[2]。血清流行病學研究顯示,不同國家或地區孕婦人群抗-HEV IgG陽性率差異較大[3-6],我國現有的有關孕婦人群血清流行病學調查較少,不能涵蓋整個孕期,且大部分數據來自南方地區,有關該群體HEV感染后的臨床特點尚缺乏系統性研究。因此,本研究通過與非孕女性對照研究,調查我國北方秦皇島地區不同孕期孕婦人群中HEV血清流行率及HEV感染孕婦的臨床特征,以進一步明確孕婦HEV感染的特點,為戊型肝炎的防控提供依據。
選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秦皇島市第一醫院進行定期產檢的孕婦作為研究組,共864例,平均年齡(29.18±4.81)歲(18~46歲),孕5~40周。其中孕早期(孕14周以前)286例,中期(孕14~28周)270例,晚期(孕28周以后)308例。隨機抽取同期在本院體檢的836例非孕女性作為對照組,平均年齡(28.69±3.08)歲(19~47歲),孕婦組和對照組年齡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所有患者均排除HBV、HCV、HIV感染。所有患者均于清晨空腹采集外周靜脈血5 mL,3 500 rpm 離心10 min,吸取上層血清置-80 ℃冰箱保存待用。本研究獲得秦皇島市第一醫院倫理委員會支持。標本采集過程告知病人并征得同意。
HEV感染:抗-HEV IgM陽性表明該患者正在發生HEV感染,提示為急性感染期;抗-HEV IgG陽性表明該患者曾發生HEV感染,提示為既往感染或急性感染后期[7]。
(一)病原學檢測 所有血清標本均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檢測抗-HEV IgM、抗-HEV IgG,試劑盒購自北京萬泰生物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嚴格按標準操作規程(SOP)進行實驗操作。反應終止后,用酶標儀測定吸光度(A)值,計算S/CO 值(S=樣本A值),CO=臨界值),S/CO >1時判斷為陽性,S/CO<1時判斷為陰性,對于臨界值附近標本,進行雙孔復測[6]。
(二)肝功能指標檢測 采用日立7 600全自動生化儀對所有樣本進行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γ-谷氨酰轉肽酶(GGT)、總膽汁酸(TBA)、總膽紅素(TBil)、直接膽紅素(IBil)、白蛋白(Alb)等肝功能指標檢測。檢測前均使用試劑配套定標品定標、第三方質控品(伯樂公司)進行室內質控,所有項目均通過衛生部臨檢中心室間質評。

本研究864例孕婦中,抗-HEV IgM陽性33例,陽性率為3.82%,抗-HEV IgG陽性135例,陽性率為15.63%;836例非孕女性,抗-HEV IgM陽性17例,陽性率為2.03%,抗-HEV IgG陽性124例,陽性率為14.83%。本研究檢測出的所有50例抗-HEV IgM標本其抗-HEV IgG同時陽性。孕婦抗-HEV IgM陽性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抗-HEV IgG陽性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急性HEV感染者中,孕婦33例,非孕女性17例。急性HEV感染的孕婦ALT、AST、TBil、DBil檢測均值高于急性HEV感染的非孕女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共納入864例孕婦,按照抗-HEV抗體的陽性狀態分為三組:即為抗-HEV IgM陽性的急性HEV感染組、單純抗-HEV IgG陽性的既往HEV感染組和抗-HEV抗體陰性的未感染組。其中急性HEV感染33例(3.82%),既往HEV感染102例(11.81%),未發生HEV感染729例(84.37%)。急性HEV感染孕婦的ALT、AST、GGT、TBA、TBil、DBil檢測均值高于既往HEV感染孕婦和未感染HEV孕婦(P<0.05),Alb檢測均值低于其他兩組(P<0.05),既往HEV感染組ALT、AST檢測均值高于未感染HEV組(P<0.05)。急性HEV感染的孕婦惡心、嘔吐、乏力及尿黃等癥狀的發生率及嚴重程度高于其他兩組(P<0.05),見表2。
本研究孕婦孕早、中、晚期抗-HEV IgM陽性率分別為2.45%(7/286)、2.22%(6/270)和6.49%(20/308);孕早、中、晚期抗-HEV IgG陽性率分別為10.14%(29/286)、13.33%(36/270)和22.73%(70/308)。孕晚期抗-HEV IgM和IgG抗體陽性率均高于孕早、中期(P<0.05)。
發生急性HEV感染的孕婦,按不同孕期分為3組,孕早期7例,中期6例,晚期20例。孕晚期ALT、AST、TBA、TBil、DBil檢測均值高于孕早、中期(P<0.05),Alb檢測均值低于孕早、中期(P<0.05)。見表3。

