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中銘(知名獨立財經撰稿人):日前,證監會發表公告稱,不予同意恒安嘉新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注冊。這是科創板自開板以來,注冊制下首個IPO被否案例。個人以為,科創板首現注冊被否案例,背后具有多重警示意義。注冊制以信息披露為核心,但并不意味著任何企業都會放行。而恒安嘉新被否的案例,亦凸顯出注冊制也是有“門檻”的。發行人信披質量差,公司治理紊亂,上交所審核存在遺漏或程序不規范等,都將成為發行人注冊成功的“攔路虎”。
http:∥weibo.com/caozhongming
郭施亮(財經名博,職業投資者):隨著中弘退、雛鷹退以及★ST華信先后觸及面值退市的條件,且中弘退以及雛鷹退已經確立退市,緊隨其后的,則需要緊盯接下來幾個交易日內*ST印紀的股票價格表現,面值退市的壓力確實不低。但是,在A股退市常態化的背景下,未來股票市場的退市率也會水漲船高,績差股、垃圾股終究離不開價值理性回歸,借助市場化的手段提升股票市場的優勝劣汰效率,對市場的長遠發展未必是壞事,但對投資者來說,更需要做足功夫,增強股市避險的意識。http:∥weibo.com/gslbo
國世平(深圳大學金融研究所所長):我國現在有144家城商行,212家農商行,190家農村合作銀行,635家村鎮銀行。面對如此多的中小銀行,應該優勝劣汰。然而,有些專家提出要支持中小銀行IPO,令人感到吃驚。原來一些人提出支持貧困地區企業上市,現在又提出支持中小銀行上市,把股市看成是唐僧肉,各部門都來吃一口。但是,講這些話的專家考慮到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沒有?公司能否上市,是考慮公司的業績有沒有可持續性?可不可以給中小投資者豐厚的回報?那些不考慮中小投資者的利益,隨心所欲的胡說,非常可恥。
https:∥weibo.com/u/1350292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