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蔓
經過多輪問詢后,深圳市杰普特光電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杰普特”)即將于2019年9月5日接受科創板股票上市委員會的審核。而此前,杰普特因瑞華會計師事務所審計的康得新等公司出現財務造假問題被牽連,曾一度被“中止審核”。根據杰普特的招股書,公司此次IPO擬公開發行股票不超過2309萬股,募集資金總額9.73億元。
杰普特主營激光器和智能設備,屬于高端制造行業的一部分,也是國內目前技術實力比較欠缺的業務,公司上市引起市場高度關注。但《股市動態分析》周刊記者仔細研讀招股說明書并查閱相關資料后發現,公司仍存在不少問題,投資者需留意。雖然過去兩年。杰普特趕上消費電子周期,業務突飛猛進,但其業績變動很大程度上來自于蘋果的采購,2018年蘋果對公司采購下滑,公司業績便停滯不前,2019上半年營收和凈利更是雙雙下滑。另外,在業內其他公司的毛利率保持上升或穩定時,公司兩大產品線的毛利率均出現下滑,顯示出對上下游議價能力的不足。另外,公司的經營現金流一直都低于凈利潤,凈現比長期維持在0.6左右,盈利質量也有待改善。
杰普特主營業務為研發、生產和銷售激光器以及主要用于集成電路和半導體光電相關器件精密檢測及微加工的智能裝備。
2016年-2018年,杰普特營業收入分別為2.53億元、6.33億元、6.66億元;凈利潤分別為618.07萬元、8766.91萬元、9336.1萬元;可以看出,2017年公司業績突飛猛進,但2018年業績增長便有所停滯。而最新的招股書信息顯示,2019年上半年杰普特的營收和凈利潤出現同比下滑,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02億元,同比下降9.41%;凈利潤3921.09萬元,同比下降16.59%;扣非后凈利潤3062.79萬元,同比下降27.08%。公司在招股書中也坦然承認,上半年業績下滑主要是受下游消費電子行業增速放緩影響。(見表一)

表一:杰普特主要財務數據一覽
數據來源:招股書
實際上,杰普特業績的變動與蘋果公司關系密切,可謂是“成也蘋果,敗也蘋果”。消費電子是公司激光器、激光設備的主要下游應用,2017年是消費電子大年,智能手機出貨量達到最近幾年的頂峰,隨后2018年便步入下滑之路。受益消費電子浪潮,公司業績在2017年實現翻倍,6.33億元的營收中有2.5億來自蘋果,可以說是蘋果支撐了當年的業績增長,蘋果公司也成為公司的第一大客戶,僅蘋果一家占公司的營收比例就高達39.2%。到2018年伴隨消費電子行業的冷卻,蘋果向公司采購減少至1.5億元,公司的業績相對2017年也基本停滯。但2018年蘋果仍為公司第一大客戶,貢獻了當期總收入的23.1%。而截止2019年上半年,公司的營收約3億元,同比下降9.41%,蘋果也退出公司的前五大客戶之列,上半年向公司采購僅854.34萬元。
對于來自蘋果收入的大幅下滑,杰普特在招股書中稱,公司對蘋果公司銷售的產品主要為智能光譜檢測設備。自2018年以來,蘋果公司新產品中屏幕的生產工藝和材質變化較小,所需替換、更新的光譜檢測設備數量較少,從而導致對公司采購減少。如今蘋果公司產品創新日漸式微,公司面臨因蘋果創新需求減少從而更新設備需求減少,導致對蘋果銷售繼續下降的風險。
激光器、激光/光學智能裝備是杰普特收入的主要來源,2019年上半年二者占公司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50.25%、40.95%。但是杰普特這兩大產品的毛利率卻呈下滑趨勢,而同業其他公司的毛利率均呈上升或穩定態勢。(見表二)

表二:杰普特與同業其他企業毛利率對比
數據來源:招股書
激光器方面,2016-2018年競爭對手銳科激光毛利率持續上升,分別為35.76%、46.6%、50.36%;而公司激光器的毛利率卻持續下滑,由2016年的35.93下滑至2018年的27.63%。杰普特在招股書中稱銳科激光逐步實現了部分連續光纖激光器原材料的自制,如泵浦源、激光傳輸光纜組件、耦合器等關鍵光學器件等,生產成本下降幅度較大。公司由于無法實現原材料自制需從海外采購,因此毛利率被壓制。雖然公司對于毛利率不如銳科激光的解釋是合情合理的,但公司激光器毛利率惡化是事實,這對投資者也是不利的。另外,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公司在上游、下游廠商中均不具有議價能力,只能被迫接受原材料價格上漲,同時又無法在下游提價,導致毛利空間被擠壓。
裝備方面,公司產品的毛利率在同業中僅高于華工科技,與大族激光將近,卻大幅低于精測電子和長川科技。且除公司外,其他同業的毛利率基本為上漲或穩定,招股書中稱由于市場競爭激烈公司裝備產品陸續降價,這是否也反映出公司產品在市場上不具有競爭優勢,從而不得不通過降價來搶占份額呢?
杰普特不僅營收增長停滯、毛利率下滑,凈利潤的質量也較為差勁。
根據前文我們知道,杰普特2016年至2019年上半年的凈利潤分別為618.07萬元、8766.91萬元、9336.1萬元、3921.09萬元,同期內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凈額分別為396.2萬元、-4292.32萬元、6045.8萬元、2406.75萬元,均低于凈利潤,凈現比約為0.64、-0.49、0.65、0.61。顯然,公司并不能將利潤完全轉化為現金,盈利質量比較差勁,不能為股東很好地創造收益。