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華早報》11月3日文章,原題:美國不是香港抗議者的朋友:它會隨時拋棄他們,就像對庫爾德人那樣真是諷刺。就在美國眾議院表決通過“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之際,美國出賣了敘利亞的庫爾德人。兩件事放在一起,讓人想到老話:國家沒有朋友——只有利益。
香港一些大學生看到他們中的某些人與美國副總統彭斯、國務卿蓬佩奧等合影,興奮不已。他們是認真的但不免幼稚,應好好看看歷史的教訓。盟友被出賣或大學生犧牲,在美國的現實政治祭壇上不勝枚舉。不妨看看過去一個世紀里美國背信棄義的例子。
先看較久遠的西班牙-美國戰爭。當時許多菲律賓人與美國人并肩作戰,以為在為國家解放而戰,但美政府另有計劃,后來強占了群島。其后,美海軍陸戰隊的叢林戰持續多年,2萬菲律賓戰士和20萬平民喪生。當時一名美軍指揮官對手下說:“你們殺得越多、燒得越厲害,我就越高興。”
再看更近的例子。1973年美國在智利策動政變,推翻民選的阿連德政府。跨國公司覬覦智利銅礦,阿連德不愿意——美政府不喜歡這樣。政變后,是皮諾切特對左派、工會活動分子和大學生的恐怖打擊,3000人被草率處決、數以萬計的人遭拷打。智利變成美國在拉美南部策劃的更大“禿鷹行動”的一部分。其中主要受害群體是學生和教師。至今,仍有阿根廷母親尋找“失蹤的”孩子。
上世紀80年代,我們曾抗議美國插手危地馬拉、薩爾瓦多和尼加拉瓜。凡是熟悉當時中美洲的人都知道:幾乎每個施行酷刑或暗殺的頭目,都與美國的代理領導人有關系或由其授意。
所有這些事件,都有共同的主線。美國介入的動機,無非是為自身利益。所以,香港的大學生們,請注意,你們是戰略抵押品,可能(被利用)達到某個短期目的,但從以往歷史看,結局往往會很慘。▲
(作者湯姆·格里默,陳俊安譯)
環球時報2019-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