表1 急性HEV感染的孕婦及非孕女性肝功能比較

表2 孕婦不同HEV感染狀態的肝功能指標及臨床癥狀比較
注:與既往HEV感染比較,#P<0.05;與未感染HEV比較,*P<0.05

表3 急性HEV感染的孕婦不同孕期肝功能比較
注:與孕早期比較,#P<0.05;與孕中期比較,*P<0.05
本次調查顯示,孕婦人群抗-HEV IgM陽性率高于非孕女性對照組(P<0.05),抗-HEV IgG陽性率與非孕女性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說明孕婦更易發生HEV急性感染,雖然不排除存在選擇偏倚的可能性,但也為當地孕婦戊型肝炎防控提供了一定的參考。有文獻報道,散發性HEV感染主要由食用未煮熟的動物肉制品所致[1],所以應加強孕婦戊型肝炎方面的健康知識宣教,如飲用煮沸的開水,食用熟透食物,必要時接種HEV疫苗,降低妊娠期戊型肝炎的感染率。研究表明,江蘇、云南、山東等地區孕婦抗-HEV IgM陽性率為0.6%~2.6%,抗-HEV IgG陽性率為10.24%~16.2%[5-6,8]。本研究孕婦抗-HEV IgM陽性率(3.82%)高于以往報道的數據,抗-HEV IgG陽性率(15.63%)與既往報道的數據較為一致[5],以上數據表明,不同地區HEV的感染情況存在差異,因此,有必要進一步擴大樣本量及增加樣本涵蓋地區,以明確孕婦人群HEV感染狀況。
本研究顯示,急性HEV感染的孕婦與非孕女性比較,孕婦ALT、AST、TBil、DBil檢測均值高于非孕女性(P<0.05),提示HEV感染孕婦較非孕女性病情更重,肝功能損害更嚴重,可能與懷孕期間免疫力低下,肝臟的負擔較非孕期明顯加重有關[2]。
本研究中,急性HEV感染孕婦的ALT、AST、GGT、TBA、TBil、DBil檢測均值高于既往HEV感染孕婦和未感染HEV孕婦(P<0.05),Alb檢測均值低于其他兩組(P<0.05)。因此提醒臨床醫生應定期檢查孕婦的肝功能,對于肝功能異常患者不要忽視HEV的篩查,謹防戊型肝炎的發生對孕婦造成更嚴重的損害。另外,急性HEV感染孕婦的惡心、嘔吐、乏力及尿黃癥狀的發生率及嚴重程度高于既往HEV感染和未感染HEV的孕婦(P<0.05),提示孕婦出現惡心、嘔吐、疲乏無力等癥時,切莫以為是妊娠反應而掉以輕心,應高度警惕急性HEV感染的可能。
本研究864例孕婦中,HEV近期感染33例,其中孕早、中、晚期分別為7、6和20例,其中孕晚期孕婦HEV近期感染率(6.49%)明顯高于孕早(2.45%)、中期(2.22%),與以往報道一致[5]。孕晚期急性HEV感染后其ALT、AST、TBA、TBil、DBil等肝功能指標的檢測均值明顯高于孕早、中期(P<0.05),Alb檢測均值明顯低于孕早、中期(P<0.05),表明孕晚期HEV感染造成的肝細胞壞死或肝內膽汁淤積的程度嚴重。因此,婦產科醫生尤其應高度重視孕晚期突然出現的肝功能異常,加強HEV常規檢測。
孕婦是HEV感染的高危人群,發生戊型肝炎后病情較重,易發展成重型肝炎,特別是妊娠晚期,暴發性肝衰竭及病死率高達20%~25%[2]。但HEV對孕婦高致病性的機制尚不明確,推測可能與懷孕時機體免疫狀態及激素水平改變有關[9]。本研究中近期感染的孕婦未發生重型肝炎及肝炎相關的死亡,產科并發癥也無明顯增加,可能與產科醫師對妊娠肝病足夠重視,早發現早治療有關,也可能與所感染HEV的病毒載量較低及基因型致病力較弱有關[10]。遺憾的是本研究血清標本凍存時間較長,未檢測到HEV核酸及基因型,這是本研究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